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数字乡村建设

科技   2024-11-13 10:37   北京  


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4年第4期,目次44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提出的,对于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应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高素质新农民为主体,瞄准关键领域,守护耕地红线,实现乡村产业生态一体化发展,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农业、新型农村、新型农民建设注入崭新活力。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数字化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新时代以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逐步拓展覆盖到乡村生产生活。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数字乡村发展的政策方针,旨在将“数字乡村”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局中。数字乡村建设以其自身新优势推动着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

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的关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和重要基石。数字乡村作为拉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为实现乡村的现代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数字化平台的推动下,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乡村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字乡村治理体现为赋能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2]。只有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发展,才能不断盘活乡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相对闭塞,这就导致了农业生产信息不全、农产品销售渠道受阻、农业技术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农业地发展。而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地推广,破除了过去农村闭塞的生产环境。通过数字化平台,农民可以学习相关农业技术,查询农产品种植信息,也可以“直播卖货”,实现产销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也促进了农业专业化生产。

1.2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生态宜居是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环节。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既有利于满足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有利于乡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乡村多以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为主,这不仅降低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还极大地破坏了乡村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由于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在垃圾处理等方面存在处理不当的问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出现脏乱差的状况。

1.3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形复杂、农村数量较多的国家,建设文明乡风尤为重要。可以借助乡村祠堂、乡村族谱地宣传等形式促进乡村文明风气地形成与发展。在中国千年历史沉淀中,乡村一直是行政治理当中的基本单元,为便于管理,古代乡村治理常常依托祠堂、族谱家训的形式管理和约束乡民。当前,中国大部分农村社会关系依旧是以氏族关系为主。面对这样的情形,可以依托数字乡村平台,对祠堂和家训信息进行整合。将优秀的传统家风文化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意识相结合,形成独居特色的乡风文明。并通过数字化形式传播宣传,陶冶乡民道德情感,提升乡民思想觉悟,潜移默化的打造和谐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增添凝聚力。

1.4   数字乡村经济助力乡村治理有效开展

乡村治理有效开展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时代需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城市建设需要众多劳动力,许多适龄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在农忙或节假日再选择返乡。这就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性,也相应地带来了村民交流之间的复杂性。这种流动性和复杂性给乡村治理带来了难题和挑战。如何在老、幼年人居村,青年人进城务工的情况下掌握民情,并解决困难,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无疑提供了较好的答案。首先,通过网络数据,在外务工的村民们依旧可以参与乡村治理,了解村务,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乡村治理的相关负责人也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充分了解村民生活的真实情况,以便更好的做出决策。

1.5   数字乡村经济助力乡民生活富裕

村民生活富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要提高村民的生活幸福感,就要不断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上的要求。随着时代不断进步,村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日益提高,数字化乡村建设可以有效满足这些需求。面对物质方面需求,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支撑的农业新型产业体系[3]。面对精神方面的需要,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城市与乡村文化资源共享,促进城乡在精神文化方面朝一体化方向发展,使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想要获取的电影、图书等精神文化资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

2

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究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任务日益加重。如何开拓路径,继续深入实施数字化乡村的建设,关系到农业乡村现代化的发展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2.1   发挥数字技术的积极作用,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正确利用数字技术,可以激活乡村的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提高数字化生产的能力。要以信息数据为基底,带动人才、物流、资金、技术向乡村靠拢,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乡村产业发展滞后的情况,推动数字乡村的建设,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生活富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乡村社会治理难度较大、水平较低、整体参差不齐的情况。

2.2   瞄准关键领域的深入发展,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首先在于耕地红线的保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红线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建设数字化乡村,必须把保护耕地红线放在首位。在坚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将数字化技术与各个乡村的特色农业相结合,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独居自身特点的农业,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和共同富裕。另外,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也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要坚持退耕还林还草,不能为了过度追求乡村经济发展而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应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妥善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2.3   提高乡村居民的技能水平,赋能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居民始终在数字化乡村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对乡村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首先,应该对乡村居民进行应用技术的培训,包括新农具、新农活等,只有农民掌握新技术,才能将其真正地利用到农业农村发展的具体环节中,以实际行动带动数字乡村建设。其次,还应对乡村居民进行数字化素养培训,包括数字化原理讲解、农业农村政策解读等,让乡村居民更深层次地了解技术变革背后的原因和动机。让乡村居民成为同时具备“技能”与“智能”的双能新型农业者,从而更愿意学习农业应用技术,为乡村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沈费伟,杜芳.数字乡村治理的限度与优化策略——基于治理现代化视角的考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4):134-144.

[3]李杰义,胡静澜,马子涵.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实践路径与政策启示[J/OL].西南金融,2022(11):84-95.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本文下载链接




http://www.nygcjs.cn/cn/article/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4.11.044




扫码关注我们


《农业信息化》杂志





  2025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订阅方式: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邮编:100125

  订阅电话:010-59195603     

  订阅及投稿邮箱:nyxxh2015@163.com




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杂志、网站、新媒体同步运营。定位于服务政府、面向市场,承上启下搭建政府、科研、学术界、企业和农民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