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国晶新能源有限公司
那些年闪亮发光的回忆
——纪念我的母校祁县第一小学
20多年前,我就读于祁县城镇第一小学,那里是母亲的工作单位。那个年代,交通工具不是特别便利,母亲的单车会在每天早上带着我一路向学校狂奔,伴随着铃声踏入教学楼。那些芬芳的芳草气息、叽叽喳喳的鸟儿、单车、教室,都被回忆的脚趾柔软的踩响。
那一年的教学楼里,木质的窗户,将阳光切割的整整齐齐,像洒了一地的草莓果酱,温暖了我的童年。记忆的那行粉笔留下的娟秀字迹,细小得如同张开的翅膀,迤逦而来。隐约记得走廊里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女孩子们在活动堂时间,搬着自己的凳子,手捧着《自然》《社会》,大声地背诵着或者整齐的书写着。也有淘气的男孩子们,抱着心爱的足球,大汗淋漓的跑笑着。在操场上如同脱缰的小野马,肆意的挥洒着汗水,身旁扬起的尘土,将青春的味道播撒在这片校园,穿透了记忆的层层雾水后依然清冽的刻在我的脑海里。
那一年的校园里,一行行高大粗壮的垂柳,还有几株不知名的花儿掩藏在草丛中,微风拂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尘封已久的往事。那时母亲开会或者有事,我一个人在办公室昏黄的灯光下完成家庭作业。不大的办公室安静的只能听到我笔尖沙沙的响声,写完作业,这里就变成我的天堂。天气暖和的时候,我会和同样没回家的孩子在操场上玩纸飞机,手里的纸飞机折好后,被他们漂亮地掷向远方,它承载着我们儿时的梦,似乎在天穹下飞了好远好远。有时我们也会在操场国旗下看日落,夕阳一点一点斜落,硕大鲜红的身子,像一轮耀眼的宝石,只可惜那时候没有相机,再美的词藻也无法精准描述那时落日余晖的美丽。校园在这热烈的色彩中,被涂抹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而到了天寒的时候,相对会无趣冷清,一个人写完作业后,眼巴巴地瞅着外面,周围对于白天来说安静许多。母亲教室的灯依旧亮着,尽管好多教室的灯亮着,可依然让我觉得被世界遗弃的感觉有点可怕。于是一个人会在办公桌前看着天空的星星,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时光却也惬意。
那一年的校园一角,我发现了一个宝藏地方——学校图书室。那时候还未曾开放,仅供老师借阅教辅书籍。大多数孩子不知道这个小小的地方。可因为我当“留守儿童”时间长,经常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对这个地方了如指掌。这个图书室是一间狭小的办公室,推开门,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鼻而来。一张小桌子、一把小椅子、一个管理员老师。原木色的书架上呈列着许多八十年代的读物,有四大名著、《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以及那些当年我还看不懂的各种书籍。昏暗的灯光,开门时一缕阳光从门缝里跳进来,书就有了阳光的味道。还记得我在那里翻看过《镜花缘》:在残冬大雪严寒的天气里,武则天醉下诏书,令百花齐放的故事。一幕幕的画面,翻阅出来,却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很多岁月流淌出的细节生成的枝丫,排成好看的形状,悬挂着记忆的花,温暖的镶嵌出水晶般的童年。
那一年的学校大门是蓝色的,就像一个神奇的入口,带着孩子们通往知识的殿堂。每天来到学校,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两位少先队员,迎着晨光,伴着铃声,红领巾在胸前飘扬,激励着每一个孩子勇往直前。前面是苍劲挺拔的松树,远远望去,像一排排绿衣卫士,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始终如一的守卫着学校,后面则是一座假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犹如大自然的立体画作,后面的壁画上为整个校园增添了一份宁静与雅致。
那一天,窗明几净的教室,老师动听的讲课声音还有悦耳的铃声,都成为我心中无法抹去的印象。二十多年的光阴匆匆而过,我依旧站在记忆的大门里,等着那些美好的回忆一点一点闪亮发光。
作者简介: 孙 虹,一个热爱生活,喜欢在文字中寻求快乐,在书香中感悟真理的初出茅庐的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