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1348】
1
创造“心流”:
· 设定目标,认清挑战,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技能;
· 沉浸在过程之中;
· 关注正在发生的事,而不担心自己做得如何;
· 学会享受眼前的体验,享受那些丰富生活的小事。
2
人们以为苦难会让人更为强大。
但实际上,大部分人被苦难折磨的不成样子,懦弱,保守,浑身充满奴性。
像狗群迁徙一样走在街上,发出快乐的笑声。
真正因苦难而变强大的人,从不认为自己经受过苦难。
那些声称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是脱了人皮穿上囚服走出来的。
3
我并不期待人生可以一直过得很顺利,
但我希望碰到人生难关的时候,
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
——《加缪手记》
4
当任何东西都可以在网上学习时,教育的障碍就只剩下动机、好奇心和毅力。
——APompliano
5
之前杜素娟老师有段话印象蛮深刻的,大致意思是我们在二三十岁的阶段是最痛苦的。最脆弱的自己,却不得不承担最沉重的愿景。
真的不知道东亚人在急什么。我们十几岁对工作毫无观念的时候,就要决定大学专业和毕业之后做什么;二三十岁在人际关系上一团乱麻的阶段,就要决定和谁共度大半的人生;在对衰老一无所知的时代,就要替五十年之后的自己想好该怎么养老。也就是说,人生的前四分之一就要为一生掘好坟墓,每一步还都不允许出错。这样的人生发疯才正常吧。
6
同一件事,事前看和事后看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不要用事后的自己,过于苛责事前的自己,而是思考自己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到什么。
因为事后是上帝视角,事后看以前的自己,谁都觉得自己是个傻逼,就是正常现象。反过来说,今年觉得去年的自己很傻逼,也说明你有了成长。
7
总会被伍尔夫的这段话鼓励到:
「也许我不会变得‘著名’或伟大,可我要继续冒险,继续改变,开阔眼界,拒绝被人践踏,拒绝墨守成规。重要的是释放自我,不受限地找到自己的空间。」
「让我们记住一个著名的给步行者的忠告:无论什么时候你看见耸立着一块写着‘闯入者将受到控告’的牌子,马上就要闯进去。」
8
只需静静地坐着,什么也不做,你的大脑在三十秒内产生的信息量就超过了哈勃太空望远镜三十年来处理的信息量。一立方毫米大小的大脑皮层--大约一粒沙子的大小--可以容纳两千兆兆字节的信息,足以存储有史以来所有的电影(包括预告片),或者大约 12 亿本这本书。
——Bill Bryson
9
一生中,最有可能改变你性格的事件:毕业,第一份工作,一段新的关系,结婚和离婚。
10
如何预防衰老:
· 每天拉伸
· 2 区有氧运动
· 保证睡眠质量
· 在大自然中度过时光
· 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
· 每周进行 3-4 次力量训练
· 遵循昼夜节律
11
人类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改变,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这种改变不只是知识,还包括自我认知和性格。
——尤瓦尔·赫拉利
12
但情况依然是,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绝佳的外貌对她就越是有利;姣好容貌是一种武器,一面旗帜,一种防御,一封推荐信。
——波伏娃《第二性》
13
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人际关系有1:7:2法则,不管你做什么,都有10%的人敌视你,有20%的人对你友好,剩下70%都是保持中立的人。所以我们不要再试图向10%的人争取互相理解了,我们无法了解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了解。那20%的人才是我们应该花心思去珍惜的人。
14
培根在《论读书》里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5
如果你跟一个人相处时,对方能够激发出你好的一面,你变得更加的乐观,更加的阳光自信,更加的开心舒服,那么这个人就是来帮助你的。
但是如果你跟一个人相处,对方总让你想发火,想愤怒,情绪化啊,然后呢,感到浑身的难受,那这个人一定是来克你的。
人生设定跟你不一样的人,会拿走你的能量,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要舍弃他们,离开他们,舍掉你不应该接触的,接下来才会越来越好啊。
——菜刀太后
16
看到一个用「敷衍主义」战胜拖延的办法,好有意思又怪有用的。
比如说到「写论文」的时候不要想着得查文献、得抠逻辑,先往文档里随便写写就好;说到「健身」的时候不是给自己紧张地安排要做多少HIIT多少有氧,而是先随便动两下就好;比起计划一整个下午都要用来产出,不如告诉自己,做个十五分钟就够了。本质上这种思考是在弱化大脑对「完美」的需求,降低每一件事开始的门槛。敷衍敷衍,砌了第一块砖头才有下一块,完成之后再重新复盘也不迟。
17
1940年代末、195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其中的个体无论在今天看来有多么风光,他们的人生都是非常不幸的。在这个年代出生,不可避免地在他们人格养成的青少年时期必定遭遇在今天看来极其匪夷所思的一个又一个社会事件。
大概在二十年前,我跟老家的姑妈通电话,期间谈及家族里某位 1950 年代生人的长辈,身上存在诸多明显人格缺陷,有些行为颇为令人反感。我在电话里这样说:他的青少年时期其实非常不幸。言下之意,就是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宽容一些?电话那头许久没有说话,我以为是电话断线了,原来是电话那头姑妈陷入了沉思。
我清楚地记得,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那样的觉醒。
现在,轮到 2000 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其实他们也很不幸。这一代人真是生不逢时。只不过,他们普遍得到比较系统的教育。其次,这代人的父母大多都有一些积蓄,尚可向下兼容。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然而,如果能够自力更生,又有哪个年轻人会心甘情愿当“全职儿女”?
菲茨杰拉德就曾经这么说过:每逢你想要对别人评头论足的时候,要记住,世上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那样的优越条件。
建筑大师贝聿铭有一个回忆,他说,1970年代,他偕夫人回苏州老家时,他见到了【穿着破旧蓝黑衣服】的亲戚们。他后来说:
“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人。一切都是历史的偶然。”
——深圳Ja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