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1349】
1
不要用“我经历的不是这样的”来抬杠,那是低智的。
你之所见,并非全世界。
2
人的成长之路由放弃铺筑而成。终其一生,我们都通过放弃成长着。我们放弃深交挚谊,我们放弃自己曾经珍爱的东西。无论是我们的梦想还是我们所钟情的人,我们都必须面对永远无法实现和无法拥有的现实。
——《必要的丧失》
3
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就是:
不分享喜悦,
不炫耀成功,
不说三道四,
不假装聪明。
4
越来越觉得万物都有保质期这句话是对的。太阳会下山,夏天会结束,二十岁时的感受再也不会有。所以想吃的东西要立刻去吃,想看的美景要立刻去看,想见的人要立刻去见。这个世界有太多由不得你的事,所以我们逮着机会就要载歌载舞,快乐别等到下一秒。
5
喜欢这段话:
消费的尽头,是断舍离;
美容的尽头,是相由心生;
抑郁的尽头,是爱自己;
情绪的尽头,是沉默;
婚姻的尽头,是义气;
交友的尽头,是相识一场;
社交的尽头,是允许自己做自己,别人做别人;
人生的尽头,是一个人面对孤独和死亡。
6
更多的机遇来自,强大的自我+丰富的经历,你需要把注意力长期放在自己的长板上,然后多多呈现你的优秀作品,让更多人看到,久而久之自然会有更多的机会来找你。
——进击的阿秀
7
富有和善良没有关系。那些将富有等同于善良的人,也常常会将贫困等同为自作自受。
——Lex
8
欧洲确实有一种跟中美都不同的生活方式。
最近大家会转发一个段子:
美国人给欧洲人发邮件说,我们的经济增长比你们好,我们的失业率也比你们低,所以我们又赢了。美国人收到的是欧洲人的自动回复:对不起,我现在正在休假,没有办法马上回复你的邮件。
9
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个新东西,应该为这一点而庆幸,应该尽量利用大自然所赋予你的一切。归根结底说起来,所有的艺术都带着一些自传体。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画你自己的画,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论好坏,你都得自己创造一个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
——卡耐基《人性的优点》
10
悲伤是一种无法控制的能量。它按照自己的时间表来来去去。悲伤不服从你的计划或你的意愿。它会随时随地对你做任何它想做的事。在这方面,悲伤与爱有很多共同点。那么,我“处理”悲伤的唯一方式,就像我“处理”爱一样——不“处理”。
在它面前,我五体投地,完全谦卑。
——Gilbert
11
你们整个一生都被教导给予比接受更好。然则你不可能把你没有的东西给予他人。这就是为什么自己的满足是如此之重要,也是为什么把它视为是如此丑恶、是如此不幸。显然,以他人为代价的自我满足,不是我们此处所谈的意思。然则人生也不应当忽视自己的需求。给予自己丰富的享受!你将会有丰富的享受给予他人。你给予自己的欢乐越多,你就越能给予他人欢乐。同样,如果你给予自己力量越多,你也有越多的力量分与他人。名誉、财富、荣耀、成功,或任何让你觉得快活的事都是一样。
——《与神对话》
12
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轻率断定别人为好人还是坏人,愚者还是贤者。人像河川一样在不断流动、不断变化,人并非每天都以同样的面貌存在,人是有各种可能性的:傻瓜可能变聪明、邪恶的人可能变成善良的人,反之亦然。
—— 列夫·托尔斯泰《宽以待人》
13
不完美主义者和完美主义的区别:
不完美主义者也定目标,但他的关注点不同。
完美主义者是希望每一步都很完美,一直到一个完美的大结局。
为了达成完美,他们不断地增加资源,调整状态,选择时机,结果陷入「不可能的完美—焦虑—自我价值降低—更不可能实现」的完美主义循环。
而不完美主义者认为,最好的状态是——长期预期很高,但是短期预期很低,低到不可能失败。
这样,完美主义循环的链条才会停止运作,我们才会持续行动。
一旦行动,就有成长。
不完美主义者降低了短期的目标高度,但是提高了坚持的长度,所以他们最终获得的结果往往很好。
——古典 《不上班咖啡馆》
14
当你感觉自己不受对方重视时,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和对方拉开距离。因为人不会对有价值的事物不上心,他会这么做,说明他觉得你没有价值。与其忍气吞声,不如去找一个能让你感到被重视的环境,不要在不需要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hgds01
15
文学作品,喜欢谁不喜欢谁都是很主观的,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标准并不存在,这也是为什么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之说,两人动武,必有一败,文字孰高孰下,则无一定,哪怕科考排名,也是大受考官主观价值判断影响的。
所以评论文学,只说「我觉得」「我喜欢」就好,这是评论文学该有的态度。拿出什么「我的排名榜」「新中国六大文学家」之类的主观甚至意识形态排名来评论文学,进而把自己的好恶当作绝对标准,喜欢的捧上天,不喜欢的踩入地,这都不是文学评论,这是撒泼骂街。
作者的文学终究取悦也取决于读者,与其说文学因其好坏而流传广播,不如说因读者的众寡与价值取向流变而流传广播,正如以前你只敢言必称鲁迅茅盾郭沫若,而现在你可以随意再说徐志摩张恨水乃至张爱玲,那这几十年改变的是什么?改变的是他们文学的好坏吗?当然不是。
是讨论文学,我们再讨论文学;不是,多余搭理他。
——弗虑弗为
16
目光短浅一些,不要去关注离我们很遥远的人与事,不要去爱别人的爱,恨别人的恨,而是要爱自己的爱,恨自己的恨,自己的情绪不能为别人所左右,有时刷抖音我都觉得挺有意思,很多人动不动就对某个偶像失望,失望的根源是什么?是想把偶像框在一个具体的标签里,只要偶像走出了这个标签,就觉得很失望,你觉得可能吗?他是一个完整的人,活生生的人,咋可能生活只有一面呢?太容易的失望说白了就是太廉价。
——懂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