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定调!万亿增量资金来袭,
“现金牛”投资大幕即将拉开
来源:侃见财经
“现金牛”投资大幕拉开。
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更加具体的举措,进一步加大力度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中长期资金是指投资期限较长,通常在一年以上,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资金。常见的类型包括——养老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有机构测算,中长期来看,或可带来超万亿元潜在增量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从投资逻辑来看,上述长线资金最看重的指标包括,现金流、分红、股息率等。在投资方向上倾向于长期投入,也更看重现金流稳定、分红稳定、抵御风险强的核心资产。
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期内,A股市场中,具备“现金流稳定增长”特质的资产将备受中长线资金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月10日,国内首批自由现金流ETF正式获批,其中,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ETF备受关注。
据悉,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ETF简称“现金流ETF”,代码为159399,于1月27日-2月14日接受认购。“现金流ETF”每月对基金的收益分配情况进行评估,每年最多可分红12次,这样差不多每个月都能获得“落袋为安”的“小确幸”,十分受投资人青睐。
一、震荡市场的“牛”是“现金奶牛”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对于能够体现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分散投资属性的长线配置工具的需求愈发凸显。
新“国九条”、市值管理等政策鼓励上市公司分红,自由现金流充沛的大中市值公司有望提高分红比例。
2024年红利行情持续演绎,部分红利股估值溢价;后续看,红利行情或出现分化,有现金流支撑、有能力分红的公司有望经受住市场“大浪淘沙”。
从财务角度来看,用于分红的资金来自于企业自由净现金流;因此具有充裕、稳定自由净现金流的“现金奶牛”企业更有能力进行高分红。
根据中金公司研究部测算,2020年以来中、美、欧市场上“现金牛”指数 (以本币计价)表现不俗,而且趋势跑赢相应的大盘指数。
在美股市场,自由现金流选股策略及相关产品已经相对成熟,但国内ETF市场相关工具产品则较为缺失。
在业内人士看来,自由现金流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筛选工具,帮助他们识别更多优秀的投资标的。一方面,自由现金流是企业在满足资本支出后可用于分红、债务偿还和再投资的现金流,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另一方面,自由现金流较高的公司通常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在经济波动中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入,有助于投资者在评估公司价值时更好地识别潜在的风险。
分析人士称,近期类似于国泰基金的“现金流ETF(代码:159399)”产品的问世,弥补了国内现金流投资策略的空白,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A股市场长线投资的新选项。
二、“现金流EFT”跟踪标的是谁?
目前,国内自由现金流指数产品来自三家指数编制机构,分别为国证指数、中证指数和富时罗素。
其中,富时罗素指数于2024年推出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在富时中国A股自由流通指数基础上选股。国泰的现金流ETF(代码:159399)跟踪的是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
大中市值、低估值
侃见财经查阅了公开资料,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偏向大市值风格,1000亿以上的股票加权占比约70%。大市值权重占比较高,高于同类的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指数,同时也高于红利指数。
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在石油石化、煤炭、通信的占比相对更高,从成分股属性来看,央国企占比约64%,也高于同类相似指数。
回顾过去几年,2021-2023年小盘风格占据优势,但是,随着2024年新“国九条”等政策出台,小盘溢价回落,大盘指数相对小盘指数的正向超额收益持续。“大中市值+央国企+充裕现金流”的标的画像,有望继续成为2025年投资主线之一。
从估值来看,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当前PE-TTM约为11.22,为历史25%分位点附近,估值位于相对中低位置。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PE及PB估值均低于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中证现金流。
长期跑赢红利指数
从市场表现来看,据Wind数据和富时罗素的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3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的累计涨幅为602.17%,年化收益率为20.14%,同期中证红利指数累计涨幅为287.57%、年化回报13.60%。
(数据来源:WIND,富时罗素,基日为2013/12/31,走势图及分年度列示的时间区间:2016/1/1-2024/12/31,基日以来涨跌幅的区间是2013/12/31-2024/12/31。除上证指数外,均采用全收益指数计算。注: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过往历史数据不代表市场运行的所有阶段,过往历史数据并不构成基金业绩的保证。历史走势来源于指数公司,暂未对外发布,正式发布以后若有差异,将按照最新数据进行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自2019年起至2024年底,连续6年录得正收益。特别是在市场震荡阶段,抵御市场下行风险的能力相对突出。
高夏普比、高股息率中长期配置价值显著
历史数据显示,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拥有较好的风险收益水平,指数基日(2013/12/31)以来截至2024年底年化夏普比为0.93,明显优于其他同类自由现金流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
需要介绍的是,夏普比率,衡量了单位风险所获得的超额回报,该指标计算公式为(投资组合平均收益-无风险利率)/ 投资组合标准差。该比率越高,表明在承担相同风险的情况下,获得的收益越高,投资收益与投资策略的匹配度越好。
夏普比率高意味着,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相对同类现金流指数及中证红利指数,具有相对较好的风险收益比。
(数据来源:WIND,富时罗素,基日为2013/12/31,走势图及分年度列示的时间区间:2016/1/1-2024/12/31,基日以来涨跌幅的区间是2013/12/31-2024/12/31。除上证指数外,均采用全收益指数计算。注: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过往历史数据不代表市场运行的所有阶段,过往历史数据并不构成基金业绩的保证。历史走势来源于指数公司,暂未对外发布,正式发布以后若有差异,将按照最新数据进行调整。)
从股息率来看,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的股息率约为4.44%,而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的股息率约3.46%,中证现金流指数的股息率约4.4%,沪指的股息率约3.04% ,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股息率相对较高。
三、海外市场的样板
自由现金流选股策略,在海外市场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概念,产品案例较为丰富。自2016年以来,美国市场开始发行自由现金流ETF,其中,Pacer是规模最大、发行最早、布局最全的提供商,旗下的美国现金牛100ETF(Pacer US Cash Flows 100 ETF),目前规模高达2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00亿元),跟踪指数Pacer US cash flows 100指数编制相对简单,核心选股指标为自由现金流率。
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ETF与美国现金牛100ETF标的指数同属富时罗素指数体系,在市值风格、选样方法、加权方式等方面高度相似。
2023年以来,美股市场对自由现金流产品的关注度逐渐增加,VictoryShares、Amplify、Invesco等机构也陆续加入了这一领域的竞争。截至2025年1月14日,美国ETF市场约有20多只自由现金流产品,覆盖大盘、小盘、国内、国际、股票、债券等多种底层资产,绝大部分为被动型ETF,跟踪规则指数,也有个别产品为主动ETF。
在美股市场中,自由现金流产品所受的关注,一方面来自于其自身相对稳健优异的业绩表现,另一方面也源自与成长ETF的较低相关性,在构建ETF投资组合时,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分散投资组合集中度、对冲科技股泡沫风险的作用。
自由现金流因子在风格上与价值和红利因子存在相似之处,但长期业绩优于价值因子。将Pacer US Cash Cows 100 Index与罗素1000指数和罗素1000价值指数进行对比,近三年、近五年和成立以来的收益均高于罗素1000价值指数,近三至五年的收益也高于罗素1000指数。
另外,现金流ETF与成长股的相关性较低,使其成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科技股泡沫的良好对冲标的,在市场下行期更可能成为相对安全的“避风港”。
注:数据来源:wind,富时罗素,截至2024/12/31,指数收益率均采用全收益指数计算。我国证券市场成立时间较短,过往历史数据不代表市场运行的所有阶段,不预示未来表现,亦不构成基金业绩的保证。相关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不构成投资者选择具体产品的依据。本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理论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为指数型基金,主要采用完全复制策略,跟踪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其风险收益特征与标的指数所表征的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特征相似。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基金收益分配原则为:1、本基金的收益分配方式为现金分红;2、基金管理人可每月对基金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率以及基金的可供分配利润进行评价,收益评价日核定的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业绩比较基准同期增长率或者基金可供分配利润金额大于零时,基金管理人可进行收益分配;3、当基金收益分配根据基金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收益率决定时,基于本基金的特点,本基金收益分配无需以弥补亏损为前提,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有可能低于面值;当基金收益分配根据基金可供分配利润金额决定时,本基金收益分配后基金份额净值不能低于面值,即基金收益分配基准日的基金份额净值减去每单位基金份额收益分配金额后不能低于面值;4、在符合上述基金分红条件的前提下,本基金可每月进行收益分配。评价时间、分配时间、分配方案及每次基金收益分配数额等内容,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按照有关规定公告;鉴于本基金的特点,本基金分红不一定来自基金盈利,基金分红并不代表总投资的正回报。(资料来源: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具体以基金法律文件为准)
本基金标的指数的编制方案部分参考海外Pacer US Cash Cows 100 Index,因此称为中国版“现金牛”;现金牛不代表牛市等盈利性表述,不构成未来表现的承诺。
本基金完全由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发,本基金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公司及其附属企业(统称“LSE Group”)之间没有关联,也并非受其发起、背书、出售或推广。FTSE Russell是特定LSE Group公司的商标名称之一。LSE Group概不对任何人士使用本基金或基础数据承担任何责任。
同期阅读:
史诗级大爆发!中国资产重估叙事在形成
深鹏 来源:格隆
蛇年首个交易日,A股科技板块强势迎来开门红。
史诗级大爆发,DeepSeek全球下载量登顶。相关概念股出现集体涨停潮,每日互动、青云科技、飞利信、首都在线、优刻得、拓尔思20CM涨停,天娱数科、三六零、汇洲智能、宁波建工、拓维信息、云赛智能等多股涨停,昆仑万维、利扬芯片、软通动力等涨超10%。
ETF方面,港股科技30ETF(513160)飙涨10.04%,位居市场第一,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涨3.9%。
这个轰动全球的AI模型,很可能促使国产AI产业真正爆发。
中信证券表示,展望2月,中国资产重估叙事在形成,春季躁动进入加速阶段。
01
引爆全球
DeepSeek大模型,有着很多令美国科技界都惊讶的优势:
首先,是技术创新和高效算法。
DeepSeek采用动态神经元激活机制,推理阶段仅激活5%-15%的神经网络参数,相比传统稠密模型降低80%计算量,单位算力下实现3倍吞吐量提升。
此外,DeepSeek应用了混合精度量化技术,支持FP16/INT8/INT4自适应量化,在保持97%以上精度的情况下,模型体积压缩至原始大小的1/4,边缘设备部署成本降低60%。
其次,是高性能和低成本。
DeepSeek在AIME和MATH-500等基准测试中展现出卓越的推理能力和更快的复杂问题解决响应速度。其训练成本仅为行业主流模型的十分之一左右,例如DeepSeek-V3的全部训练成本仅557.6万美元,远低于Llama-3.1等模型的预训练成本。
除此之外,在多模态学习、跨场景适配、开源和社区支持、多任务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中文处理方面,DeepSeek都有诸多独特优势。
在MMLU(多任务语言理解)、数学竞赛(AIME 2024)、代码生成(HumanEval-Mul)等基准测试中,DeepSeek的表现接近甚至超越GPT-4o和Claude-3.5-Sonnet。例如,其在数学竞赛中的准确率达79.8%,超过OpenAI的GPT-3模型。
正因为这些优势,使得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于AI。而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则很快做出反应。
先是火爆了两年多的美国AI算力股出现估值大回撤,后是下游的AI应用股集体爆发。
国内这边也不例外,先行开市的港股,众多的AI应用概念公司股价都出现上涨,包括阿里、腾讯、小米、金山云等等。
今天开市的A股,延续了AI科技股的上涨态势,国产算力、AI应用等,纷纷涨停。
02
DeepSeek突围的意义
自从2022年末ChatGPT横空出世之后,似乎AI的主导权一直都掌握在欧美人手里,他们有最好的大模型公司,最好的算力公司,最好的云计算公司,还有最为庞大的应用场景。
反观国内,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处在跟随甚至落后的状态中。相关概念股票虽然也有跟风上涨,但持续性普遍不及外国公司,股价的大起大落反而为人诟病割韭菜。
不过,外国那边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高昂的算力成本,因为GPU基本被英伟达垄断,一芯难求之下,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而大型科技公司因为害怕落后,就疯狂烧钱屯芯片,以至于算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然而,两年过去了,真正落地的AI应用并不多。
为什么?
一方面是高昂的算力成本,限制了下游应用的发展,很多应用并不是没有好的idea,也不是没有应用场景,但开发成本过高,令人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是大模型本身也需要完善,从模型到应用的路程并不短。
因此,有效降低算力成本,是一个能够促进下游应用发展的好方法。
只不过,在英伟达垄断的情形下,想要它降价几乎不可能,只能另辟蹊径。
国内外其实一直都在探索这个“蹊径”,幸运的是,中国先做出来了DeepSeek。
至于为何中国能够先做出来?
大概是因祸得福吧。
因为无法获得高性能的GPU,所以逼着国内公司只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另辟蹊径。
而外国公司,估计都集中在谁能抢到最多的GPU上,注意力机制的不同,自然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虽然外国也在快速跟进,但无论如何,这次是中国公司抢得了先机。也因为这个先机,让国内的AI技术,以及AI公司成为亮点,吸引大量资金涌入。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随着越来越多AI硬件和软件的出现,今年将是AI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一年。
而随着DeepSeek的发布,低算力成本、高效率、开源的大模型技术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
这将极大地为下游的AI应用开发降本增效,从而加速AI的商业化进程,从而刺激AI公司,特别是国内的AI公司的股价,迎来有质量的上涨。
03
价值重估?
在经历了去年9月底的上涨之后,很多基本面优质的科技公司都进入了长达数月的回调,至今很多股价都未突破前期高位。
原因有很多,有宏观面的,有政策面的,也有货币面,科技行业以及公司本身也确实缺少点利好刺激。
资本市场也一直在等待一个大级别的消息面刺激。现在,随着DeepSeek的出现,这个期待已久的刺激因素正式出现。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DeepSeek最大的意义,是让国内的AI产业迎来价值重估的机会。
对比美国的AI公司,大型的估值普遍在30-50倍PE,但国内的普遍达不到这个数,即使是最好的互联网公司,像腾讯、阿里,PE都只有20倍左右。
虽然港股估值偏低是市场共识,但也说明这些公司具备不错的性价比优势。
在资金高低切换、美联储降息周期下的外资回流、南下资金涌入,以及港股互联网巨头持续回购的背景下,港股科技股资金面势头正足。
另外,不管是A股或者是港股,整体估值也好,公司估值也好,都处在历史较低的位置,在没有利好刺激的时候,可能大家都已经习惯,但现在有了新刺激,估值中枢提升的概率大大增加。
过去两年,大家关注比较多的,是美股科技股,那边确实也回报了投资者。不过,鉴于美股科技股已经处于高位,大家是时候重新审视港A两地科技股的价值了。
A股方面,可以看看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它跟踪的是科创AI指数,该指数涵盖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各环节,聚焦AI产业链上游的优质算力企业,其中,电子和计算机行业的合计权重超过85%。
港股方面,则可以看看港股科技30ETF(513160),它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其布局港股AI产业链上游半导体、中游互联网大模型企业、下游消费电子和传媒企业,前十大成份股占比超70%,聚焦港股AI龙头,锐度和弹性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与恒生科技指数不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所有成份股均属于互联互通范围内,被纳入互联互通能够更好地引流“南下”的资金,或为港股上市企业带来更强的估值弹性。
04
结语
AI,是过去两年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主题,贡献了很多教科书式的投资案例。
对于AI投资,一直有一个非常简单朴素的认知,那就是在长线价值的支撑下,做好选股,做好择时,大概率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即使错过之前的机会,也不要紧,因为这种大级别的产业发展,能够提供的机会很多,不会一次就结束。
至于什么是好的机会,现在看,主要可以考虑两点:
第一,是出现估值、业绩提升拐点的时候,23年初、24年初的英伟达是一个,此次DeepSeek引爆的国产AI也可以算一个;
第二,是回调过大,出现超跌的情况,因为跌过合理估值,市场的力量会让其自然修复到合理估值,修复的过程,就是投资盈利的过程。
投资讲求确定性,以上这些,就是确定性较高的机会。
虽然经历了巨大的上涨,但AI产业依然处在早期阶段,未来的成长性、确定性都很高,可以肯定的是,AI创造商业价值和投资价值的能力依然很强劲。
认清这个趋势,才不容易被各种噪音震“下车”,才能够将AI产业的投资红利从头吃到尾。
当然,AI技术变化也很快速,不同阶段的概念股也有所不同,如前期偏重上层的算力基建,中期可能是云计算、操作系统、大模型等,后期主要是应用。
即使是同一阶段,不同公司因为技术变化,也会出现高低上落,就像此次DeepSeek,给英伟达、Open AI、谷歌、微软等传统AI大厂,带来不小压力。
所以,慧眼识珠,也很重要。
看好AI发展前景,又不想太麻烦的话,指数基金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工具,大家可以多看看港A两地的人工智能方向的ETF。
PS: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因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不是所有观粉,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有观粉误以为我们没更新。所以,需要各位老铁在每次看文章后,在文章尾端右下角,点一下“在看”,每天只需点一下即可。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就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您不想错过“中小企业”的精彩内容,就赶紧星标⭐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