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韩村轶事(二)丨小韩村之梁家(文/梁彦竟)

文摘   2025-01-21 17:05   山西  
生于斯,长于斯,渐习为祁人;
耳所闻,目所见,亦无非祁事。


特别鸣谢:国晶新能源有限公司


小韩村轶事(二)小韩村之梁家

下图为梁氏图腾,是大山槫木纪历图腾,由水、刃、木(槫木)组成,以刀(辛)刻木为纪历方法。此山名“梁山”。也是最早的“梁”字,其的含义是与水工建筑的营造紧紧连接在一起的。“梁”是流水小桥,也是捕鱼的坝堰,梁氏先祖居住的陕西韩城又有不少形似桥梁的“梁山”,七沟八梁,无梁不成山。

“梁山”山下有水,山四周环水,山中央主峰为天齐,上立槫木,又名重章,左手持弓、干,即浑仪和矩尺;右手持刀具契刻日升降度位,故为“(刃)木”。嬴姓别支,始祖伯益,因居梁得氏。

伯益(约公元前21世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裔),一作伯翳、柏益,又称大费,大业的儿子,嬴姓。他是梁氏、徐氏、黄氏、江氏、赵氏、马氏、葛氏、裴氏与秦朝王室之祖。由于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予黑色的旗旒,并赐为嬴姓,又将其女儿赐伯益为妻。后伯益裔孙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史称梁康伯,梁伯公以后的君主就称梁伯。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氏。后历代尊伯益为鼻祖,梁伯公为始祖。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

古之“河东”即今之山西。可见,山西梁姓与“嬴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家谱记载小韩村梁氏,来源于平遥“梁官村”。

而“梁官村”之梁又出之文水“梁家堡”。“梁家堡”之梁姓在文水有这样的传说——秦朝覆亡后,项羽大肆屠杀嬴氏子孙。秦孝公嬴渠梁后代的一支,带着部族逃到文水“梁家堡”一带,追兵快追上来时,便隐藏一座山梁下。兴许是祖先保佑,追兵居然没找到这个部族。追兵走后,族长就地选址建村,命名为“梁家堡”,因感谢那座山梁,再加是嬴渠梁的后代,以及嬴氏与梁氏的渊源,改嬴姓为梁姓,一直繁衍至今。

按梁家辈分,我的一个伯父——梁步财,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赶着大马车做生意。从外地返回时,路过文水“梁家堡”。正好碰上正月初一梁家开祠堂祭拜祖先。他便要求给他三路香,他也要上香。人家族长很严肃的问他:“你是哪里人氏?他回答:“祁县小韩村人氏。小韩村第十八代,‘步’字辈。人家族长马上有笑脸,命人递给他三路香。嘴中念念有词:“是咱们自己人,他们有资格上香。”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家族的自豪感。

小韩梁氏始祖,梁存仁(梁官村第三十六世孙),明永乐九年(1411),至梁官村来到小韩村,娶妻刘氏。家谱记载,儿子梁锦绣,博取“生员”资格。而口口相传下来,是考的进士资格,有一说是当年“榜眼”,遂被某王爷招为了郡马。我比较相信传说——因为梁锦绣的出色,他的外家——刘家族长主事,专门为女婿在南头街大街与戴街大街中间,开一条约有200米长的回头街,取名“梁街”。

“梁街”也是东西走向。最西段是刘家的院墙。最东段向东开口。路北,是梁家祠堂。解放后,曾一度是生产大队的“保健站”。现在是一娱乐小场所。不过,用水泥写的“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医疗方针还在。

最东段路南,曾经是梁家的标志性建筑——有二层楼房砖砌大院。后来不知为何,给拆了。我小时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记忆已是一排十间的土坯房。

小韩村西南,有一块地叫“红太窑”。据说,那就是郡主、郡马的墓区。相传梁家曾经有过半匹銮驾,与郡主、郡马的身份相匹配。

按堪舆学,兴许那儿是风水宝地,“红太窑”往北的地叫“红窑”,是清朝时期建立的法林寺方丈的万年之地。解放后,把郡主坟摊平了,方丈们的塔林给拆了,现在两地都是良田美顷。

不禁感叹,沧海桑田——历史尘埃——

小韩梁家人,兴许受祖德、祖训影响(伯益就擅长造益井、训鸟、训兽、治水),以技术与文教见长。

来到小韩第十一世,有亲弟兄五个。心灵手巧,也会来事,承办了皇家的衣帽制作。当过裁缝的人应该知道,上衣是领口、与肩膀处圐圙圈最难裁剪、缝制。而帽子,比这二者都难。能得到皇家赏识,一则有人脉,二则,手艺着实过硬。几年下来,便大有。梁家族长允许这弟兄五个的父亲另立神祗,俗称“梁家小神祗”。

这弟兄五个,在小韩村村墙东部外,依地势,开了一条东偏南约30度左右的东南西北走向的越有300米见长的大街。因是弟兄五个开的街,因此叫“五荣街”。不知何故,现在叫“新园里”。在此街,盖了南北共十所大院。兄弟五个,每人南北各有一院。据说当时是院连院。清朝期间,梁家又承办清朝王爷家的衣帽制作。一直到清朝亡国。

据说是因为——当时,从河南来的小韩村桑家,有一个是清朝内务府专管皇家衣帽制作的内官,因此梁家与桑家渊源颇深。小时,听曾祖母说,曾祖父与桑家农忙时节还合伙“种牛茬”,平时合伙做生意。两家当时相处默契,还有一开扇还是户枢结构的立柜(如下图)为证,我们家一个,他们家一个,据说是同一个木匠打制的,是孪生柜,一模一样。可惜的是,桑家的遗失不见了。

现在,“五荣街”最东的南院尚有四五个院保留下来。有机会您去游览,还能看到当时梁家的辉煌。最东的北院尚保存完好,主人的修葺,已是现代化内饰,但从外墙也能看到当时的影子。有时不禁感叹当时的工程,300多年了,亦然完好如初。

最东的南院,刚建国时,还曾经是“小韩乡”乡管所所在地(当时还没有“人民公社”)。剩下来的南院,曾经是小韩村完全小学(1——6年级)所在地。50、60年代,古县村(现在的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古县城遗址,因此是个比小韩村规模要大的大村)的孩子们,初小毕业,想上高小,还得来小韩高小来上。小韩村周围的规模小的村就不用说了。

一则,可见小韩村在历史当中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二则,也见小韩村文化底蕴之深厚。

至于小韩村文化底蕴,我小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学,整个村里尊师重教的风气还很浓厚。依稀记得劳动致富的人们,会无偿的主动帮助学校。记得最深的就是申 先生,发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校拉了一汽车煤,够学校老师们的灶房一年半以及我们学校十个班一冬天的消耗。

我们返回来说梁家,截止现在,梁家已经发展为小韩仅次于刘家的大姓,近现代的子孙还是以技术、文教见长。

由于不愿透漏姓名,故以说明的形式表述如下:

一个是民国年间,山西督军府上行文书(已故)。

一个是民国山西大学毕业,在晋绥军十八军分区文职干部,搞版面设计,建国后,投诚。曾是《山西日报》报社的版面编辑(已故)。

一个是山西省书画院画家(已故)。

一个是技术见长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本科大学生。

一个没上过初中,但是大学理工科课本(《电工学》、《材料力学》等)都能看懂的环圆十里都有名的焊工。

一个是已经退休的省级画家、收藏家,晋中市政协委员。

一个是已经退休的武警消防专家,军衔——大校。

一个是县局级某大局局长。

一个是县直中学的校长。

一个是现役海军空战队军人,少校军衔。

一个是海南省海口医院的知名大夫。

一个是军工企业的刚入职两年的技术员。

世间短促,还有一些其他行业的佼佼者,统计不够全面。

兴许,这也是家风文化的具体作用的表现吧。

“家有千两万石(dàng),不如薄艺在身”。有多厚的家底,不注意后辈技艺的传承与学习,不注意勤俭持家的习惯的培养,很难持久——梁家的家风相传甚久,梁家人的技艺是好,梁家的人也好。

他人不知,我的爷爷除了大年初一休息一天,天天有事干。早晨六点左右起床,不休午觉,一直到晚上九点半都有事干。不知他每天在忙什么。

截止现在,您去小韩村梁家随便住上一家,您还可以体会到它——那种勤劳的习性。

写这篇文章时,我也是刚从梁锡谦兄(我,也是“锡”字辈)家出来。本来觉得下午两点半到他家,能遇着他,商讨些闲事。可惜我又晚了几分钟,他又去梨树地忙活去了。今天是今年三九第一天,也是最近最冷的一天,可是,是那份家教?那份家风?又让他早早地忙活去了。

最后祝愿梁氏能永世隆昌。

也祝愿梁氏之家风,永世久昌。

2025 01 08




作者简介:梁彦竟,男,祁县第二中学校初中语文老师,祁县作家协会会员。始终坚持着教育是良心的事业的观念,甘于清贫,默默奉献,一丝不苟;始终坚持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的信念!在钻研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深深爱上了自己的民族,自己民族的历史!自己民族的文化!爱好写毛笔字,传统拳艺,笔耕!座右铭: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推荐阅读:

最美祁县2024总目录

了解祁县 走近祁县丨祁县文物古迹专辑

爱我祁中 百廿常新丨祁县中学120周年校庆征文启事



爱我祁中 百廿常新丨祁县中学120周年校庆征文启事

最美祁县——昌源湧
祁县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文脉悠长。今“最美祁县”择祁县古城北大街112号而居,愿为所有爱好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祁县的人创建一个雅聚之地。以“昌源湧”为号,是感念昌源之水润泽之恩,崇尚前辈先贤博学笃行,我辈后学意欲见贤思齐,不以涓涓而自弃,将融汇百泉而泱泱。

最美祁县
渐习为祁人;亦无非祁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