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栾树
文/孙建萍
第一次知道“栾树”这个名字是缘于文友孟芳的一篇文章,芳看到秋风中摇曳的栾树,便想起史铁生的散文“那儿有几棵大栾树,春天开一簇簇细小而稠密的黄花,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而转白,再变黄,成熟了掉落得满地都是。小灯笼精巧得令人爱惜,成年人也不免捡了一个还要捡一个。”我也喜欢读史铁生的散文,史先生写母亲的句子,深沉的情感无声触动着我心底的柔软;写他自己的哀怨,似与我丝丝缕缕的沉郁相通;写他在地坛呆坐,又像是抽刀断水的一个剪影。好在文字是他忠实的伙伴,是他呐喊的旋律,这旋律引我心颤,又引我共鸣。孟芳说栾树初夏的花是金黄而稠密,秋天的果是粉粉得浪漫。它究竟是怎样的容颜,模糊而又陌生,像躲在薄雾里引我追寻。那天从图书馆出来,竟一眼就看见不远处一棵高大的树木,橘红一片的“花铃铛”坠满枝头。莫非这就是栾树。跑近一看,树下“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黄红中透着月白,三片叶子像用量角器定好了度数,用各自的120°对称着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小灯笼。从“小灯笼”张开的缝隙隐约可见里面的种子。拆开一个花朵,五六粒粽黑的种子均匀地分布在灯笼的中心线上。把种子捧在手心,温润如玉,体积比豌豆略小的样子是那么油亮可人。
看着种子正自出神,旁边走过一位阿姨说“姑娘,这栾树种子可以用线穿起来,戴在手腕上,越戴久了,颜色就越好看。”想不到栾树种子还有这妙用呢。赶紧蹲下身,捡了一朵又一朵。忽然一个声音传来,“那儿也有”。回头一看,一位二十多岁的姑娘戴着毛线帽子坐在树下,捧着厚厚一本书。怪自己的粗心,只顾着看栾树,竟不知树下还有一位姑娘。问她,这冷天为啥在外面看书。姑娘回答,“冷点,就不易犯困了”。原来姑娘正备战考研,为防止瞌睡便跑到深秋的户外来强迫自己背书。已近天命的我虽没了考试之苦,但读书时,困意却时常侵袭我,往往妥协,扔下书与“周公”相会。捡拾了一会灯笼,回头看看,那位姑娘还在风中喃喃背诵。百度得知,栾树是阳性树种,喜光,耐旱、耐寒、耐贫瘠,在弱酸性和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良好,是优美的观赏树种。栾树寓意坚强,也象征极尽生命的绽放。史铁生顽强地与命运斗争,用文字直抒胸臆,给世人留下优美哲思的文字;小姑娘在风中瑟瑟背书,也许一战上岸,改变人生的轨迹。冥冥中他们与栾树都有一种缘吧。孟芳瘦瘦弱弱的,讲起宋朝历史和文人佳士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她文字功底也深厚,想象力丰富,网络小说写得风生水起。有时在想,一个人的心究竟有多大,才能装下那些知识,究竟读了多少书,方能“气自华”。也许,就像栾树,不管生在怎样的土壤里,都努力扎根、努力向阳,在春夏开灼灼的花儿,在深秋结累累的果儿,不负春光不负己。加速捡拾灯笼,回家取出种子,穿作数珠,戴在腕上,好在读书时,多看它几眼。
作者简介:孙建萍,女,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博山区新时代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博山地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报刊媒体,现供职于山博电机集团有限公司。
协 办:博山区摄影家协会
博山区酒水行业协会
博山赏石盆景艺术家协会
总 编:王正军
副 编:远方 袁程刚
监 制:郑良前
本期编辑:杨霞光 王悦 岳英
校 对:于永涛
顾 问:毕玉奇 刘培国 李琦胜 胡敦荣
王延刚 任纪昆 李福源 穆 琳
李殿春 朱永强 刘树国 王枢仁
2024年第312 期 总1011期
博山区新时代文学艺术家协会是由博山区文联主管、经博山区审批局注册、博山区民政局登记的合法正规社会团体。
《文学博山》是博山区新时代文学艺术家协会的会刊,是汇集文学艺术佳作、鼓励新人创作、展示个人创作风采的平台。欢迎大家关注支持!
投稿须知:
1、来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和个人生活照片。
2、稿件应是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3、编辑有权删改来稿中的不当内容。
4、投稿邮箱:wxbs2022@163.com
5、编辑部联系电话:18653304668
招募公告:
文学博山,是一个有情怀、有温度、有格调的公众平台!随着平台发展,受众群体广,投稿多,编辑部工作量大。现面向社会招募文章编辑、配乐诵读志愿者。欢迎社会各界有志之士踊跃报名!
点击进入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