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国晶新能源有限公司
小韩村的故事
按网络记载——戴二闾,字文雄,乳名二驴,(1778-1873),清后期著名武术家,广盛镖局创始人,山西省祁县小韩村人。为戴龙邦之二子。生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卒于同治十二年,终年九十六岁。他老人家的去世离现在也就是不到一百五十年。
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热播后,兴起的武术热,也就是一百一十年左右。当时,正值少年的我们男孩子,闲暇谈论的就是武术。当时我的爷爷已经六十多岁,他给我讲——戴二闾,“美人挂画”贴到墙上,用一匹大青骡①都拉不下来。少年的我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没学《物理》学科的我们,是相信爷爷说的话的。并且,对戴文雄公充满的是满心的崇拜。再加,爷爷讲的故事,那就更神奇了,戴文雄公简直就是“半神仙”了。
我小时候,戴家主院的大门还在,我们村都把它叫“戴门”②——当时隶属小韩村生产大队第三小队社员聚会的地方。经常很是热闹。尤其是天暖时节,人们在这里集会吃午饭。当时的饭,没有现在的“油水”大,地里的农活还是主要靠人力。成年男性的饭量大,还不大好吃,坐在一块儿,一边侃大山,一边就吃了。春节期间,三队的秋千(我们土话叫“游千”)在这块儿搭着,自然也会汇集许多人。因此,对“戴门”的印象很深。着实修的很不错。
爷爷说,当年,“戴门”修缮完工,正好是大约现在的上午十点半左右。戴文雄公很是满意,一时高兴,问包工头:“中午,想不想吃太原钟楼街的‘狗不理’包子。”包工头不屑地说道:“想吃,那能吃上?”意思是时间上赶不过来。戴文雄公也不多说,骑上他的马,就走了。赶现在的12:00左右,提着两屉太原钟楼街的‘狗不理’包子回来了。包子还冒热气呢。
爷爷讲到这时,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仿佛他看到了当时的情景。而我们听众个个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不由得张着。有的小伙伴不信,我们村离太原170华里,根本不可能的事。爷爷会忽然睁开眼睛,很认真的说:“真的——戴二闾的那匹马是‘龙——驹——’,一步就跑一百里呢。”我们半信半疑的散了。并在后来的聊天中,时不时地聊到此事,居然渴望自己拥有一匹那样的马。更有甚者,说戴文雄公会“奇门遁甲”,一出小韩村,马也不骑了,把马寄存好后,他用“奇门遁甲”术来回了一趟太原府。也是不用两小时,就回来了。回来时,还有太原钟楼街狗不理包子店的收据为证。那就更神奇了。
就说“美人挂画”吧,爷爷口里不管如何,戴文雄公还是贴在墙上。到了我的同龄的戴氏后人口里,戴文雄公“美人挂画”贴在墙上后,用一匹大青骡都拉不下来。事罢,戴文雄公下来后,墙上有个人形,砖头陷入了一寸多深呢。由于其身份,当时的我们还相信了。
不过,我问过他:“那咱们看见过的‘戴门’上没有留下的人形图案呀?”他还很认真的告诉我:“在我们见到的‘戴门’的上面墙上,上面的墙早拆了。”
年少的我,半信半疑。
现在讲来,也就是故事,甚或是传说了。时值正月,讲来,大家一笑而已吧。不过,里边的历史因素,需大家去细细品味。里边的文化因素,也需大家细细回味了。
注释:
① 大青骡,在骡子里,属上品,比一般的骡子力大。
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房主拆了。
作者简介:梁彦竟,男,祁县第二中学校初中语文老师,祁县作家协会会员。始终坚持着教育是良心的事业的观念,甘于清贫,默默奉献,一丝不苟;始终坚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信念!在钻研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深深爱上了自己的民族,自己民族的历史!自己民族的文化!爱好写毛笔字,传统拳艺,笔耕!座右铭: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