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鼎力支持联合国有效发挥全球协调功能,始终将联合国的改革作为全球治理机制转型的依托,提出的全球倡议为联合国改革提出了系统性思路,为联合国持续坚守全球治理阵地开出了一味良药。
✦
当前,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中,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失衡,使全球多边体制受到质疑。尽管不断涌现的地区性多边合作机制试图弥补部分协调功能,但始终不能取代全球治理。联合国仍然是目前全球事务中覆盖范围最大、组织机构最完善、认可度最高的多边机制,在全球性事务的协调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平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鼎力支持联合国有效发挥全球协调功能,始终将联合国的改革作为全球治理机制转型的依托,提出的全球倡议为联合国改革提出了系统性思路,为联合国持续坚守全球治理阵地开出了一味良药。
全球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传统治理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地区冲突、全球疫情等新的威胁不断出现,新老问题交织叠加的同时,美西方经济普遍进入长衰退周期,对全球治理从物质到知识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联合国框架下的全球治理体系运行步履维艰。
1.全球发展严重失衡
21世纪以来的两个十年中,全球分别发生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9年起始的3年新冠疫情,使全球经济严重受挫,欧美等全球主要消费增长极的消费需求锐减,全球贸易投资严重萎缩。欧美加快收缩产业链供应链,并在本地区集聚或回流发展动能,南北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根据联合国《202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未来几年内,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将低于2010-2019年平均水平。受全球普遍性债务困境、地缘政治紧张及气候危机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球发展既存在不平等、不充分、不平衡等传统问题,又面临发展合作乏力、发展治理赤字、发展的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加剧等新挑战,联合国有关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看似已遥不可及。
2.全球安全更为复杂严峻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联动性、复合性更加显著,地缘政治安全、能源粮食安全、健康卫生安全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全面冲击人类生存与发展。还在持续的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既是大国竞争以代理人战争形式的表现,也是全球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治理机制出现严重缺位的表现,联合国安理会至今无有效解决方案。世行预测,到2024年底,约25%的发展中国家将比新冠疫情前更加贫困,2024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将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并使贫困问题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还在通过构建“五眼联盟”等对抗性的安全联盟,不断激化国家间或者地区性的安全矛盾,全球性的安全治理体系正在加速失范。
3.文明冲突更为尖锐
东西方文明冲突日益被强化。随着经济明显衰退,美西方的保护主义日趋明显,为了遏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发展,这些国家不断刻画东西方文明对立、扩大文明鸿沟,使不同文化及文明之间的对峙不断强化,人类文明进程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以美西方所谓民主文明价值观为基础构建的全球治理体系,融入科学主义、殖民主义、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理念,体现了美西方的知识、理念、利益和权力,导致利益至上的思维方式,一旦自身利益有损,往往以对立方式解决。当前,冷战思维在美西方重新活跃,就是西方在自身利益削弱之时,打着“民主对抗权威”的口号,挑起大国竞争和集团性的文明和意识形态对立,对全球和平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全球倡议的治理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自2021年陆续提出包括发展、安全、文明等三大议题的全球治理倡议,是我国在充满矛盾冲突的全球治理转型时期,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目标,就全球治理(联合国)改革给出的系统性思路。中国提出的全球倡议并非新名词的创造,而是有深厚的共赢合作理念和实践基础的治理体系建议,是我国此前所有国际治理倡议的集大成,是对共建“一带一路”、非盟《2063议程》、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等的统筹和升华。全球倡议涉及全球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安全(政治)等全球治理核心议题,与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维护国际秩序”等核心任务相对应,与联合国理念相同、宗旨一致。
1.全球发展倡议的治理内涵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针对全球经贸流通受阻、发展中国家发展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坚持发展优先、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行动导向,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最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几年来,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对全球发展倡议表态支持。
“全球发展倡议”提出不久,我国在联合国支持下,发起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并通过加大“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和“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的资金投入,开展务实的发展促进合作,得到广泛支持,至今全球成员已超过80个。
2.全球安全倡议的治理内涵
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2月,我国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从理念、前提、宗旨、原则、路径、内涵等方面,全面阐释全球安全倡议的治理框架,并将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作为理念指引,将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作为基本前提,将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作为根本遵循,将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作为重要原则,将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作为必由之路,将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作为应有之义。
全球安全倡议,并非单个国家和某个方面的安全观,包含了全面丰富的思想内涵,强调共同安全观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我国开放包容的国际安全观,也是我国提出或发起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以及积极参与的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机制、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中非和平安全论坛、东亚合作机制、中拉高级防务论坛等等安全理念的集成。全球安全倡议发出后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支持,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公开认可,并被写入多份我国双多边国际合作文件。
3.全球文明倡议的治理内涵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了“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等四个共同倡导”的核心理念与原则,强调通过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性、主张文明互动性,寻求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全球文明倡议超越了美西方私己主义、狭隘主义的理念,站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道义制高点上,以促进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为目标,以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增加多样文明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多元文化世界的融合共存,因此正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被反复纳入联合国相关决议文件中。
我国的行动建议
我国提出的全球倡议,已经在框架和理念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被纳入我国《对外关系法》,并作为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目标任务,表明中国在以极大的决心通过一系列公共产品的配套支持,持续为联合国改革提供坚实支撑。但倡议的内容及其落实,仍需要不断增强国际共识、调动国际资源,并依托具体实践不断补充完善,从而推动全球倡议成为真正的全球行动和联合国全球治理的重要支撑。
1.不另起炉灶,支持联合国改革
习近平主席在76联大会议上曾强调,联合国应该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成为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的核心平台。我国全球倡议的提出不是要另立山头,而是要为联合国改革提供新思路,推动全球治理走进真正的共治、共享、共建轨道,给予联合国全球治理持久的生命力。
要通过全面深化与联合国发展、安全、文化相关的专业机构的合作,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合组织、安理会、教科文组织等的联络对接,深入推动落实与发展、安全、文明互动有关的倡议和规划,促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不同文明对话全球议程》《新和平纲领》等的具体落实,为国际机构的改革提供真正的支持。例如,在发展方面,将全球发展倡议提出的重点领域,与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相结合,转化成务实的合作项目并推动落地实施,将倡议转化为具体行动,让全球看到成效。
2.加强多维对话,深化国际共识
全球倡议从提出到落实需要得到全球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因此相关的对话交流非常重要。要通过加强官方、学术界、教育界、产业界等多领域对话,开展国别层面、区域层面、国际层面、民间组织层面的充分交流,利用不同的对话交流空间,拓展互动维度、促进全面沟通理解,在全球治理方面深化共识、集思广益,提升国际社会广泛的参与感、使命感。
发展推动方面,充分发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沟通交流作用,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与各国各地区及国际组织等的发展战略协同对接,共同推动全球发展;文明促进层面,通过思想文化、健康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等多元文化文明交流,推动各国交流对话、相互启迪,从而实现文明对话的常态化、机制化与可持续性,深化文明共鉴论、各发优势、各取所长;安全保障层面,加快推动多方参与我国在联合国提出的“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和平利用国际合作”倡议的落实,促进和平利用科学技术及相关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普遍安全。
3.开展多方合作,强化使命责任
加强与有共识的国家、机构的广泛合作,多维推动全球倡议的落地。加强治理合作,依托国际合作基础扎实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平台,在经贸和人文交流互动中,最大限度调动有共同认知的国家、机构等合作,推动构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全球治理及命运共同体。
加强大国协调合作、提升共同使命责任。大国是全球治理的核心推动力量,要持续开展大国协调,促进全球在稳定和平的环境中,顺利转型。一方面,正视大国间日益明显的竞争态势,坚持大国间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通过扩大利益共同点,增强互信合作。另一方面,注意协调对接大国的治理理念,求同存异,寻求为全球治理环境改善做出贡献的认同点。
带动发展中国家参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主动性、话语权。推动以多元参与、多方共治、共同发展,取代单边主义和各种“伪多边主义”。同时,要坚持协商、开放、融合的态度,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化、民主化和法治化,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经济全球化韧性,科学防范和化解各种系统性风险,促进全球安全、可持续发展。
4.持续拓展领域,完善治理内涵
随着新经济形态的持续出现,人类活动形式将更为多样,全球治理的内容将更为多元,需要不断拓展应对新领域的治理需求。特别是当前数字维度的经济社会文明形态不断出现,已经渗透到发展、安全、文明的各个方面,需要积极面对,结合数字技术的应用场域,开展国际互动交流,边实践边探索边规范,通过数字政策协调,推动全球数字领域的公平合理的制度机构建设,为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构建及早谋划。
此外,全球治理虽然有多维领域,但是各领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运行,而是全球治理体系不可分割的部分,要注意相互之间的支撑关系,尤其注意协调新治理与传统治理领域间的内容交叉和原则的互动。
综上所述,联合国仍然在全球事务处理应对的职能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4年5月10日,联大第十届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认定巴勒斯坦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联合国正式会员国资格,表明联合国的权威尚在、对正义的支持尚能持续,显示出其存在的必要价值。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边主义理念,三大全球倡议始终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核,能够对联合国在全球发挥的协调作用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全球倡议正在逐渐影响联合国改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77届联大致辞中说:“全球发展倡议是对应对共同挑战和加速向更可持续和更包容的未来过渡的宝贵贡献”。我国为全球倡议配套的资金机制“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已支持实施200多个项目,联合国系统对全球倡议的推进工作组正式启动,全球倡议正在联合国全球治理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王志芳 张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焦莉莉
河北地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来源:2024年8月(上)第15期《中国外资》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