5名小孩所在的轨道是正常运营的,而1名小孩所在的轨道已经废弃,也就是说,那名在废弃轨道上玩耍的小孩完全没有任何错误,这个情况下,你会扳动扳手,让电车把他撞死吗?
那个在废弃轨道上的小孩没有错,错的是那5个在正常轨道上的小孩。因此,没有错的人不应该为犯错的人承担代价。
「我」知道我是一个重视规则和秩序的人,我认为为了维护秩序、适当的牺牲是合理的,我也清楚这两种选择各自的取向,那么我选择「不扳动」,就是一个合理的行为,因为它符合了我的立场和价值观。
当你碰到一个问题、选择、情境时,不要局限在它本身的层次,而是不妨「向下挖掘」,去寻找它和我在更底层的相容之处 —— 亦即「自我认知」。
您一直呼吁大家要努力,要独立思考,要变得优秀,但每个人一定要按这种方式生活吗?我可不可以不需要想这么多,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呢?
如果你清楚地认识到「独立思考」和「浑浑噩噩」这两种选择所带来的的结果,那无论你选择哪一种,都是合理的。
当你这样做了,你才能从更高的层次看到每一种生活的可能性。那么,你才有了选择的自由。
毕业后,应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
到了年纪,应不应该结婚、成家、生孩子?
是选择闯出一番事业,还是选择安稳但缺乏挑战的生活?
……
我们的长辈、原生家庭、塑造我们的大环境,会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我们所在的层次、阶级、圈子,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贴标签,给我们灌输各种条条框框;
我们所接收到的媒体和信息,都在有意无意地塑造「我们想要的方向」
……
我在许多文章里,都说,我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要多质疑自己,质疑那些「默认为真」的东西 —— 但前面又讲,自我认知是长期、稳定、不变的,那么这两者是否矛盾呢?
第一种,我把它叫做「封闭型」。它遵循这样的顺序:
相信自己所接收到的事物,把它们内化为框架;
抵触与固有框架不同的新信息,只接收一致的新信息;
借由2不断强化自己的固有框架。
第二种,我把它叫做「开放型」。它的路径是这样的:
相信自己所接收到的事物,把它们内化为框架;
质疑自己框架所赖以持存的各种信念;
广泛接触新信息,并让它们互相融合、修补;
形成新的框架,并容纳其他不一致的信念的存在。
世界上存在着非常多的信念。它们之间有许多是互相抵触的,但并不意味着谁对、谁错,也不意味着谁更合理,它们只是存在着,就在那里。
而你、我,每一个人,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从中选择一部分信念,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继而形成稳定的人格,来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的一生,其实就是心智世界不断「拟合」现实世界的过程;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停下脚步,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到头了?」
如果在这时停下,我们就会局限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以为那就是全世界,把局部当成全部;
人变强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拓展认知边界、不断调适「心智世界」轮廓和范围的过程。
1)对各种可能性具备「充分认识」,明确地知道它们的存在,清楚它们可能带来的结果。
2)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认知」,以此作为不变的基点,来理解和思考外部世界。
3)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不要局限在表面,而是「向下挖掘」,寻找到它跟自我认知的触点,以此来作出行动和决策。
4)基于以上三点,为自己设定一系列原则,并遵循原则来生活。
接触过投资的朋友,一定知道在投资中,设立规则有多么重要。你如何设定规则,取决于你的风险偏好和期望,这是因人而异的;但一旦设定了规则,就要严格遵循规则行动。它未必能让你「永远正确」,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
举个例子:
有一份好的工作机会摆在你面前,不妨问一问:
这份工作机会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是优渥的收入,较少的压力,新的挑战机遇,还是新行业的切入点?
在这些吸引人的地方里面,我最看重的是什么?
我为什么看重它?
是因为它符合我对未来的期望和规划吗?
还是因为它能弥补我短期的需求?
我对这份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是暂时改善生活、以寻求未来更加可期的机会,还是以此作为一个跳板,进入这个领域,来丰富自己的履历和职业生涯?
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还有别的可能性能达到我的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