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伏羲文化研究学会 戴仕林
内容提要:
1.伏羲是人不是神,伏羲文化是人类发展活水之源。
2.正确看待伏羲传说,深刻领悟伏羲精神。
3.面对人类社会发展问题,共同探讨可持续道路。
4.伏羲出生在阆中的依据。
一、古代典籍关于伏羲的记载
如果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是传说时代。那么三皇的出现,则是中华历史的开端。三皇即天皇有巢氏,地皇燧人氏,人皇伏羲氏,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因画八卦、制嫁娶、定姓氏、造文字、养牲牺、制九针等首创历史功绩,被后世尊为人文始祖,《左传》、《管子》、《周易》、《庄子》、《国语》等先秦典籍都有关于伏羲的记述,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充分肯定了伏羲的历史地位,历史本身就有一个逐步公认和完善的过程,唐代司马贞补写《三皇本纪》时,才将伏羲纳人官定正史。
据《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就是秦汉年间托孔子之言对伏羲及其功绩的记叙。
二、伏羲是人不是空虚的神话
伏羲先是一个人,后形成庞大族群,更代表着一段历史。据《路史·后纪一·太昊》描述伏羲长相:“龙身牛首,渠肩达掖,山准日角,奯huo目珠衡,骏毫翁鬣,龙唇龟齿,长九尺有一寸,望之广视之专”。即身躯庞大健壮;头大面长,如牛头状。
据《资治通鉴》曰:“太昊伏羲氏……在位115年,传15(世)氏,凡1260年而神农氏(炎帝)作。”;据《路史·太昊》载:“在治百六十有四载落……年百九十有四,葬山阳”,伏羲离世后,其弟继位(见《路史·太昊》):“帝之弟郝骨氏,为帝立制,其裔孙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据《通志》载:“谯周曰:伏羲次有三姓至女娲。”;据《遁甲开山图》(《太平御览》卷七十八转引)载:“女娲氏没,大庭氏王有天下,五凤异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包牺氏之号……”;
据《山海经·海内经》载:“西南有巴国,太昊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伏羲的重孙后照生顾相,回到阆中始为巴人,巴人分别以龙、凤、虎、蛇为氏族图腾,称龙巴、蛇巴、虎巴、凤巴,分别建有龙巴庸国、凤巴蜀国、蛇巴濮国、虎巴彭国。伏羲作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践行者,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伏羲时代,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逐步发展,社会进入了有稳定食物来源的渔猎时期,稳定的食物来源,为后代的繁衍和发展提供了食物基础,开启了造字以代结绳记事,提倡对偶族外婚,开始了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
三、正确领悟有关伏羲的传说
为深刻领悟伏羲精神,特将来源于网络有关伏羲的传说编录如下:
1.神秘出生,相传上古华胥国的“华胥氏”姑娘,到雷泽踩了一下巨人脚印,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伏羲,伏羲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注:伏羲女娲最早出现于先秦文献,而楚帛书中伏羲为创世神,与华胥和雷神无关。女娲最早记载在先秦的《楚辞》中,也也华胥无关。)。
2.龙人起源,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华夏各个部落,定都陈地,封禅泰山,并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龙图腾,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3.姓氏起源,伏羲制嫁娶定姓氏,用鹿皮为聘礼,实行男聘女嫁,实行对偶婚;以所养动物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职为姓,防止乱婚和近亲结婚,使中华姓氏绵延至今。
4.开天传说,伏羲以一拟太极,而一画开天,有谓之天根者,以其混沌世界,黑暗无光,忽焉一画开天,而阴阳动静迭为升降,天地定位,日月运行,万物之生生不息。《易经》云:保世滋大,概群藉而罗万有者,悉在此一画开天,陆游评价说:“无端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画时”。
5.创世神话,1942年长沙东郊子弹库王家祖山一座楚墓出土的《楚帛书》甲篇释文说: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四子,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柟,老四叫墨干。四子开辟大地,由禹与契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山陵与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未有日月。一千数百年以后,帝俊生出日月,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四神还造了天盖,使它旋转,并用五色木加固天盖。帝俊制定日月运转规则。后来共工氏制定十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日夜分为霄、朝、昼、夕。
6.画卦传说,远古时人们对大自然了解不多,伏羲经常揣摩日月经天、斗转星移与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有一天,伏羲到蔡河边看见有一怪物说龙不像龙,说马不像马,在水面上走来走去,如履平地,伏羲走近水边,那怪物竟然来到伏羲面前一动不动。伏羲仔细审视,见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他刚画完,龙马大叫一声腾空而起,转眼不见了。伏羲琢磨那片树叶上面的花纹,怎么也解不开其中的奥妙。一天他坐在白龟池边思考,忽听池水哗哗作响,定睛一看,一只白龟游到他面前,两眼亮晶晶地看着他,接着向他点了三下头,脑袋往肚里一缩,卧在水边不动了。他面对白龟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二块,最外圈儿二十四块,顿时悟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惟一阴一阳而已。伏羲画出了八种不同图案即八卦图,这就是伏羲画八卦的传说。伏羲八卦是宇宙兴亡周期演绎的天道图,天道乃宇宙之源。
四、用伏羲精神引领人类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古代,人们一旦遭遇特大自然灾害,社会就会严重倒退;而现代,随着掌握高科技手段的垄断资本无底线掠夺地球资源,人类发展却越来越面临着缺水(被污染了)、缺土(可耕地减少)、缺粮(原生态食物匮乏)、缺人(重大疾病高发,生育率下降)的严重危机。而当今世界秩序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文化思想发生激烈碰撞,世界性重大灾难的发生和局部战争的爆发越来越不可控制,人类到了深刻反思社会发展道路的时候了。中国历代先贤一直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方式,他们把建设和谐大同世界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其中最伟大的代表有远古的伏羲、近代的孙中山和毛泽东。
据网络传说,毛泽东于1917年24岁在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写过一篇《心之力》中有这样一段话:“夫中华悠悠古国,人文始祖,之所以为万国文明正义道德之始创立者,实为尘世诸国中最致力于人类与天地万物精神相互养塑者也。”,伏羲文化的精髓就在于世界万事万物暨对立又统一和人类与天地万物精神相互养塑,据多项文献考正,伏羲治世的景象就是安宁祥和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中国在上世纪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大同世界思想相融通。中国共产党刚一诞生,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总书记本着对中国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博大情怀,多次倡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2013年3月23日习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年秋,习主席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建“一带一路”使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了重要抓手。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救人类。在当今中国,中国共产党正在以实际行动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使命,作为共产党员在面对未来各种挑战的时候,要不忘初心跟党走,积极投身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
五、伏羲出生在阆中的依据
1.阆中自古就有丰富的有关华胥伏羲的历史传说,如:雷公嘴、御河湾、妈皇山、灵台、灵山、华胥台、伏羲台、女娲台、皇娘庙、伏羲洞、慈凫乡等。
2.据1986年6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上古新探》中的《中华新西羌史》25页载:“中原所传伏羲氏这个氏族,羌族牧业发展到陇西黄土区,把进行舍饲牧畜和栽培牧草的方法传播到中原来的一个代表氏族。他们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便需向东,进入渭水盆地和三岔河盆地,与淮济之间的黄土丘陵地带。”,说明伏羲出生于四川,后发展到甘肃天水、河南淮阳、淮河、济水等地,羌族也是伏羲后人。
3.据《路史》载:“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孕十有二岁而降神,生于仇夷,长于起城。”并注释说:“所都国,有华胥之渊,乃阆中渝水也”。
4.清道光川北道台黎学锦作《保宁府志·序》载:“夫阆中渝水,为华胥之渊,伏羲所都”。
5.东晋常璩(qu)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载:“阆中有渝水”;明·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注:“所都国有华胥之渊,乃阆中渝水也。”;《周地图》解释:“阆中水即渝水。”。
6.《遁甲开山图》载:“仇夷山,四面绝立。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处。”,《汉·地理志》载:阆中有彭道将池,东西二里,南北约五里,即南池也,在城南十里;《后汉书》也载:巴郡阆中县南有彭池。
7.明代《览胜》云:“彭池,即今南池也”;成书于公元509年之前的《益州记》也说:南池在阆中县东南八里;
8.上世纪四十年代,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也认定华胥在阆水之畔孕育伏羲;秦汉时期阆中的“慈凫乡”就是华胥故国。
9.经阆中伏羲学会杜会长多年研究并与省内外专家学者共同论证,在阆中已找到了四面绝立的仇夷山、华胥之渊、华胥之渚以及伏羲教民渔猎的实证,伏羲出生在阆中无已逐步达成共识。
10.据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被誉为“地方志鼻祖”的《越绝书》记载:“华胥之时,以石为兵(兵器)”,阆中早年出土的大量石斧、石矛,正与这些史料记载吻合。
阆中市伏羲文化研究学会 戴仕林
2024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