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病”

情感   2025-01-30 23:24   山东  
大年初二回娘家。
姐妹仨,我家距我妈家最近。“一碗汤的距离”。站在我家阳台,能看到我妈家洗手间和北边卧室的灯光。在我妈家,也能看到我家客厅和书房亮没亮灯,知道家里“有没有人”。
我爸昨天就写了菜谱,让我们“什么都不要带”。
按我的想法,每家带两个菜,我离得最近,提前到父母家,随便弄几个就能凑够十个,然后,我再点个KFC的全家桶,三个小孩肯定喜欢,我也喜欢……多好。还省事。
家里俺爹说了算。只能照他的安排做。
父母年纪大了,准备十一个人的一桌菜,从昨天晚上就得开始忙活。我昨晚就把羊排拿到我家,说炖好了再带过去,说我早过去帮忙做。
在家里,一边羊排炖白萝卜,一边把年前朋友L十一送的炸果子过油。炸果子发挥了巨大的价值,我们全家十一口人,外加到父母家拜年的表姨表姨夫,都品尝到了。
邻居姜姨去拜年,吃没吃炸果子我没留意,我当时在厨房顺菜。听我妈“让给”(方言,读yangji)她吃了,还说是我朋友送的,“人家真巧啊”。
炸果子我妈以前每年过年都做,现在想做也做不动了。以前我妈单位卖厨房炊具,她很早就买过一个面条机,用面条机压面片做炸果子,我们帮着“翻花”。

我刚进厨房时,见我妈站在水池边,我问:你要揍什么?
她说:我想把藕剋剋皮(方言,读kei)。
我说:你别弄了。去歇着。你又不戴手套。还是我来吧。
厨房墙上挂着一幅乳胶手套,我顺手就拿了下来戴在手上。那幅手套除了我,可能家里没人用。
我妈说:我怕手套用毁了。
我说:妈,手套毁了买新的,才几块钱一幅。咱不能为了省手套,让自己的手裂口子裂得生疼吧?不戴手套,用真皮,你这是算的什么账?
我妈一笑,又说:那我去扒蒜。
我说:蒜你也别扒了。你去歇着。
说话间,我已经戴着手套把藕皮削掉了。洗藕的水,我妈要端走,我看出她的意思。
我问:你要揍什么?
她说:我倒桶里,好冲厕所。
我说:妈,没必要。年纪大了,磕磕绊绊的,厨房的水,就别往洗手间端了。不差这点钱。
把我妈赶到了客厅。
那一刻我想到:也许我妈每次把水倒掉,都会想起小时候挑水的日子?想起冬天破冰在汪里(方言,池塘)洗衣服?舍不得用水,因为曾经,那么不容易。
我其实是能理解父母这代人的。
那天,我整理衣帽间,在收纳箱里找到两块布,一眼认出是我上学时用过的一条褥子的表和里。棉套已经扔了,两块棉布我清洗后就留了下来。发现都是拼接的。
经常听我妈说“一尺布票截二尺”。我不知道二尺布能做什么,也许连条内裤都做不成。
布票粮票肉票自行车票……经历过计划经济年代,什么都需要凭票供应,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的人,很难“正常”。就像经历过战争和残酷场面的人,晚年仍然会做恶梦一样,可能像风暴在大脑里刮。
我父母和公婆都是40后。“生在旧社会”。真的是过过苦日子的。即便今天他们有大把的退休金,也不舍得花。总是会回忆起小时候的“不容易”。
我妈现在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你不知道俺小时候那个可怜哦”。
“没的吃,没的穿,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看别人扔什么都觉得“可惜”,无非是我们眼里的一块破布。当年一块布的最终极用途不是当抹布被扔掉,而是糊“袼褙”(方言,que子)。我小时候也见过,用碎布、旧布加衬纸裱糊成厚片,用来纳鞋底,做布鞋。
所以看什么都觉得“以后可能还有点用”,无非是包装纸盒塑料袋。七八十年代塑料制品不像现在这般普及,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在洗衣粉用光后,我妈都会清洗干净用来盛别的什么东西。
……
不舍得,舍不得,已经刻在基因里了。
我爸妈还会继续攒水冲马桶。塑料袋还会继续攒着盛垃圾。机洗衣服前,先用手搓洗领口袖口。新衣服还会不舍得穿,袜子还会缝缝补补……没办法。
以前我曾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够有钱,父母如此俭省。后来看到个词,说这是“时代病,无解”瞬间觉得可以放下了。
那是父母一代的课题,不是我的。
放下改变父母生活方式的任何想法。接受,面对。能做多少做多少。
只要他们身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其他随意,大家都轻松。
吃完饭,两个妹妹争着要洗碗。
我说:我来吧。不戴手套的人不配洗碗。
她俩都跟我说过“戴手套不会干活”。
我妹妹还发给我一张照片,自拍裂口的手指。
我也不少干家务活。
我的手之所以保养得还不错,是因为比较在意,比较爱惜。哪怕刷两个碗,我也会戴上手套。
年少时读过一句话,“看一个女人是否养尊处优,看看她的手就知道了。”过目难忘。
有次我把这句话说给刘总听,他说:男人也是一样的啊。
刘总有次去理发还是做什么,一个女人看到或者触碰到他的手,悲叹道:哎呀,真丢死人了,我这双手还叫手嘛?连个男人的手都不如。
手保养得好并不是不干活,不干家务,而是有养护的自觉。
以前我也曾像我妈一样,用指甲盖剋(kua)姜皮。一块生姜,要去皮,明明有工具,为啥用大拇指的指甲盖?也许是怕刮多了?浪费?当我意识到这样做对指甲会有伤害,便用削皮器了。
这个春节前打扫卫生,扔掉了很多盒子和袋子。有月饼盒,有好看的“万一有个什么用”的盒子和包装袋。断舍离的时候有个心得:空纸箱、空纸盒一定要尽早丢掉,不管多么精美,只要留下,里面迟早会装满不舍得丢的垃圾。旧塑料袋也不要积攒,垃圾袋更不要重复利用。
没必要。
我们这代人,要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病。
不要没苦硬吃,有福不会享。
补充一下:乳胶手套如果不含棉,戴时间久了会出汗。解决方案是在里面戴一双升旗手用的薄手套,多一层棉布,吸汗。
戴手套干家务活,习惯就好了。即便不是为了显得养尊处优,至少不会变得粗糙、裂口。
疼痛的,难道不是自己吗?
除非,是那手上的裂口还有别的用意:你看看,我为这个家,付出了那么多。我多不容易。
没必要。
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克服时代病。不然,匮乏的意识,还会传递到下一代,成为他们的功课。

推荐阅读
消失的指纹
慢慢地学会了生活
想说断舍离没那么容易

丁是丁
看见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