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我们说到了孩子调皮好动和多动症的区分,这期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孩子调皮多动具体是因为哪些原因呢?
“坐得住”,并不是说孩子懂事、听话,因为服从而乖乖坐在那里不敢说话。
孩子坐得住,是指他有自控,能使大脑保持一定时间的专注。
孩子在1岁时,就能保持3-5分钟的专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增加2-5分钟。
3岁前的孩子,能保持3-15分钟的注意力,比如专注地玩沙子、观察小动物等。
3-6岁上幼儿园后,孩子就能保持10-30分钟的专注。如果老师设计的课程生动、有趣,那孩子坐着认真听完一节课是没问题的。
当然,上课开小差,并不能说明孩子就专注力差,因为他可能是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
但如果,在生活中孩子经常有以下这样的表现,那我们就需要重视了:
●做事难坚持,经常这件事没做完,又做另一件;
●和别人说话时常心不在焉、思想神游;
●经常忘事、粗心大意;
●拖延、丢三落四;
●容易被无关的小事分心。
有以上这些表现,就说明孩子的专注力出了问题,他无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专心做事。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从感统角度看更深层的原因。
姿势控制能力,简单理解就是维持姿势和平衡的能力,是进行正常运动和功能活动的基础。
这一系统包括各种姿势反应,如调整反应、平衡反应和肌群对姿势变化的自主调整等。
对于姿势控制能力不佳的孩子,他们无法维持自己身体的稳定度,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些调整动作,来让他自己保持稳定,也就表现出动来动去了。
而姿势控制能力的发展与孩子幼时的爬行有密切关系。在爬行时,宝宝需要用四肢来支撑整个上半身。
这既能锻炼宝宝胸、腰、腹背和四肢的肌肉力量,对骨骼的生长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使得全身肌肉和神经协调发展。
另外,爬行也是孩子第一次实现了左侧和右侧身体的交叉前行,对孩子左右脑的链接有很大作用。
所以宝宝在婴儿时期顺利度过爬行阶段的话(最好保持800个小时的爬行),长大后才能表现出更稳定的姿势控制。
前庭器官是指内耳迷路中除耳蜗外,其余的三个部分(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当我们进行旋转或直线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包括正、负加速度)会刺激三个半规管、椭圆囊或椭圆囊中的感受细胞。
当头的位置和地球引力的作用方向出现相对关系的改变时,就会刺激球囊中的感受细胞。
这些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沿第八脑神经的前庭神经通路传向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感受和其他效应。
因此,前庭对我们感觉处理和运动控制起着支持作用。
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很差,太多的信息进入孩子大脑,孩子处理不过来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孩子坐不住,一直跑来跑去,动来动去,也是因为前庭刺激需求量高,而并非故意调皮。
孩子好动不安、坐不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早期的“未动”、“缺乏动”、家长过度溺爱和保护、缺乏户外活动等。
简单的说,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一些“动”被“剥夺”了,比如:
孩子想自己踩着小板凳去拿高处的东西,妈妈担心摔倒就马上制止这个行为;孩子想去外面草地上奔跑,家长却担心弄脏衣服就不让孩子去……
由此,孩子的感知觉功能未得到健全发展,他就会以一种自救式的动、补偿性的动来满足自己大脑神经的需求。
下面介绍几个改善孩子坐不住,好动不安的游戏,供家长们参考学习。
蹦床类游戏
蹦床是居家训练最简单的教具了,也是感统训练中的常客。借助蹦床游戏的方式也很多样,给孩子带来的刺激也更强烈。
①蹦床跳跃
蹦床最简单的玩法就是肆无忌惮的跳跃了,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感受跳跃给前庭觉带来的刺激,能改善孩子前庭功能失调带来的注意力不集中。
②蹦床抛接球
让孩子在蹦床上跳,家长朝孩子抛球并让他接住,循环往复。这样的游戏可以在锻炼专注力的同时,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对孩子的运动和学习都有帮助。
③躲避海洋球
在蹦床上放几个海洋球或圆形纸团,让孩子在蹦跳过程中不能踩到小球,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灵活度。
旋转类游戏
旋转类游戏也是锻炼前庭功能的好方法,但注意要尽量让孩子主动旋转,游戏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晕眩呕吐等不良反应。
①转椅投篮
让孩子坐在旋转座椅(或大陀螺)上,手里拿着小篮球或纸团,家长缓慢把转椅旋转5圈后,让孩子把小篮球投到规定的地方。
②旋转跳跃
准备一根跳绳(或地板缝隙),让孩子双脚站在跳绳两边,向前旋转跳跃,循环往复,对孩子的前庭功能、本体觉和空间感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其实,更简单方便的家庭感统训练,就是带孩子去户外尽情玩耍:公园奔跑、滑草、登山、爬树、玩水、玩泥沙、光脚踩石头……
当然,如果孩子的问题较为严重,简单的户外运动是缺乏针对性的,还容易耽误感统训练黄金期(3-6岁),所以还是建议有需要的朋友寻求专业感统机构的帮助。
更多相关内容欢迎添加客服老师详询:
添加客服详询
提高孩子学习能力
我们更专业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