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写的一篇说明文。本篇文章采用了空间和时空相结合的说明顺序,抓住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总体特点,向读者依次介绍了纪念碑的兴建过程、重大意义、位置、体量、题字、碑文、碑身造型及十幅大浮雕的内容等,表达了对先烈的怀念、崇敬之情。
一、梳理层次
1、概括段意
1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特点:巍峨、雄伟、庄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2段: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体的巍峨、雄伟、庄严。
3段:介绍奠基礼、建造时的全民支援、碑的高度和石材的坚硬洁白及象征意义。
4段:介绍汉白玉栏杆美观朴素,碑身庄严、雄伟及其正面和背面的文字。
5段:介绍石碑两侧上部、小碑座四周、碑顶的设计。
6段:介绍10块大浮雕的基本情况。
7段:介绍东面浮雕的时间、画面及意义。
8段:介绍南面浮雕的时间、画面及意义。
9段:介绍西面浮雕的时间、画面及意义。
10段:介绍正面浮雕的时间、画面及意义。
11段:抒写瞻仰感受。
2、分层
第一部分(1):点题,总领全文,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特点:巍峨、雄伟、庄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2——10):具体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身和浮雕。
第三部分(11):抒写瞻仰感受。
3、学生生勾画写瞻仰行踪的词句
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越过——踏着——走到——瞻仰——踏上——到了——从碑身东面起——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碑身的西面——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走下——离开。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属于时间顺序;介绍浮雕时,按空间顺序进行介绍。因此,本文兼有游记和说明文的特征。
课文重点介绍了10幅浮雕,学生读课文,填写下表:
方位 | 顺序 | 时间 | 事件 | 意义 |
东 | 1 | 1839年 | 销毁鸦片烟 (时间、画面、意义) | 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 |
2 | 1851年 | 金田起义 (时间、意义、画面) | 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 |
南 | 3 | 1911年 | 辛亥革命 (时间、画面、意义) | 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
4 | 五四爱国运动 (意义、画面) | 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 ||
5 | 1925年 | 五卅运动 (时间、意义、画面) | 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 | |
西 | 6 | 1927年 | 八一南昌起义(时间、画面) | 展开了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斗争 |
7 | 抗日敌后游击战 (意义、画面) | 打击日本侵略者 | ||
正 | 8 | 支援前线 | 解放全中国 | |
9 |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 |||
10 | 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 |
4、联系碑文想一想:为什么渡江战役浮雕“最大”?
渡江战役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革命史实,因此“最大”,同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把这幅最大浮雕放在最后介绍,使全文的说明介绍按历史发展顺序展开,更合情理。
5、为什么写浮雕时不像写碑身那样从正面(北面)开始,却从东面写起呢?
写浮雕是按照历史顺序写的。从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鸦片战争起,按时间顺序介绍中国近代革命历程,更能体现中国革命的艰难与人民英雄的伟大。
6、本文为什么三次提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两次提到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
课文第2段、第4段、第11段,三次提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是因为这八个大字既是对人民英雄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的高度赞扬,又是对全国人民继承革命先辈遗志的庄严号召。同时,这八个大字,概括了建立这座纪念碑的重大意义,体现了这座纪念碑的主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而两次提到的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既是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的重要说明,又是对十幅大浮雕的内容的高度概括。为了强调纪念碑的重大意义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三次提到题字,两次提到碑文。
二、分析说明方法
3段: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的高度。)
三、举例品味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