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9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
我们知道,2024年的一揽子政策对消费、投资已经形成有力支撑,带动市场对后续政策力度和效果形成良好预期。所以大家对于本次会议传递出来的政策基调和要点都非常关注——重点提及了什么内容?可能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经济基本面强调“稳中求进”,扩大内需排在首位。
经济方面,继续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稳定预期”,结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积极表述,说明对明年经济增长仍有一定诉求,华泰证券认为,其中隐含的增长目标或在5%左右,同时会更加强调系统性和配合度。
当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关税冲击不容小觑,地缘政治动荡加剧,需要强有力的内需政策进行对冲。明年,在推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内需可能是明年的重要政策抓手。
本次会议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对于消费的表述为“大力提振消费”,对于投资则侧重于“提高投资效益”。对比来看,明年扩内需的增量政策可能更加指向消费。
中金公司认为,按当前的以旧换新进度,四季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规模可能在1200亿元左右。如果明年保持全年力度不减,则所需补贴金额将明显提升。此外,民生领域也可能加大支持力度,10月28日国办发文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出了生育补贴、个税抵扣、普惠托育、住房支持等举措。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财政支出向更广泛的民生领域倾斜或是趋势。
当前,部分民生领域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方面的供给缺口还比较大,预计相关支出将进一步增加。
第二、货币政策方面,时隔14年再提 “适度宽松”。
近年来市场已经习惯于“稳健”“精准”等中性词汇,本次会议上时隔多年再次提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非常罕见地给出了方向性的偏重。
上一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述还是在2009-2010年。当时我国经济正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开启“零利率+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我国也适时推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投放。此后货币信贷大幅扩张,据Wind数据显示,2010年1月,M1同比增速高达到38.96%,M2增速接近3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连续多个月份超过30%。
图片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0日
当前我国面临一定通缩压力,中信建投表示2025 政策在利率和汇率的平衡中更多向利率倾斜,加大降息降准实施力度。除大力度降准、降息外,也有望推出更丰富的创新工具箱,以应对长期利率下行、货币政策边际效应下降的问题,并进一步将资本市场稳定纳入政策框架。
第三、财政政策方面,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
由此表述来看,明年财政政策力度或有望显著高于今年。中金公司认为,除地方隐债化解继续得到特殊再融资债券的支持,一般预算赤字率或高于今年,新增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也有望继续扩容。
上次财政政策转向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从“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底配套推出两年约4万亿元的政府投资计划。2009年以来,我国对财政政策的定调始终是“积极”,2019年开始强调“加力增效”“更加积极有为”等,财政更加强调质效。今年四季度以来,财政政策持续加码,本次将财政政策定调为“更加积极”,标志着财政政策在规模上或将再度扩张。
第四、“稳住楼市、股市”定调超出预期。
本次会议特别强调要“稳住楼市股市”,这一表述在此前政治局会议中也较为少见,表明政府将稳定资产价格作为政策重要目标。
将股市和楼市并列,一方面表明作为家庭部门重要资产,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稳定二者在提振社会预期、防范金融风险、打破资产价格负面循环的重要意义。
本次会议还特别提出“提高投资收益”。这一提法,不仅包括提升实体经济投资质效,也表达了中央稳住资本市场的决心,以期将资产价格更好地转化为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财富。
9月以来资本市场整体仍然较为活跃,重要性持续凸显。同时,主要监管部门对市场呵护决心较强,体现为市值管理指引正式稿落地、互换便利使用规模快速上量、回购增持再贷款使用限制放松等。
本次会议上,在已有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又特别强调稳住股市、提高投资收益,中信建投认为,预计接下来可能出台更多增量政策,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信心。比如:“进一步推动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入市”,“强化上市公司治理”,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优化资源配置等。
1、持续关注财政政策的扩张及投向。
首提“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框架有望摆脱思维定式,在力度和工具上实现新突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表明政策进入新的扩张周期,特别是中央财政有望继续加码。
在具体投向上,中信建投认为2025年财政发力重点包括:
一是平衡地方财政,加力落实“三保”,打破各种应收应付负反馈,启动经济;
二是平衡投资和消费关系,更加倾斜于鼓励消费、改善民生和充实社会保障;
三是“两新两重”、新老基建仍有较大空间,尤其是城乡公共服务的提档升级等;
四是鼓励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友好型社会。
明年,这些中央财政有可能用“真金白银”进行支持的相关领域中,政策的落地节奏、效果及方向,都比较值得我们的持续关注。
2、货币政策转向,或有望形成一定情绪共振。
时隔14年再提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意味着货币政策可能会迎来比较重大的转向。华泰证券认为,后续央行降准或将落地,有望形成一定情绪共振。
当前时点货币政策重回“宽松”,对于市场来说,可能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货币政策要在稳增长、促进价格回升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明年降准降息空间进一步明确;
二是,货币与财政的配合力度也有望加强,发挥政策合力,例如加大国债购买规模;
三是,适度宽松显然隐含了货币和信用双重概念,信贷总量增长和信贷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也可以期待。
幅度上,由于此前“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本身就含有适度宽松意味,市场对降息幅度期待也不低,总体还要视经济增长环境和对汇率的态度而定,但对预期引导更为直接、明确,提振市场情绪。
3、或促进股市、债市双双走强。
对于股市而言,中金公司认为,12月政治局会议的积极定调有望助力“岁末年初行情”。盈利端,近期公布的PMI、财政收支、工业企业利润、家电销售等多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边际改善。政策端,9 月下旬以来我国政策明显加码,多部委围绕地方政府化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惠民生促消费等领域推出多项稳增长政策,投资者政策预期明显改善。
本次会议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既为经济活力回升提供充足动力,也为改善预期、重振投资者信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更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源头活水。中信建投认为,股市或有望继续走强,无风险收益率可能有望继续下行。
对于债市来说,招商证券认为,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再加码,其中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定调意味着明年降准降息可期,短端利率下行空间打开,这也将逐步反映到债市定价当中。
资金价格是影响债市走势的关键,虽然12月中下旬资金面将季节性收敛,但是这对于长债的影响可控,短端利率下行或受阻,利率曲线有望平坦化。因而在投资策略上,可以关注长久期利率债,地方债具有一定的性价比。此外,票息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长久期高等级信用债也具有性价比。
三、结语
总的来说,本次政治局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表态总体超出市场预期,股债都给予积极反应,后续央行降准预计或将很快落地,有望形成一定情绪共振。下一个关注点在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的更具体部署。
所以说本次会议并不意味着今年“政策春风”的落幕,而可能意味着新一轮政策“发令枪”的响起,明年的宏观政策有可能会更进一步加力提效,还有更多样的政策工具也值得期待。
本次会议为经济工作定调明确大方向,对经济形势有一个宏观的判断,凝聚社会共识。因此在布局上,可以先考虑优先布局“面”,而不是“点”;优先布局“基本面交易”而非“情绪交易”;优先考虑预期回报、投资环境改善下的相关布局,比如说利用诺安中证A100指数基金(A 320010,C 010351,D 022626),进行宽基指数化布局,更能比较好地去把握这种“政策春风”下的系统性机会。
参考文献:
1、中金:联合解读政治局会议,中金公司研究部,中金点睛,2024年12月10日
2、中信建投:联合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2024年12月10日
3、华泰 | 联合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亮点,华泰研究,华泰睿思,2024年12月10日
4、中信证券:联合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中信证券研究,中信证券研究,2024年12月09日
5、【华泰固收】又见“适度宽松”——12月政治局会议点评,张继强、吴宇航等,华泰证券固收研究,2024年12月10日
6、政治局会议落地,债市能否追涨 | 招商固收张伟团队,招商固收张伟团队,张伟论债,2024年12月10日
风险提示:诺安中证A1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等级为【R3】,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被评定为【C3】及以上投资者。具体的产品风险等级请以产品购买时的详细页面展示为准。不同的销售机构采取的评价方法不同,请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按照销售机构的要求完成风险承受能力等级与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等级适当性匹配。风险评级为管理人评级,实际销售以代销机构评级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