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提前感到痛苦。
情感
2025-01-20 23:12
山东
变成一个可爱的人的秘诀,是去拥抱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不在讨厌的人事物上浪费时间。
最近学到的快乐信条是,不要为了明天的烦恼提前透支当下的情绪。任何事情都会过去,我们也都还很年轻,可不能提早把自己搞得死气沉沉的。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苦大仇深的事情,别跟自己过不去。好好生活,拒绝内耗,没必要想太多。
第三个标志是有勇气脱离任何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环境。如果不能以写作这一艰苦的方式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加以确认,我总害怕有一天记忆会像我曾经养过的那只小猫,不辞而别。
• 为了维持与他人的关系,而改变自己以及自己的信念• 常常拿自己与他人做比较(包括朋友、家人、网上的陌生人和过去的自己)真正的成长是一点一点发生的,往往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虽然坚持不懈、在感到威胁时勇往直前是很重要的,但不要太过勉强自己,也不要对自己期望过高。每一点新增的自我觉知,每一次进步都有其价值。其实人最好的状态就是销声匿迹,半隐半藏,除了赚钱以外,平常是不需要有太多的社交和喧哗,我们需要的是安静和独处,不要被外界打扰,享受生活,低调清醒。
因为对方说你好,你不一定会相信。但对方说你不好,或哪天会发生什么,你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心理阴影。允许你的孩子做个怪异的小孩,滑稽的小孩,安静的小孩,聪明的小孩,擅长运动的小孩,擅长表演的小孩,擅长数学的小孩,听话的小孩,多嘴的小孩,优秀的小孩,平庸的小孩,学习差的小孩。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读到:「持有不同信念的人做事的逻辑不一样,人生的底色就不一样,从而构筑的人生脚本的主题、色调也不一样,因此人生的动力就会完全不同。」仔细想想是这样的,喜欢宁静和安全的人,他们的努力都会成为通往安全感的桥梁。即使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卷入优绩主义,只要他们有了能自主选择的权利,就一定会退出竞争,回归舒适平静的生活;喜欢独处的人,即使一时间因为迷茫于人际关系,处在需要社交、渴望融入集体的状态,最终也会在集体中重新向内心寻求答案;而向往理想和远方的人,即使无数次被告知要现实一点,安稳一点,他们在看似按部就班的日常间所做的一切,也在不知不觉中蓄力,为自己终有一天奔赴远方积攒燃料。这就是生而为人奇特的地方。普通的、看似千篇一律的我们,即使过着相仿的生活,也抱持着独属于自己的信念,照着自己人生最初的「编码」按图索骥。直到命运敲响下一个钟点,我们站在各自的十字路口幡然初醒,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回首告别,然后向那个注定要前行的方向奔去。读完《冷到下雪》后,每次再读完一本书都会时不时想到这句话:“我也看电影,读艺术家、导演和诗人的作品。每次都像在做光速旅行,就像一生都生活在一维空间里,只有扯破它的构造,另一个全新的宇宙才能展露在我面前。每次看完一部作品,我都觉得自己完了,被掏空了,这种感觉会周而复始,我的思想被扯开,掉落进一个未知的巨大空间里,气流急速移动,我所有的感官都被吞噬了。这种认知就如灵药,是我的解药。不过,依然有我无法企及的地方……我知识丰富、头脑敏锐,可我仍然觉得有什么东西、根本性的东西,我还没真正理解。”年底年初,所有的辞旧迎新和断舍离,其实,心理层面的更重要。心底深处没能告别的爱与恨,一直固守的错误或偏执信念等等,给自己的心理腾出空间,给自己重新开始的机会,比其他任何仪式感都重要。
其实,断舍离的真正目标是清理那个“看不见的世界”。通过整理、清理“看得见的世界”的同时,让“看不见的世界”也随之得到清理,这才是它的精髓。
我给你的建议是:不要提前感到痛苦。那些好像就在眼前让你害怕的事情,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生。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生。马克·吐温据说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我知道有很多麻烦,但大多数麻烦从未发生过。”换句话说,它们是想象出来的。不要再做“时间旅行”去想象未来某个时刻可能会发生的坏事,并在现在就为此担心。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生活就是当下的生活。朱光潜说:我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在第一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前台,和世界一切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在第二种方法里,我把我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
你不觉得跟别人讲这种事情很廉价吗,把伤口里的肉拨开来给全世界赚眼泪讨摸摸,很廉价,而且没有基本尊严,你听,我这样讲给你听,是不是跟电视或报纸上那些大家看一看叹一叹气聊一聊的新闻没有什么差别?”她背身面墙,蜷身做睡眠姿势:“大部分的人没有经历过这些,他们都用一种意淫的方式在感动,干嘛给他们看戏,要不是你现在也跟我一样了,我才不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