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推广

科技   2024-11-22 10:37   北京  


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4年第4期,目次11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水产养殖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在养殖成本、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率。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是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与推广,进而有效提高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水产养殖;应用;推广策略

山东滨州作为水产养殖的重要区域,2022年其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36万亩,其中贝类养殖面积占35万亩,年产量高达22万吨,充分展现了该地区的渔业实力,生态渔业的繁荣发展更是使其入选了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佼佼者。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推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滨州水产养殖业有望进一步提升产量、优化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水产养殖技术的应用


1.1   淡水鱼混养技术

淡水鱼混养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水产养殖方法,其核心在于根据鱼类的习性和共生关系,科学搭配不同品种和数量的鱼群,从而最大化地利用养殖空间。通过清塘、投放鱼苗、合理投喂饲料以及有效防治鱼病,淡水鱼混养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增加养殖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在选择混养品种时,应密切关注市场行情,挑选具有市场潜力的鱼苗,同时,掌握科学的育肥技术也是确保养殖成功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

1.2   鱼菜共生种养技术

鱼菜共生种养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巧妙地融合了种植业和养殖业。该技术利用生物共生原理,在水面上采用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蔬菜,如丝瓜、芹菜等,同时在水下养殖鱼类。这种模式下,鱼类和植物之间形成了互助共生的关系,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鱼菜共生种养技术实现了在少换水甚至不换水的情况下高效养殖和种植,既改善了养殖环境,又生产了有机蔬菜,这种技术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水产品的质量,实现了生态养殖池的内生平衡,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1.3   低碳高效循环技术

低碳高效循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鱼类养殖模式,其核心在于将水池中的吃食性鱼类与陆生植物有机结合,通过圈养鱼类并收集其排泄物等沉淀物,经过脱水处理后转化为陆生植物的优质有机肥。相较于传统鱼塘,采用此技术的养殖池水体循环更为流畅,对污泥和废料的处理更为高效环保。这不仅有效净化了养殖水体,提升了水的生长活力,还使得所养殖的鱼类肉质更为鲜美,捕捞更为便捷。

1.4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是水产养殖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核心在于通过种养水草和菌类来优化和调节养殖池的环境,水草和菌类作为养殖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吸收和利用水产品的排泄物,转化为自身的养分,从而维持生态平衡。同时,它们还能为水产品提供遮蔽和栖息的场所,有助于提升水产品的生存质量,通过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养殖成本,还能有效提高水产品的品质。

1.5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已经引领该行业迈向了全新的智能化时代,借助一系列高精度的水质传感器和智能化养殖设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全面地监测鱼类的生长环境,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精确测量水的酸碱度、溶氧量等关键指标还能实时反馈水体温度、浊度等细微变化,为养殖者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通过集成先进的养殖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实现了对鱼类生长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和处理,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经过深入挖掘和分析,能够为养殖者提供鱼类生长趋势、健康状况、饲料转化率等多方面的有价值信息,基于这些数据养殖者可以更加精准地调整养殖策略,优化饲料投喂计划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在提高鱼类质量和产量的同时,降低养殖风险和成本[1]。物联网技术的远程控制功能,更是将水产养殖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提升到了新的水平,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养殖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鱼池状况,控制投喂设备、增氧设备等关键设施的运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这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养殖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

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难点


2.1   技术成本与投资回报

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初期投入成本,这些成本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设备的购置、软件系统的开发或购买,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等,对于许多小型或中型的养殖户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且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的投资回报。此外,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这意味着养殖户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以跟上技术的步伐,进一步增加了经济压力,因此,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产出,使养殖户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是互联网技术推广面临的一大难点。

2.2   养殖户的技术接受度

养殖户作为技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的技术接受度直接影响着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效果。然而,由于养殖户的文化水平、年龄结构、传统养殖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2]。一些养殖户可能担心新技术的学习成本高、操作复杂,或者对传统养殖方式有着深厚的情感依赖,因此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这种技术接受度的差异和担忧成为了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推广的另一大难点。

3

互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应用与推广策略


3.1   加强对养殖者和推广者的培训

为了有效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技术水平,对养殖者和推广者的培训显得尤为关键,养殖者作为行业的主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成效,因此,养殖者需要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主动拥抱新技术,勇于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实际养殖过程中,这不仅可以提升养殖效率,还有助于应对各种养殖挑战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推广者在技术传播和应用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推广方式直接影响到新技术的普及速度和效果,因此,对推广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确保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顺利推广的重要环节,推广人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推广手段,结合养殖者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3]。此外,要提升养殖户对互联网技术的接受度,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技术讲座、现场示范等方式,让养殖户直观感受技术的魅力和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成功案例和示范户,让养殖户看到技术带来的实际收益,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动力,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降低养殖户的技术应用门槛,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应用。

3.2   建立健全的技术推广体系

政府要以建立健全科技推广制度为重点,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推广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确立清晰的责任分工和推广人员职责,确保技术推广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3.3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有效推动水产养殖技术的广泛应用,政府必须扮演关键角色,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和制定全面政策提供有力支持,考虑到水产养殖技术普及过程中涉及的人力、物力成本以及多部门协同的复杂性,政府的扶持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应注重创新驱动,大力提升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确保水产养殖技术在不断进步中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4

结语


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推广,为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养殖效率与产品品质,同时政府的扶持与培训体系的完善也为技术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向美,董静霆.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监测系统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3,13(5):22-24.

[2]莽琦,徐钢春,朱健,等.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渔业现代化,2022,49(2):1-9.

[3]刘群. 互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与推广[J].河南农业,2020,(11): 53-54.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


本文下载链接




http://www.nygcjs.cn/cn/article/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4.11.011




扫码关注我们


《农业信息化》杂志





  2025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订阅方式: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邮编:100125

  订阅电话:010-59195603     

  订阅及投稿邮箱:nyxxh2015@163.com




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杂志、网站、新媒体同步运营。定位于服务政府、面向市场,承上启下搭建政府、科研、学术界、企业和农民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