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单元课后练习题考点梳理

文化   2024-10-22 17:17   四川  

回忆性散文

文章内容

《藤野先生》:

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参考答案:

1、离开东京之缘由

2、仙台求学受优待

3、讲课场景

4、添改讲义

5、纠正解剖图

6、关心解剖实习

7、询问裹脚

8、匿名信事件

9、看电影事件

10、离别先生

11、别后怀念先生

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可以说,作者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

第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这段经历在鲁迅的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而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这段经历中最让“我”感怀的片段,也为“我”这段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可以说,“我”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感受是本文的“底色”和“背景”,聚集点则是藤野先生。没有这份“底色”和“背景”,藤野先生的形象不会如此突出、如此动人,文章的内涵也不会如此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写的是作者“以藤野先生为中心的一段人生经历”,而非简单的“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文的一个重要文体特点。

回忆我的母亲》: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考答案:

母亲勤劳吃苦,我耳濡目染那,帮她劳作,拥有了强健的身体;任劳任怨,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我生产的知识;聪敏能干,教会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

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参考答案:

①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②作者评价说“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段精要的议论性文字,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

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回忆我的母亲》:

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怎样的品格。

参考答案:

(1)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教我生产知识,维系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父母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2)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爱憎分明。

语言品析

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就这样整日地劳动。(敬重、心疼)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对地主奢侈生活的蔑视,体现母亲善持家务,聪明能干,表达怀念与赞美之情。)

3、母亲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深切怀念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思念、感恩。)

表达方式赏析

《回忆我的母亲》: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1、2段: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感叹句,写出了母亲的无限辛酸、对母亲的理解与体谅。)

2、3段:母亲是个好劳动。(中心句,总领全段,强调勤劳能干。)

3、7段: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她自己是很节省的。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写出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4、13段: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呼应开头,表明此段结束对往事的回忆。)

5、14段: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

6、15段: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融会在一起。)



辰辰2008
写作,收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