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鸣谢:国晶新能源有限公司
年味·乡愁
转眼间,春节又要到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最为隆重的传统节庆活动。之所以称之谓活动,是谓其时间跨度长。从进入腊月门大人们就开始扳着指头数:腊月初一爆炒花;腊月初八把粥喝;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二十四,割下对子写上字;二十五,擦抹打扫拿条帚;二十六,割上肉;二十七,去置办年货赶赶集;二十八,胡拾掇;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饺子掐上三簸箩;正月初一日,吃了饺子拜年的。过了初一走亲戚,十四,十五闹红火。过罢正月十五,年味才真正消散,人们才开始正常的工作,生活。仿佛十五不过,年还没有结束。这就是中国人的年。
年,《说文》释,“年”为五谷成熟。而五谷成熟之后呢?庆贺,感恩啊!于是便有了“腊”。腊者《说文》释“腊”为十二月合祭百神。在品尝佳肴美味享受五谷丰登之喜时,在沐浴合家团圆天伦之乐时,感念天地化育,感念先祖恩德,感念风调雨顺,这便是“年”了。所以,年味便是团圆,喜庆,感恩,狂欢集大成者,这才是真正的年味。能有那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如此长时间的节庆活动?有如此丰富內涵的活动?所以说,大凡中华民族炎黄子孙,都应珍惜这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过好中国年。
中国年,浓浓的年味,首先是团聚之美。无论你在何方奔波,无论你身居何职,也无论你贫富,每逢过年都要千方百计赶回父母身边,赶回你魂牵梦绕的故乡与家人团聚。为此,国家设计了长假,交通运输部门推出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春运,为国人团聚提供便利。这也是中国特色。世界把中国的春节活动称之为“人口大迁徙”。大年三十日,一家祖孙三代,四代,围坐一起,喝着美酒,吃着饺子,看着春晚,叙说着一年的喜悦,分享着一年的快乐,诉说着浓浓的乡愁,其乐融融,其情切切。所有的不愉快都抛之九霄。年夜饭,团圆饭,它不是一顿简单的饭,在更多意义上是一个伦理的象征。一家人一族人能不能围坐在一桌上,是这个家圆满程度,幸福程度,昌盛程度的体现。而大年吃的饺子呢?它不同于面条,不同于菜,是一种和合,一种共享,一种圆融。它象征着团圆,幸福和美好。
中国年,浓浓的年味,乡愁更多的是喜庆。庆贺五谷丰登,庆贺人寿年丰,庆贺事业有成,庆贺合家欢乐,共贺来年四时如意,万事亨通。为了这隆重的庆贺,腊月里就忙乎着大扫除,买新衣,置佳肴。红红的对联贴满院,喜庆的窗花美装点,大红的灯笼高高挂,震耳的鞭炮响连天,精美的社火大展演。这才叫真正的过年。
中国年,浓浓的年味,乡愁,最使人不能忘怀的是感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祖宗庇祐之恩,感谢亲友帮衬之恩,感谢神灵在天襄助之恩……年的意义,就是要让我们在大丰收之后,回到一餐一饮,回到一粒米,去发出我们内心的一份感激。对阳光的,大地的,对雨水的,对时间的,岁月的,人的,神的等等。大年除夕要先给逝去的老人上坟,谓之“送年饭”,不忘来处,感恩祖宗的恩德。而到大年初一,同族大家庭全体人员则要在同宗的祖宗神祗前集体跪拜祭祀,猪头三牲,仪式隆重,表达对祖宗的敬畏感恩之心。之后便是对在世的爷奶父母等长辈的拜年。当然少不了长辈给晚辈特别是孩子们压岁钱了。过了大年初一,开始给亲友长辈去拜年,相聚与感恩之情都包含其中。除此之外,就是对神灵的祭祀了。“早晚一炉香,虔诚神有灵”。祭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祭土地“土恩深似海,地德厚如山”;祭门神“门迎百福,神祐平安”;祭张贤“打出天犬去,引进贵子来”;祭天地爷“日月星三光普照,天地人一体同和”
中国年,浓浓的年味,乡愁,少不了相聚狂欢。在过去文化生活相当匮乏。每到春节期间,各村都会组织秧歌爱好者,从正月初一开始唱,一直唱到过了正月十五才结束,有的经济条件好的村社请省或县的剧团来唱几天,热闹一番。除此之外就是挂红灯,闹社火,背棍,铁棍,龙灯,旱船,竹马,高桥,二鬼扳跤,刘三推车,八音会等等。到了正月十五,县上统一组织各村社火到县城表演,晚上还要组织燃放焰火。这一天,全县各村的百姓都要到县城看红火,看焰火。整个县城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狂欢活动达到顶点,也昭示着年味的结束。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过年狂欢已注入了诸多现代元素,春节文化活动多姿多彩,特别从1983年起中央电视推出春晚以来,中央春晚,地方春晚,草根春晚异彩纷呈,给初夕守夜狂欢以饕餮盛宴和文化大餐,把狂欢注入新的活力。正月十五元霄社火的灯饰,民俗活动,焰火更是鎏金溢彩,活灵活现,蔚为壮观。
中国年,浓浓的年味,乡愁,还有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亲友过年如见不着面,也要互致祝贺,互报平安。过去是“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明文征明语)”互寄名信片,贺年卡。现在则是短信,微信满天飞。“不求见面惟微信,段子祝福满手机”。年味中拜年这个环节古今都是必不可少的,不管通过什么方式。
中国年,浓浓的年味乡愁中,体味最深的当属孩子们了,他们穿新衣,戴新帽,品美味,食佳肴,串亲戚,领红包,看社火,放鞭炮,无忧无虑,何等热闹。对于大人们感受则是一个字,累;两个字,破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又长一岁。
这就是中国的年,年味,乡愁。循环往复,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