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常见感统训练误区,千万别再踩!最后一条尤为重要!

美体   2024-10-23 06:30   河北  

目前,感觉统合训练逐渐受到众多家庭的关注。但由于普及内容过于浅显,许多家长对于感统训练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不仅可能导致孩子接受不规范的训练,还可能错过最佳的训练时机。

因此,叶子老师将感统训练最容易走进的八大误区为各位家长一一列举,避免入坑!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们能够正确理解感统训练,与叶子老师携手,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和自信成长。


误区1:
感统训练是给有病的孩子做的


我在这里再次告诉大家,感觉统合失调不是“病”,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足或者短板,找到不足和短板,主动干预补齐就好了,不要误解也不要紧张。

感统训练,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孩子建立丰富的脑神经网络连接,调节和控制感觉信息,使其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以此达到提升和改善儿童各项能力的效果。

只不过,家长们看到感统训练“补差”的效果更加明显,所以误以为只有这一种作用。其实不然,适当的感统训练,不仅能够“补差”,还能够帮助儿童“培优”,比如提升专注力、学习力等等,有百利而无一害!


误区2:孩子长大,就不需要做感统训练了


有些父母认为,学龄前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指令、好动不安、语言发育迟缓等等表现,只是暂时的,等长大就好了。

但结果往往不会像父母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感觉统合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人体与环境的不断交流作用产生的后果。

感觉统合的发展本身犹如盖大楼一般,基础没有打好,那么下一层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人的感觉统合能力是人与外界互动的结果,离开了后天的运动,仅仅依靠自身的成长,必然会造成感统失调。

误区3:
感统训练就是游戏 


有很多家长觉得感统训练就是游戏,就是训练某个动作,当孩子动作熟练了,就不用再训练了,就可以训练别的动作了,或者进行下一项训练项目了。


其实这是典型的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当孩子训练一个新的动作,获取了一个新的的刺激时,对神经、大脑的刺激是最强的。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联系,获得了持续的稳定刺激,孩子开始建立了足量的神经触突链接,神经纤维髓鞘化,这时孩子的动作开始熟练。


但是孩子的突触连接并没有足够强大,连接也没有足够稳定。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看到孩子动作熟练就停止练习了,你们孩子刚刚建立的突触就很容易快速退化。



过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孩子有出现类似的感统失调问题,仿佛又回到了原始状态。


因此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不仅仅是动作熟练了就足够了,我们还需要加强训练。


同时,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我们还可以适当的提高训练难度,持续对神经、大脑的刺激,强化训练效果。


所以,训练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时间,需要一个过程的。

误区4:
感统训练就是体能训练


很多的父母认为:感觉统合就是大运动,需要让孩子多跑、多跳、多翻滚、多运动。非常类似于体育锻炼,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大运动只是感觉统合训练的一部分,感觉统合训练涵盖了身体协调性训练、大肌肉和小肌肉训练、核心肌肉群训练、手眼脑协调性训练以及感官训练等。

比如触觉脱敏、口腔脱敏、视觉区辩、视觉记忆、听觉区辩、听觉记忆等这几种,大运动是解决不了了。

感觉统合是协调身体和外界各种刺激的综合能力,包括视、听、触、味、嗅、本体、前庭、内感官等多种感觉。所以,大运动只是感觉统合中的一部分。

孩子感统失调,大运动相对普及性高,家长对大运动的认知多,所以导致大家就会认为感觉统合训练就是大运动。

误区5:
运动能力好,孩子注意就集中


很多宝妈也很纳闷,孩子平时的运动能力也还OK啊,怎么就注意力不集中了呢?


其实影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父母经常打断,让孩子有了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


再比如,之前我们聊过的运动能力好的孩子不一定注意力集中,因为体育运动和感统训练的侧重点有很大区别。


感觉统合只是为了孩子能够注意力集中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是一个硬件条件,是孩子注意力集中的一个前提。


这也是我经常提到的“学习金字塔”,感觉统合是在金字塔的底端做工作,要想孩子注意力集中,可不仅仅是锻炼好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就OK的,所以,感统只是学习好,注意力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我在这里强调感觉统合的重要性,但千万不要神化感统,认为什么事情都归结于感统,忽略了家庭教育,和生存环境。


同时也不要妖化感统,认为感统就是为所谓的“有问题”的孩子准备的。

误区6:
感统训练交给老师,家长无须操心


上面我们说到,感统训练要求连续性和系统性,因此除了专业机构中老师带领孩子做训练,家庭感统训练也必须同步进行!

为什么这么强调家庭训练的重要性?其实换个角度来说,孩子在机构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更多的时间还是父母陪伴在身边。

假如这些时间不利用起来,仅靠每天数个小时的课堂帮助孩子便寄希望于取得较大的改善,自然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感统训练,双管齐下帮助孩子达到补差培优的效果。

误区7:
感统训练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在进行感统训练时,很多家长可能会急于求成,认为孩子训练了一个月怎么还没看到效果。

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且孩子年龄不同,感统训练所能够达到的最佳效果也不同。

·0-3岁,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阶段;

·3-6岁,感觉统合训练的黄金期;

·6-8岁,感觉统合训练的弥补期;

·8-12岁,感统训练的末期。

加上每个孩子能力发展水平不同,家庭感统训练所坚持的时长,以及操作是否标准等对孩子的训练结果都有影响。

但只要园所和家长坚持同步训练,做到家园共育,孩子一定会有所改善。这个过程,家长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莫操之过急!
误区8:

自己做感统训练,不注重感统测评



部分家长看到某一项训练能够改善孩子的相同行为,便比葫芦画瓢给孩子做训练。这种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是思想是对的,但是忽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同时是否找到了孩子的短板和不足,训练是否有针对性呢?

殊不知,儿童每一项异常行为表现的背后,根源都不尽相同。拿语言来说,影响儿童语言发育的原因有八种之多,如呼吸系统、前庭功能、口腔功能、能量、视知觉、听知觉、大脑语言功能区是否激活、是否具备语言环境。



因此,为了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家长必须要重视儿童感统训练的前提——感统测评。

感统测评能够了解造成孩子出现不同行为表现的根源在哪,并通过设置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帮助孩子补齐能力短板。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感统训练机构为孩子测评,以免出现误判延误干预时间,影响孩子一生!


我一再强调,我们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是不同的,感统失调的状态也是不同的。所以,别的孩子适合的感统训练方式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情况来设计感统训练方案,这也是我们之前花了大量的文字来介绍很多理论知识的原因。同时感统训练师是需要系统的培训,理论基础和实操经验很关键。


我再次强调,感统训练方案是根据个体差异制定的,是灵活机动多变,不是教条机械的,需要训练师的经验和感情的植入的。


不恰当的训练只会耽误孩子的宝贵时间,所以,父母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前,要对孩子进行感统状况评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方案,进行训练。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添加助教老师详询。



跟叶子老师学感统
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生,中康医学会作业治疗专委会委员,国际NLP执行师,中国首届听乐治疗认证者,中国首届喂养障碍SOS法认证者,Beckman口肌国际认证治疗师,PRT国际认证二级干预师,OPT口部肌肉定位治疗师,NFPP国际认证治疗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