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2]。”
宋·朱熹:“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
明·张居正:“惟仁者之人,纯乎天理,无一毫私欲,其于这仁道,不待勉强,而心与之相安。处约处乐皆相忘而不自知也。所以说仁者安仁。知者之人,中有定见,无一毫昏昧,其于这仁道,深知笃好,而求必欲得之,处乐、处约皆确然不易其所守也。所以说,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翻译
孔子说:"不仁义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也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中。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
朱熹说:“不仁的人因为失去了他们原本的心性,所以在长时间的节俭生活中可能会放纵自己,在长时间的享乐中可能会过度沉溺。”
张居正:“真正的仁者内心纯净,完全符合天理,没有私欲,因此能够自然而然地遵循仁的道路,无论 是在艰难困苦还是在幸福快乐的时候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而对于智者来说,他们心中有明确的是非观念,深知仁的重要性和好处,所以无论 环境如何变化,都会坚定坚持自己的原则。”
心得
不仁义之人面对贫穷,不能泰然处之,没法长时间忍受物质的匮乏,时间久了必然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仁之人面对安乐享受,不能戒骄戒躁,没法长时间做到安分守己,日子一久便奢侈淫逸扰乱社会,只有仁者安于仁,智 者行于仁。
这也就是提醒我们在现实 生活环境中,不论处于什么环境下,应保持内心的原则,保持本心,本性。这样才能在贫困或者富裕中保持正确的行为。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以史为镜以铭其身,
以人为镜以正其身,
以事为镜以警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