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好句:1328】
1
当你搞砸了一件事,不要觉得这一天就完蛋了,然后想着明天我再回到正轨。你应该学会将一天划分为四个季度:早上、中午、下午、晚上。然后告诉自己,即使你搞砸了一个季度,也可以在下一个季度找回状态。
——Gretchen Rubin
2
日记是一种多么奇怪的东西,你省略不写的,远比你放进去的更重要。
——波伏娃
3
大模型会彻底颠覆教育领域和职业培训行业,甚至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读书不一定是一件高尚的事,因为阅读并不是大部分人获得信息或理解知识的最好方式。
人类获得信息或理解知识的最好方式是交互式学习 (interactive learning)和视听说全方位学习,这些未来大模型都会做的很好。
——伯克利_尤洋
4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个东西,一个是价值感,一个是归属感。价值感来自于被肯定,而归属感来自于被爱。
无论是什么关系,提供不了情绪价值,给予不了经济支持,给不了正面陪伴,三点不占一样,舍弃才是明智之举。
5
年长的人最美丽的时候,是他们拥有了年轻人所缺乏的东西的时候:雍容、博学、智慧、经验以及波澜不惊的平静。
——塔勒布
6
怀疑就是小我的最佳武器,它会让你陷在迷宫之中无法脱身,用大大小小的问题来消耗你的精力,并用许多令人分心的事物来扰乱你,最后还用对过去的不实记忆来迷惑你。
——《亲密关系》
7
坐在房间里,读啊读,读啊读。读对的人写的对的书。你的思想就会被带到那个层次,就会一直拥有一种美好的、温和的、缓慢燃烧的狂喜。
——Joseph Campbell
8
刷到一个视频,上海,这位女老板开了快小十年的面馆熬不下去要关掉,并不是做餐饮的新手,面馆做得也很用心,但是附近的写字楼最高的时候空置率七成,来吃饭的顾客越来越少。
9
我不同意“发现自我”这么个说法。“我”没有迷失,只是被掩埋在社会的规训、别人的观点、和自我长期以来的错误认知之下。所谓“发现自我”,其实是“找回自我”,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
——Emily
10
二十岁时,我们的日子还很长,你尽可以有一百次犹豫不决,一百次异想天开,一百次重新选择——我们拿起一张牌,当时就得决定是保留这一张丢掉另一张,还是丢掉第一张保留第二张。还没等我们弄清楚,牌已经打完,而我们刚才所做的决定将影响到我们未来几十年的生活。
——埃默·托尔斯
11
看著名行为经济学家提到“贫穷的本质”最重要的一个结论,解开了我之前“为什么带娃会降智”的困惑:
为什么带孩子带久了,就觉得脑子反应不过来,变笨了?
我还特意说过,全职宝妈是上当受骗的高危群体,最好不要自己单独做重大决策,还被怼过。但其实这个是事实。
现在想来,参考经济学家的这个结论,就能解释的很通透了。
因为宝妈日常带孩子,有太多细节和琐碎要处理,导致她们大脑处理问题的带宽被消耗太多了,再加上对金钱和安全感的稀缺,她们在做决策时就很容易有效带宽不足,导致短视和不理智。
如果还有睡眠质量差、相处人物过于幼稚和单一的影响,就更糟糕了。
稀缺心态(Scarcity Mindset)
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孩子大了以后,我的智商就开始重回高地了。
——博雅女士
12
一直觉得“抱歉占用网络公共资源”是句很可笑的话,甚至隐隐觉得会这么想的人本身也是有点“好欺负”体质在身上的。什么是“好欺负”体质呢?——
老要承担不归自己管的东西,老喜欢道歉,老觉得让他人帮助自己有罪。
一个成年人上网时是有能动性的,不喜欢的内容滑走不看,不喜欢的博主不关注,不喜欢的平台不用,清爽简单。在合法的前提下,怎么使用网络公共资源是每个人自主决定的事情,一旦对“谁配使用”的内部审判逻辑建立起来,就别指望一些东西未来还能在网上被看见。
“好欺负”体质的反面是unapologetic,这个词我还没找到完全贴合语义的中文翻译(大致意思是毫无歉意),也许我们的传统文化本身并不鼓励这样的为人处事风格,但观想一个不存在的词本身或许能带来一些思考。当不必要的道歉减少了,真正的道歉才有了价值与意义。
——严艺家
13
人一定要有兴趣爱好,不然真的会窒息死的。无聊,是最可怕的。
沉溺于打麻将、玩游戏,或者钓鱼、爬山这些活动中,我不了解,但我单方面片面认为,也许深度不够,给人提供的精神滋养不够。
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长久地沉迷于研究一个人文学科的领域(比如表演学、文学),能持续不断地感觉到“进阶感”,这种精神深处的滋养,是最受用的。它无关乎功利,只是“悦己”。
刘慈欣在小说《球状闪电》中有一金句为我最爱:“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文学科是解决中年以后人生无意义感最重要的途径。很多人到中年兴奋阈值已经非常高了,现代文明能够提供合法的娱乐手段已经耗尽,上流的下流的都产生耐受性。文学、哲学、历史这类学问,前期需要花费极大时间成本,后期才能慢慢“享受”其无穷无尽的奥妙,而这种微妙的快感,不是运动或者电子游戏狂飙突进的,而是春风化雨的见人心见天地见众生。简而言之,学习、研究乃至沉迷于人文学科可培养大脑一种非常高级能够抵御岁月漫长的奖赏方式。好的东西不一定都很贵,但是一定很慢。
——荞麦花开
14
2024年读过的文字里,最打动我的不是恢宏、诡谲、锐意、奇幻的诸多获奖作品,而是一篇来自演员子望的简短博文。全文如下:
我很聪明。
早早地就发现了气味是进行穿越的唯一可行方式。
高中的时候我依靠海棠花的香味能短暂的回到小时候,妈妈在身边的时候。
凌晨街边的风,现在带着花香从我的眼睛里穿过,我突然想到奶奶最爱的那件衫始终挂在我的柜子里,她到底爱用什么味道的香皂?
我心情不好时偶尔才会拿出她这件衣服闻。怕味道被吸干,因为它已经很淡了。
我很聪明吗?
有时到底是需要她的安慰,还是身边的人的安慰,我竟然分不清了。
残存的气味中,我看到那个夏天,她推着自行车的背影。
我在她的后座上,看这件衫被汗微微浸湿,她的头发竟然是渐变白,后脑勺从头顶到脖颈由白到灰,原来奶奶的头发并不是全白。
我甚至看到她耳后有深深的褶皱,以前竟然从来没有注意过。
风从我的眼睛里穿过,家门口的街道永远静止在阳光里。
她回头笑着问我想吃什么,
我却再也看不清她的脸。
更多文摘⬇️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