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任;
前段时间出了个热搜,将医改和商业保险再次推到了大家面前。
一位患者在哈尔滨肿瘤医院治疗3个月后,为了方便决定回到老家医院就诊,结果就是被老家的三甲医院以 “商保” 为由给拒收了。
从报道里我们可以看到2个关键词,一个是“不接受有商业保险的病人”,另一个是“上级医院将负担转移给下级医院”。
因商业保险拒收这件事其实很迷,理论上来说医疗险的报销流程是:患者经过社保报销后患者自费的部分,可以拿着收据等资料去找保险公司申请报销理赔。
整个报销流程是建立在医院已经收了费用的情况下,所以在没有利益捆绑的情况下,医院没理由拒绝拥有商业保险的患者。
所以这个事情,明眼人可以从“上级医院将负担转移给下级医院”这个关键字眼看出来,问题可能是出在DRG/DIP改革的医改上。
过往医保部门是不管医院怎么治疗的,只要符合要求的费用,医院花多少钱就给报销多少。
但所谓的医改,则是计划按某种方式给疾病一个“明码标价”。
比如阑尾炎手术为例,如果是按疾病针对相关分组的DRG,给这类手术的定价是10000元,那医院每做一个阑尾炎手术,医保部门就给医院1万,花超的医院自行承担,花少了则剩余的部分为医院的盈利。
其实医改这个概念刚出来时,网上就有很多这方面的观点。
虽然我不是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但也聊聊我的看法。
1、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必然的事情,跟延迟退休类似。
根据中科院的预测,医保基金2026年收入会跟支出持平,开始没有结余,存不下钱了。
到2035年,历史的结余会清零。
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远影响,另一方面也存在这过度医疗的情况,叠加起来可预见医疗支出会越来越大。
所以,为了缓解医保压力,改革也是必然。
2、医保改革本质是希望约束医院,但对于普通人而言短期多少也会受到些“阵痛”。
DRG/DIP付费主要涉及住院这块,但医院跟医保局直接结算了,患者跟医院还是类似之前,该报销的报销,该自费的自费,好处是避免了过度医疗,一些药品或治疗费用也会降下来,可以实打实省下钱。
但在试行的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比如医院的某项额度用完,医生又有硬性考核要求,患者可能被拒收,这个在部分地方已经出现。
又比如为了压缩住院时间,原本病人要住院半个月才行,现在10天就赶出去了,病人得办理二次入院。
针对一些好的进口药医院开不出来,集采药又未见效果,这时可能要自己自费去买,但进口药往往并不便宜,有的癌症药品一盒得好几千甚至上万。
上面这些问题其实网上很多,但就跟个人养老金制度一样,这不是说几句狠话就能解决的,不管再怎么吐槽,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文件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工作了。
对于我们个体能做的,只能是在知道规则的情况下,思考自己能前置做点什么?
首先,如果是被公立医院拒收,这时可以考虑其他的医院,比如筛选还不错的私立医院,或者公立医院的特需部/VIP部。
但这些地方最大的问题是医保不能报销,而且治疗费相对更高,可能公立医院普通部挂一个号可能几十块,私立或者公立特需就要几百甚至上千。
其次,如果能顺利入院治疗,并且能通过医保还是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那涉及去院外购买药品、自行去康复机构等情况所额外承担一些费用,则建议大家前置配置一些商业医疗保险,来应对。
商业医疗保险并非万能,但通过前置的购买,确实能让我们达到少花钱的目的。
比如上面提到的就医被拒,或者去院外购药等情况,都可以通过医疗险来进行解决。
如果有条件,可以配置“1份保证20年续保的百万医疗险+1份有机会去私立医院或特需部的中高端医疗险”。
相反,预算比较有限,可以先把基础的百万医疗险配上,比如最近新上的金医保2号,出自人保寿险,就是贴合医改下设计出来的产品。
针对一般疾病或意外导致的住院,扣除医保后超过1万元的合理费用,可以100%报销,年额度200万,并且保证续保20年,20年内不用愁续不上的问题。
还有住院垫付、住院协助等服务;
另外,就是它针对医改的设计,这样的产品我目前了解到的只有它;
①恶性肿瘤院外特药,可选项,但保证20年续保,有医院的处方,去医院外的指定药店买163种癌症药品,可以0免赔100%报销。
如果你之前买过20年保证续保产品的,继续留着就行,没有买过或者想买个贴合医改的产品,则可以优先考虑金医保2号。
但涉及到保障、理赔要求等细节,最好要先了解清楚,包括你的健康状况是否允许买,也要审核。
想咨询其他的问题或者中高端医疗险,也可以直接点这里:
别的不多说了,面对制度改革和政策,普通人难以左右,但相比被动等待,我觉得更应该主动出击做好一定的预防,心态和结果都会不一样。
如果大家对保险还有任何的问题,可以加下我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