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学生思政参考
(2024年第19期·总第91期)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发展研究院
2024年10月15日
本
期
主
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部: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培养全过程 优化自主创业就业保障
中国青年报:建立创业导师制度 促进创业一个带动一批
我校举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内动员部署会
清华大学:“设计+”创新创业(国际)大赛启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目 录
1
政策概览
2
媒体传真
3
交大实践
4
他山之石
5
理论天地
6
学子之声
01/政策概览
教育部: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培养全过程 优化自主创业就业保障
各地各高校要全面贯彻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一要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开展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二要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成才渠道。促进市场化就业,完善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培训升学等政策,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到位于县乡中小微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要健全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支持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提升创业质量。支持学生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四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保障学生对平台劳动规则的知情权、参与权,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五要完善覆盖就业服务制度。坚持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完善服务清单,强化常住地、就业地服务责任,推动就业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广覆盖、用人主体广惠及、就业创业全贯通。(节选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2024年9月15日)
教育部: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热情
各地各高校要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一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二要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三要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节选自教育部办公厅发布《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教高函〔2024〕9号,2024年4月29日)
上海市教委: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 加大重点区域政策宣贯力度
各高校要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部门工作协同,完善激励考评机制,调动全校力量形成全员促就业创业工作合力。一要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加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参与创业实践,培育创业精神,提升创业就业能力,支持毕业生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业,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本市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五个新城、南北转型、崇明生态岛等重点区域就业创业。二要加大重点区域各类政策宣贯力度。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扶持一批高校毕业生在重点区域就业创业,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三要广泛宣传各项促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就业创业政策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持续开展就业育人典型案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总结宣传,积极营造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校园氛围。(节选自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24〕11号,2024年4月3日)
(责任编辑:刘雨璐)
02/媒体传真
中国青年报:建立创业导师制度 促进创业一个带动一批
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是注重政策引导,构建全方位就业保障体系。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的共享和精准匹配。二是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创业活力。注重市场对接,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促进供需匹配。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高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如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等,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三是注重创新创业,激发青年潜能,拓宽就业渠道。创新创业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建立创业导师制度,邀请成功企业家、投资人担任创业导师,指导帮助优秀毕业生解决创业问题,促进创业一个带动一批。(节选自2024年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教育报:融合、协同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时代,融合、协同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是推进数字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注重数字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通过产学研的深度结合来孵化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加强数字教材、试题库、案例库和素材库等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培训体系,发现专业教育与数字化的结合点,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字化创新创业能力。二是促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设立创新创业学分管理体系,建立学分累积和转换的激励体系,充分挖掘专业教育中涉及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打造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探索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三是推动企业、行业与高校的合作。根据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与区域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相匹配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引入各领域行业导师、技术专家进入校园,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校内培训。企业为促成产学研合作交流提供更多的资金、场地和资源支持,将市场需求反馈给高校,高校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成果和人才的需求。(节选自2024年5月9日中国教育报)
青海日报:聚焦高规格创新创业赛事 形成动态循环培育机制
高校应深化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推动研究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是以竞赛为抓手,推动科研驱动。高校应以赛促研、以赛促学,促进科研竞赛协同发展。鼓励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发挥竞赛的锻炼作用。二是构建“院校省国家”四级竞赛体系,聚焦高规格创新创业赛事,形成“孵化—打磨—路演—反馈”动态循环培育机制,调配学校资源,邀请专家打磨,量身制定方案,以院校级竞赛项目为雏形,对省级竞赛项目进行精准打磨,通过国家级竞赛进行反馈,形成“竞赛倒逼”模式,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三是以平台为支撑,落实实践育人。高校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包括资金、场地、师资等,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成功搭建多层次、多维度平台。(节选自2024年10月9日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章曼姝)
03/交大实践
我校举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内动员部署会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由教育部联合有关部委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和闵行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大赛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萌芽赛道,今年共有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报名参赛。总决赛现场比赛及同期活动定于10月12—15日在我校闵行校区举行。9月25日下午,该赛事校内动员部署会在闵行校区陈瑞球楼报告厅举行。党委书记杨振斌,党委副书记、校长丁奎岭出席并讲话,全校各院系书记、院长、副书记,机关部处、直属单位、直管企业等主要负责人及大赛工作相关骨干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张兆国主持。丁奎岭在动员讲话中强调了此次大赛的重要意义,要求全校每一个单位、每一位师生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确保各项工作万无一失,办成一场精致、精彩、精准的大赛。吴静怡对大赛筹备工作整体情况作简要汇报,表示将高质量筹备好大赛,决胜决战总决赛。杨振斌作总结讲话,他强调要在本次办赛参赛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维护好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落实好承办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号召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呈现一场高水平的创新盛会。(节选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10月10日,上海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揭牌仪式在我校徐汇校区举行。中国福利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主席李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等出席仪式。来自中国福利会总会、少年宫、宋庆龄学校、出版社、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交大党政办、人工智能学院的领导老师、学生代表等参加活动。仪式由胡薇薇主持。丁奎岭指出,人工智能学院在徐汇校区这一跨越三个世纪的高等学府所在地建立,生动展现了交大“因改革而兴”的历程。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与中国福利会携手并进,依托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有机整合教师队伍和教学模式方面的优势,发挥1+1>2的效应,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更大的教育增值,同时将上海交大和中福会的红色基因融入其中,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本领、担当的青年先锋,助力他们成为强国建设征程上的参与者、奉献者和奋斗者。(节选自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我校学子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斩获佳绩
日前,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在烟台举行,这是一项由行业龙头企业出题、面向全国高校的顶级赛事,旨在推动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学子和行业专家。经过七大分赛区筛选,最终517支队伍同台竞技,由我校电院自动化系本科生组成的“ 蓝色派普”队喜摘集创赛雨骤(恩捷伦)杯“企业大奖”,这是该杯赛最高奖项。本次大赛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主要方向,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应用、半导体工艺、半导体测试、EDA以及集成电路创新成果等13个技术方向,22个企业命题挑战杯赛,是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领域唯一A类学科赛事,已连续多年进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节选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官网)
(责任编辑:方雨晨)
04/他山之石
清华大学:“设计+”创新创业(国际)大赛启动
4月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协调委员会指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承办的清华大学“设计+”创新创业(国际)大赛在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正式启动。大赛以“设计未来·青春赋能”为主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教务处副处长胡楚雄、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何平、团委副书记黄峰在启动仪式上分别致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冬江,智米科技CEO、iCAR汽车首席产品官苏峻,京东方艺云数字展陈事业部总经理李晶晶在主旨演讲环节分别阐释了各自的思考和建议。启动仪式上,首发了《艺术与科技融合案例集》,该书共收录了20个学生创业团队的案例,用鲜活的材料诠释了大学生创业的多元可能,也为参赛团队和青年创业者提供了有益启示。大赛启动的同时还举办了“设计引领未来——清华‘设计+’创新创业成果展”,通过实物展示与展板的形式,展出由清华校友领衔的优秀创业项目。展览聚焦于设计创新塑造未来生活的关键作用,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清华大学在培育设计创新人才和推动创业实践方面成就的直观窗口。(节选自2024年05月02日清华大学新闻网)
南京大学: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南京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加强学科交叉、实施科教融合、丰富育人元素,持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一是加强学科交叉,融会贯通培养复合型人才,具体包括组建交叉育人“特色班”、搭建交叉育人“融平台”、创设交叉育人“新模式”。二是坚持科教融合,整合资源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出台了《南京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的意见》,聚焦以评促强、特色发展,强化高水平科研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具体包括激发科学兴趣、提高教材质量、提升研训水平。三是丰富育人元素,以生为本培养全面型人才,具体包括打造“大熔炉”;实施“书院制”、当好“引路人”。(节选自2024年0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2024科创项目成果展
9月1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4科创项目成果展在中安创谷全球路演中心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周丛照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表示,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校内外各界专家、老师的关怀支持下,我校众多学生、校友创新创业团队经过扎实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实践锻炼,不少创新创业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果。希望同学们借本次成果展多交流、多学习、多思考,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贡献科大智慧与科创力量。安徽省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世杰在致辞中指出,中安创谷科技园作为中国科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将进一步通过“基地+基金+科创服务”模式,依托“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创社区”全链条科创孵化服务体系,与中国科大的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全方位链接贯通,建立产业资本与优质成果转化项目无缝对接、资源互补和联动发展的链接通道,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果展吸引了省内外数千位行业专家、企业家、投资机构负责人、青年创客、科技爱好者等参观交流。每个展位前都人头攒动,参观者或驻足凝视,或热烈讨论,活动现场人声鼎沸、盛况空前。(节选自2024年09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
(责任编辑:任吉)
05/理论天地
研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量表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衡量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一要研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量表,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二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三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性,整合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创业活动等,构建包括创新创业公共课程、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活动课程等三类课程一体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课堂为中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四要留足学团探索空间,以实践为依托,在做中探索,培养学生“不畏惧失败,敢于冒险”的创新创业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五要整合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吸纳各界人士参与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中,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驱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六要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以综合素质的提升带动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节选自李润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构成及其表现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8期)
以市场需求为创业教育的起点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实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一要变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有创新性、有时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深化大类培养模式改革,破除专业壁垒,形成跨院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人才机制,有效解决教育与市场、产业脱节的难题。二要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必须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入手,根据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建立多元化培养目标,打破以教师、理论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的桎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三要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高校要将市场需求直接前置到创业教育的起点,形成紧密结合大学生创业的新经济、新业态领域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实能力一体化提升机制。四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让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多元化、线上线下相结合更加紧密,形成开放、共享的生态教育环境。(节选自杭菊等《系统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培养研究》,《中国高校科技》2024年第2期)
研判大学生创业需求与特征分类 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理解并研判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多因素并发因果机制,对促进大学生群体创业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因时而进,高校应精准供给创业教育和培育社会资源,注重大学生在校与离校不同时期创业成功关键因素的异同。高校要推动创业教育资源、政策扶持资源、校企合作资源、创业文化资源等各资源之间的协同,构建适合大学生创业成长的环境体系。二要因材施教,高校应精准研判大学生创业需求与特征分类,设计多元有效路径和多种指导方案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通过深入调研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经历、创业认知等,采取个性化指导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研判创业动机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群体,按照学科专业特点实施分类培养,优先推荐进入创业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进行实际锻炼,尽快使其创业梦想得以实践。三要因势而新,高校应加强与政府、家庭、社会的多方联动,协同促进大学生创业学习、优化创业环境和激发创业动机,创建有益于大学生创业的整合性资源池和助力场,实现各主体多方蓄力支持,有效消除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资源障碍与技术卡点。(节选自李晓虹等《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的QCA分析》,《中国高校科技》2024年第1期)
(责任编辑:李卓)
06/学子之声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我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创新思维和满腔热情,这些特质使我们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作用。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新的理念和模式的引入。而大学生正是这些新理念和模式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通过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农村电商、推广智慧农业等方式,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还能够激发乡村的活力与创造力。我们可以发掘和利用乡村的特色资源,如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体验和消费,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还能够促进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创办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项目,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让乡村变得更宜居宜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亮亮)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政府支持”
政府的支持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十分重要。像杭州推出的网络办理证照服务,真的非常方便,大大简化了原本繁琐的创业手续,让我们能够集中更多的精力在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上。这不仅为我们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政府对我们创业者深切关怀的具体体现,进一步优化了我们所处的创新创业环境。高校也在改变,我们的课程里有很多创新创业的内容,老师会引导我们思考创新点,培养我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这种从学校里就开始的培养,对我们未来创业非常有帮助。而且,政府还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还有孵化器这样的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和机会。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创业的风险,也吸引了更多人来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总的来说,政府的这些措施真的很实在,对我们创业者来说非常有用。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支持,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大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我们也会努力提升自己,不辜负这些机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阿菲)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
目前,尽管高校提供了各种激励措施,但仍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创业竞赛不感兴趣或缺乏信心,导致参与度不高。提升学生兴趣与信心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的关键一环,我认为高校应该在这点下功夫。可以定期邀请成功创业者、行业专家、投资人等为学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和研讨会。这些嘉宾可以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市场洞察、成功经验等,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现场互动和问答环节,帮助学生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增强他们的信心。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如产品设计、市场调研、商业模式构建等。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全过程,了解市场需求、用户痛点等关键信息,从而加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实践项目也是检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提升信心的有效途径。为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设立奖学金和荣誉证书,以资鼓励。这种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19级硕士生小秦)
(责任编辑:闫艳芳)
END
主 编:赵 昕
副 主 编:王培丞
责任编辑:陆小凡 马 峥
初审编辑:张 楠
文字编辑:刘雨璐 章曼姝
方雨晨 廖振敏
李 卓 闫艳芳
美术编辑:尤琪
排版:吕娜娜
编辑:周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