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 春色深深,繁花锦绣

旅行   2024-04-03 15:47   山东  
说来很巧,前些日子面见了一位从事翻译工作的外国友人,恰好聊到了清明的话题。
他苦笑的样子现在回忆起来也令我忍俊不禁。
“中国的节日和成语,是让我们最烦恼的存在”,他捏着眉头,痛苦的好像高中生面对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每次中国人在对话中使用它们时,都像扔给我一个压缩包,我需要用很长的段落来对这个词语进行解释,才能表述它们的含义。”
“哈哈,比如说呢?”
清明节!”他斩钉截铁,“我甚至会提前准备好一张小卡片,当中国人提到这个节日的时候,我会将这张卡片直接递给我的客户们。”
我拿着这张写满了释义和缘由的卡片,啼笑皆非。
他颇为严肃地说:“清明在中国人心中是很重要的节日,我们翻译这个节日时不能有任何错误,否则客户表现出不正确的情感,会触怒到中国人。”
“是吗?”我愣住了一瞬。
又恍然醒悟,是啊,这可是清明啊……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中国人的信仰很少以宗教的形式出现,我们的神明曾经也都是人,先祖们披荆斩棘带来了新的天地,我们由衷的敬畏与感激,并将他们奉为神明。
而将来在面对危难之时,我们也将站出来,延续着文明的脉络。
这就是中国人的根
如果天地混沌,光明未开,我们就开天辟地,以血肉身躯成就山河之美。
如果大山阻塞,遮光挡雨,我们就垦石开山,以子孙万代打通社稷之基。
如果浊海横流,灾殃遍野,我们就疏导水利,以凡人伟力锻造生民之境。
盘古、愚公和大禹的传说在这片大地上时隔几千年依旧经久不衰,一个文明,传颂什么,就塑造什么。
所以你看
1987年,大兴安岭山火警情出现后,附近58800多名军、警、民当日开始陆续加入救援,经过28个昼夜的奋力扑救,6月2日将山火全部扑灭。
2008年,汶川地震,灾难报道后的第一分钟,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就开始赶往震区,在无法通车的地区,写好遗书的伞兵从无任何引导的5000米高空一跃而下。
2020年,全球疫情多发,中国武汉受灾严重,并于1月23日凌晨宣布封城,以阻隔重症病毒传播,次日起,全国各省市医护人员共计42000余人自发驰援武汉,凌晨去往湖北的高速公路车水马龙,红旗飘扬。
在民众受难之时,这些站在人民与灾难之间的身影,就是神明。
他们阻隔了生死之间的恐怖,化身成为通往人间的桥梁,这与盘古、愚公和大禹并无二致。
所以,清明节很热闹,烈士陵园里孩童嬉笑打闹、“五.六”火灾纪念馆里人们摩肩接踵、火神山纪念碑下花团锦簇……
人们哀悼着灾难里故去的同胞,传颂着英雄们光辉伟岸的故事。
中国人对清明的理解很是复杂,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柔软,只有在这细雨纷纷的时节里,才铺展开来,流淌出来。
这个坚强的文明,有一个共通的时间节点,来追思、悼念,收拾心里的旧河山。

身处童年的孩子们并不能深刻地理解清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但这个节日对他们而言同样很重要。
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春日里的假期是很少的,这个季节,人们忙着农耕、工作、提升自己。
于是便很少有人能想起,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是让人效仿幼苗回归大地,用以贴近自然,唤醒生机的。
清明就起着这样的提示作用。
一场细润的小雨,一阵温湿的暖风,扑向面庞,告诉我们,春深了,天气正宜出行。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借着春风得意,孩子们牵起风筝,在春的草长莺飞里欢脱撒野,我们也终于有了松一口气的借口。
把心思和风筝一同放飞于高天,卸下遵循了几十年的大人伪装,在陵园里小憩一会儿或干脆大哭一场。
以草木情深抚慰内心是行为,以青花黄纸祭祀先神是内核。
清明如约而至,好似一场春雨、一次恸哭。
送走心头的晦涩,带来昂首向前的力量,暂且把一些东西放下,继而为了依旧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努力前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理解清明这个节日。
就像史铁生口中的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世间万物,因果循环往复,自有其时节铿锵,律吕调阳。
当岁月静好时,我们便享受生活、热爱家人;当面临抉择时,我们便祭询先祖、垂问内心;当灾难来临时,我们便迎难而上,不畏险阻。
这就是清明所代表的文明向心力。
不忘本,是中国人的文明特质,指导着我们生命中的重大抉择,承载着我们灵魂的根,无论去往何方,都如同一盏飘扬在天际的风筝,被牢牢系在这片沃土之上。

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
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成立于1995年,是一座集住宿、会展、餐饮、康体、娱乐于一体的五星级饭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