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组织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科技   2024-11-11 13:17   北京  



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4年第4期,目次51


摘要:近年来,中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基于此,该文深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信息化建设策略,供相关学者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信息化;建设策略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随着乡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接入和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持续加快发展,为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受地方经济差异的影响,乡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部分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农民技术素养不足,限制了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1

乡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求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如此,部分乡村地区的网络普及率依然不高,面临着网络速度缓慢、信号不稳定、移动通信基站覆盖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仍低于城市。2022年底,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44.4%,城市为71.6%。现阶段,农村互联网建设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联网设备还未进入大规模生产应用阶段。物联网的建设是乡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核心环节,这导致与物联网相关的数据收集、共享、处理等前沿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未能得到充分应用,从而妨碍现代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进程。

1.2   缺乏技术人才

年轻人的大量流失和老年人的保守思维,以及他们相对较弱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遭遇障碍。此外,农村地区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信息设备落后且不完善,无法满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人才需求。相关调查显示,乡村地区56.3%信息技术人才供给明显不足,农村企业和居民普遍感受到人才资源的短缺。由于农村薪酬、生活条件存在差异,吸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较为困难[2]。

1.3   村民自身素质不高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转变,希望借助手机、计算机获取更多优质信息资源,实现自我价值。大部分的老年群体并不精通计算机以及智能手机的操作,也不熟悉互联网技术应用,更倾向于继续使用传统农业生产方法。一些地区缺乏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有效管理信息平台,农民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且不畅通,导致信息闭塞、知识贫乏,影响他们对智能化农业技术的了解与应用[3]。

1.4   基层宣传效果不佳

尽管基层干部、基层政府积极发挥领导和引导的角色,但仍有部分基层工作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乡村信息化建设对乡村发展的关键作用。部分地区政府对村民的宣传往往只是走形式,没有制定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发展计划,导致在乡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状况,从而使得产业融合建设的进程变得缓慢,成效也相当有限。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信息化对策建议


2.1   完善基础设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将物联网等一系列智能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农村产业发展中,已逐渐形成主导发展方向,乡村信息化建设必须依赖于健全的建设体系。其中,农村通信业是支撑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乡村人口规模和实际的网络需求,对移动信息基站进行扩充和技术上的优化,以确保乡村网络的高质量和广泛覆盖,同时也推动宽带通信网络和5G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地区网络接入条件已基本完善,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截止2023年11月,农村地区的手机用户规模已达到2.95亿,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为57.9%。

2.2   引进与培养优质技术人才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需要依靠人才激活发展引擎,要把提升本土人才素质与引进专项人才相结合。第一,培养优质本土人才。从本地中筛选出积极参与乡村建设村民,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通过与当地合作或建立长期稳定的工作关系积极促进技术转移和推广,将信息服务延伸到农村地区。另外,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乡土文化相结合,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乡村振兴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增强农民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积极性,这不仅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还可以减少乡村内部数字鸿沟[4]。第二,加大派遣力度。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以优质人才为核心,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同时,致力于培养返乡大学生村官和其他管理人员,使他们能够深入基层,引导乡村居民转变思维,积极参与乡村的建设工作。

2.3   提高乡村居民素养

第一,加强宣传力度。农村居民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是决定信息化农村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视频传播、案例推广、网络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宣传,旨在营造良好新农村建设环境,培养其绿色环保意识和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5]。第二,设立培训课堂。乡村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提升基层组织和乡村居民对乡村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可以通过在乡镇设立专业技术培训课堂或采用在线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指导村民进行生产活动,培养出具备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

2.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这一过程中,财政支持力度占据主导地位。首先,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资金投入机制。为农村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电话普及工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宽带上网工程以及有线电视入户工程。目前,中西部省份的互联网普及指数快速提升,其中河北和山西两个省份的互联网普及指数分别在2022年达到了96.3和95.7,超越了浙江和江苏的93.8和93.6。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以及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3

结语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乡村发展趋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迫切需要通过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随着乡村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强国步伐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速。



参考文献:

[1]袁宇阳. 信息化背景下智慧乡村的特征、类型及其实践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 2021(4):126-132.

[2]郑峰,丁超勋,余瑞丽,等.农村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对策[J].乡村科技,2020(3):11-14.

[3]王沛栋. 信息化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8):40-47.

[4]孙朝云,邢春燕,苏冬梅,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2,42(3).

[5]李花,王宗学.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发展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5):79+82.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本文下载链接




http://www.nygcjs.cn/cn/article/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4.11.051




扫码关注我们


《农业信息化》杂志





  2025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订阅方式: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邮编:100125

  订阅电话:010-59195603     

  订阅及投稿邮箱:nyxxh2015@163.com



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杂志、网站、新媒体同步运营。定位于服务政府、面向市场,承上启下搭建政府、科研、学术界、企业和农民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