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液检查及临床意义

学术   2024-10-02 17:59   河南  

胃液(atric jice)是由胃黏膜细胞分泌的液体。胃液检查对于了解胃的分泌功能,胃、十二指肠相关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胃液检查结果与胃液标本的采集密切相关,患者应在24~72小时内停服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检查前晚只能进食流质食物,检查前12小时内不能进食或饮水。


一、理学检查


在日常膳食刺激下,24小时胃液分泌量为2.5~3.0L,其中夜间分泌量为400 ~500ml。在空腹不受刺激的情况下,24小时胃液分泌量为1.2~1.5L,正常空腹12小时的胃液残余量约为50ml。

1、胃液量

正常:基础胃液量为10~100mnl(持续吸引1小时所得的胃液总量,代表标准状态下胃的分泌功能)。增多:增多(> 100ml);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瘤、胃排空障碍(如幽门梗阻、胃蠕动功能减退)、十二指肠液反流等。减少:减少(< 10ml)萎缩性胃炎、胃蠕动功能亢进等。

2、颜色

正常:无色透明液体,不含血液、胆汁,无食物残渣。灰白色浑浊:混有大量點液所致。鲜红血丝:多因插胃管时损伤胃贴膜所致。棕褐色:胃内出血与胃酸作用所致,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咖啡渣样:胃内有大量陈旧性出血,见于胃癌、胃溃疡及糜烂性胃炎等。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插管时恶心、呕吐及幽门闭锁不全、十二指肠狭窄等胆汁反流。

3、黏液

正常:少量、分布均匀,润滑和保护黏膜,中和,缓冲胃酸和抵抗胃蛋白酶消化。增多:胃有炎症,特别是慢性炎症。黏液呈弱碱性,大量增多可影响胃液的酸度。

4、气味变化

正常:可略带酸味,而无其他臭味。发酵味:消化不良、胃液沸留、有机酸(乳酸、氨基酸等)增多;曲门梗阳、胃张力高度缺乏。氨味:尿毒症。恶臭味:晚期胃癌。粪臭味:小肠低位梗阻、胃大肠痿等。

5、食物残渣

正常:空腹12小时后胃液无食物残渣。残渣增多:胃扩张、胃下垂、幽门溃疡、曲门梗阻及胃蠕动功能减退时,可星食糜样。

6、组织碎片

正常:无组织碎片;有碎片:胃癌、胃溃疡。

7、酸碱度

正常:pH0.9~1.8,pH升高:萎缩性胃炎、胃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胃扩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pH降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泌素瘤、幽门梗阻、慢性胆囊炎等。


二、化学检查


胃液中的盐酸以游离酸和结合酸的形式存在,两者结合即为总酸。胃酸主要的功能是为激活胃纸白酶原提供酸化条件,同时也可以对水解多肽和多糖起到一定的作用,胃酸还可杀死随食物进入的细菌。

胃酸测定分为基础胃酸排量(basie acid ouput, BAO)、最大胃酸排量(maximum acid output, MAO)、高峰胃酸排量(peak acid ouput, PAO)等。

1、基础胃酸排量:采集无食物和药物刺激 1小时内分泌的全部胃液量。

2、最大胃酸排量:注射五肽胃泌素刺激剂,每隔15分钟采集1次胃液,连续1小时内4次测定之和为MAO。

3、高峰胃酸排量:在测定 MAO中取2次最高值之和乘以2即得。

三、显微镜检查


1、细胞学检查

(1)红细胞:健康人胃液内无红细胞,插管损伤食管或肾黏膜时可出现红细胞。若大量出现则提示溃疡、糜烂、炎症或肿瘤等。

(2)白细胞:健康人胃液内可见白细胞,约为(100~ 1000 x 109/L,中性粒细胞少于25%。当白细胞 >1000 x 109/L,且中性粒细胞高于50%时,多见于胃黏膜炎症。若咽下鼻咽部及呼吸道分泌物,则可见成堆的白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

(3)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提示有胃炎等病变。

2、细菌学检查:见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检验资源共享

检验科之窗
医学检验行业交流学习平台,发布行业前沿报道,关注行业发展方向,促进专业经验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