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出现冲突、分歧与碰撞,根源在于各自堡垒中的认知模式迥异,难以相互兼容。这种差异恰似卡夫卡《城堡》里的城堡,外面的人无法进入,里面的人也难以走出,导致我们难以真正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于是,每个人都置身于自己构建的认知世界之中。然而,人往往具有争强好胜之心,或者如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恋心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自恋倾向,故而热衷于争强好胜。面对与自己观点相悖之人,总想据理力争;遇到理念不同之人,也总想争论不休。我们希望通过争辩来获得他人的认可,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同时消除因认知差异而产生的心理不适感,正如“认知失调理论”所指出的,当人们的认知与外界信息不一致时,会产生心理不适,从而驱使他们通过争辩来消除这种不适感.
但恰恰是在这种辩驳、争论与陈述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丧失内心的善意,亦可能给他人带来痛苦。正如村上春树所言:”争论,获胜,相当于击碎了对方心目中的现实。现实碎裂是很痛苦的,所以请善良一点吧。即使你是对的。“
在人际关系中,最为理想的状态——对彼此怀有最大程度的善意。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轻而易举,这或许涉及到每个人内心的承受能力,即自身的力量。我们渴望获胜背后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唯有明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争辩,或者拥有更为宽广的包容度。当我们能够清晰地理清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观点时,便能在内心终止争斗,放下争胜之心。
否则,在各执一词的情形下,无论输赢,最终都可能难以达成和解,即便获胜也可能胜之不武,让对方口服心不服。如此一来,即便矛盾之火熄灭,但其产生的“烟雾”仍会久久不散,萦绕在心头,继续给我们带来困扰。
常问自己:”什么事实能够改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许这将能更好地消除我们唯一答案的执着。
END
我来这里
是为了和打着灯笼
在我身上看见自己的人相遇。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