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榆林市农技推广工作的几点思考

科技   2024-11-20 16:53   北京  



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4年第4期,目次48


摘要: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也因此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该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榆林市农技推广工作展开论述,分析了当前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的困境,如农技推广内生动力不足,缺乏专业的农技推广队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少等,并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以期为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榆林市;农技推广;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约为42920.2 km2,耕地面积1414.27万亩,下辖2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人口361.6万人,乡村人口136.33万人,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06.39万。全市农业系统技术人员有192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副高)以上274人。近几年,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机构单位逐渐削减,核定编制数也随之减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1

榆林市农技推广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全市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099.2万亩,占陕西省的1/4,总产量253.9万吨,占陕西省的1/5。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51.69万亩,马铃薯195.49万亩,小杂粮300万亩以上。聚焦马铃薯、中药材、糜子、谷子、荞麦、绿豆、山地苹果等区域特色产业,推进结构优化调整, 加大良种良法应用,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延伸产业链,挖掘单位产出质效。引进玉米、马铃薯、谷子等农作物新品种38个,推广以地膜覆盖、抗旱保墒、水肥一体、节水补灌技术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技术面积283.65万亩;分区域推广漫灌改滴灌、喷灌改滴灌、智能水肥一体化、软体集雨窖补灌、山旱地“四位一体”补灌、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六大模式”,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8万亩、高效旱作节水农业113万亩,创建美丽农田6.5万亩,实施薯麦轮作20万亩,谷子良种统繁统供42万亩;引进智能化病虫害远程监测设备33台套;完成深松整地作业面积100万亩,机耕作业面积873万亩,机播作业面积601万亩。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采取理论培训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产业示范基地,深入村、社对有需求的农村家庭劳动力,开展特色主导产业抗旱保墒、水肥一体、节水补灌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监测与防控等各类培训宣讲25场(次),培训农民约2000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万余份,有力推动了乡村人才振兴。

2

农技推广面临的困境


2.1   农技推广内生动力不足

从榆林市农技推广工作现状看,农技推广灵活性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在实际进行农技推广的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农技宣传培训或者签订种植订单等方式,农技推广创新性不足,农户难以参与到农技推广的过程中来,影响了农技推广效果[1]。当下榆林市农技推广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推广资金来源单一,比较依赖政府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实际推广需求。与此同时,针对农技推广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很难做到专款专用,最终阻碍了农技推广工作开展。因为农技推广资金不足,很多农技推广人员薪资待遇低下,人员流动性频繁,农技人员推广工作压力较大,影响了农技推广效果。

2.2   农技推广队伍薄弱

虽然近年来加大了优质人才引进力度,但这些人才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等专业领域,没有立足乡村,引入农学专业优质人才数量较少,从而导致了当前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缺乏优质技术人才支持,这显然不利于农技推广效果提升。从榆林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现状看,主要面临高学历优质人才数量少、高职称人才短缺、推广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农技推广的效果,不利于榆林市大面积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战略目标的实现,阻碍了当地农业经济建设发展,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2.3   农业种植技术应用不规范

创新的农业技术是对传统农业技术的一种优化与升级。要求农户种植操作更加规范,同时田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现实情况看,很多农户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模式,由于在日常进行种植生产时,缺乏专业的一对一、面对面指导,农户本身缺乏对农技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没有认识到先进技术的作用价值,难以规范落实先进的农业技术,限制了农技工作的开展和推广。

3

农技推广工作开展策略


3.1   丰富农技推广方式,加大农技推广资金支持

在进行农技推广时,需要政府发挥自身组织协调的职能,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立以及建设发展,大力扶持种粮大户,给予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必要的支持,为当地的涉农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等,以此发挥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吸引周围的农户主动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2]。与此同时,还应加大推广资金的支持力度,设置专门的资金账户,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做到专款专用,满足农技推广资金使用要求。为了提升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还应合理地提升人员薪资待遇,激发工作积极性,减轻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

3.2   组建优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升农技推广效果 

应结合当地耕地资源、人口规模、农业经济发展等因素,围绕先进的农技推广,建立优质、专业的农技推广队伍。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对农技推广队伍人员进行科学组织分配,以农技人员专业化程度划分不同的岗位,通过公开、公平招聘方式,丰富农技推广人员编制构成。应优先招聘具有农业专业背景、学历高的年轻人才加入农技推广队伍。针对新进农技推广人才,还应加强培训教育,通过以老带新,帮助年轻农技人才积累推广经验,保障农技推广的专业性。与此同时,还应做好工作职责划分,减少农技推广人才一人身兼多职,从而没有精力到基层进行农技推广。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对现有农业人才资源优势的利用,通过采用分级选拔、重点培养的方式,根据农技推广实际需求,分级选拔当地优秀的种植能手、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经营者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选拔的这些农业人才通常农技应用实践经验丰富,可以利用这些人才资源,建立全市优质人才资源库,为先进农技推广培训教育提供强大的助力。

3.3   加强农技应用指导,发挥农技作用价值

针对种植技术应用不规范问题,需要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指导,开展示范带动工作,教会农户正确应用农业技术。尤其是老龄化农户,有着传统守旧的思想,以往的种植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新的种植技术。除了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外,应当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让农民亲身体验到先进农业技术的优势和带来的实际收益。通过这种方式,农民自然会打消心中的疑虑,愿意主动学习和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更加规范地进行农业生产种植。

还可以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系统的农技培训计划。比如可以从农产品种植前期到农产品收获期,定期安排培训,加强现场指导,引导农户规范落实先进农业种植技术[3]。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农技应用优惠政策,提供种植补贴,还可以承担一部分农业保险的费用,在当地建立农技应用示范基地,树立先进农业种植示范典型。通过示范基地,让广大农户切实看到农业生产经济收益,从而主动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技推广效果。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榆林市农技推广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议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农民培训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农技推广效果,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于爱华,程芳梅,王美玲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研究与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3,(10):100-106.

[2]马丽,郑世文,张晓群.芒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8):51-52.

[3]李美宁,耿卫东.伊犁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中国农技推广,2023,(8):8-10.



作者单位:榆林市榆阳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榆林市榆阳区青云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文下载链接




http://www.nygcjs.cn/cn/article/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4.11.048




扫码关注我们


《农业信息化》杂志





  2025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订阅方式: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邮编:100125

  订阅电话:010-59195603     

  订阅及投稿邮箱:nyxxh2015@163.com




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杂志、网站、新媒体同步运营。定位于服务政府、面向市场,承上启下搭建政府、科研、学术界、企业和农民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