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今年最大IPO要来了 / 常熟锂电黑马IPO,估值182亿

百科   2025-02-09 22:05   北京  


杭州今年最大IPO要来了

岳笑笑 来源:天天IPO

杭州另一面。

一个超级IPO即将诞生。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港交所官网显示,微医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微医”)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在互联网医疗时代,微医曾留给创投圈深刻印象,至今背后依然站着一支长长的投资人队伍。早在2021年,微医就曾随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同行递交招股书,但未能如愿。直至今日,创始人廖杰远率队,微医再度开启上市之路。

这也将成为杭州近年来罕见的超级IPO。“杭州有三宝:直播、短视频、做电商。”在外界的刻板印象之外,杭州的医疗健康产业常常被忽视了,殊不知从世纪初“新药港”建设开始,一座生物医药之城悄然崛起。

张一鸣老乡创业

IPO敲钟了

微医的创始人,是与张一鸣、王兴并称为“龙岩三杰”的廖杰远。

在成立微医以前,廖杰远的职业轨迹颇为跳脱:毕业后在林业研究所就职,后来毅然跳出体制;1999年曾与刘庆峰等人参与创立科大讯飞;2003年开始在一家通信技术公司担任总经理,参与创办中国绿线,在IT行业闯荡数十年……

直至后来一次意外经历:由于侄子生病,廖杰远陪着家人在七家医院间折腾了十个月,做了两次手术,最后却发现是误诊。正是这段经历,这让他下定决心——“如果我这辈子还能做一件事,那就是用自己熟悉的技术,让天下人看病不再那么难。”

说干就干,廖杰远从挂号入手。2010年,他在中国绿线最后一次董事会上宣布转换方向,创办微医的前身“挂号网”,带着团队闯入互联网医疗行业,提供预约挂号、智能分诊等便捷就医服务。

彼时国内互联网医疗刚刚起步,难以嫁接壁垒森严的医疗体系,许多大厂都被医院拒之门外。廖杰远带领团队花了6个月,终于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内外网数据连接,拿到第一个客户。此后四年,团队跑遍全国,先后与900多家重点医院陆续通过挂号网开放网络预约。

2014年,互联网医疗渐渐被大众接受,廖杰远趁热打铁推出一款名为“微医”的APP,其中包含微医院、微医生、微支付三大主要应用,覆盖电子病历、预约挂号、医院内部交流、节省时间等功能,旨在打通医院、医生和患者三者。一年后,挂号网正式更名为“微医”。

廖杰远曾用三个阶段总结微医的发展历程:五年靠近传统医疗体系;五年建立互联网医院。而当2019年,微医开始加码布局ToG业务,则进入了第三阶段——“用五年的时间真正用数据和智能,驱动中国医疗行业的升级。”

2020年,微医从天津出发,与政府合作签署协议,由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在全市26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署基于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共识的智能专病诊疗系统,启动数字健康共同体省级示范区建设。几年间,脚步也已遍布山东、浙江等7个省市。

时至今日,微医连接1.15万家医疗机构,约31.80万名注册医生。廖杰远曾提到,有第三方研究机构调研,从用户规模、收入规模和增长率等维度考量,目前微医都已经成长为国际最大的医疗AI企业。同时,也走到了IPO大门前面。

估值490亿,VC/PE云集

腾讯坐镇

一纸招股书揭开微医的面纱。

招股书显示,目前微医控股的主要业务分为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两大板块。前者为公司贡献大半收入,包括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云药房及增值服务,其核心AI应用包括AI医生、AI药师、AI健康管理及AI智能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和赋能。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已累计审核共820万张处方,医生采纳AI处方建议的比例达99.97%。

再来看数字医疗平台,主要包括数字医疗服务、线下医疗服务、企业会员及其他服务,即为客户提供常见病的数字资讯、诊断、跟进及配药,同时为企业客户提供综合的健康套餐。截至同期,公司已累计为580万名用户提供该服务,并向超过440家企业客户及服务提供商提供健康管理套餐,覆盖超过3990万名终端用户。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2023年按收入划分,微医已是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10.6%,为第二名的两倍;亦是中国唯一一家透过按人头及按价值付费的模式提供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不过,公司对大客户的依赖性也在增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微医五大客户分别占有关期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的5.6%、9.6%、22.2%及58.7%。

2021年至2023年,微医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和18.6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2%和36.2%。而2024年上半年,微医控股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8.77亿元增加至18.18亿元,大涨107%。

但微医仍逃不开亏损问题——2021年至2023年,微医净亏损分别为25.7亿元、37.7亿元及14.8亿元。而去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得到大幅度减少,为4.3亿元,同比减少70.4%。

微医惊人的融资历程也得以披露:成立以来,公司总计完成了13轮融资,融资总额达到14.5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完成的G轮融资后,公司的投后估值一举达到6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0亿元)。

细数下来,高瓴、红杉中国、高盛、启明创投、五源资本、友邦保险、中投中财等数十位知名投资机构身影浮现,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合作伙伴腾讯。根据公司此前融资公告,早在2014年,腾讯曾领投超过1亿美元融资,创下赛道内最大融资额纪录;次年,腾讯更是联合高瓴、复星医药、红杉中国等,完成微医C轮近4亿美元融资。

招股书显示,目前创始人廖杰远通过New Forte持股11.51%,并已于去年1月退出董事会;WD Family B Limited、WD Family C Limited及WD Family X Limited为就股份激励计划下的信托工具,合计持股9.01%;随后腾讯持股8.79%,为最大外部股东。

为何是杭州?

微医的总部位于杭州,并非偶然。

得益于蓬勃的互联网基因,杭州数字医疗领域历来独占鳌头。目前除了微医,这里还汇聚智云健康、丁香园、健海科技、健培科技、明度智云、卓健科技、华卓信息、恒生芸泰、南粟科技、医贝云服等数十家数字健康服务相关企业。不久前,杭州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微脉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估值达到65亿人民币。

由此,杭州医疗健康版图徐徐铺开:

在创新药领域,贝达药业、歌礼制药、华东医药、赛诺菲等龙头聚集于此;而医疗器械领域,则跑出启明医疗、诺辉健康等明星企业;CRO方面,这里有泰格医药、药源新地等知名企业;还有近年火热的合成生物,九源基因、瑞丰生物、华迈医疗、启函、纽龙生物等在此聚集起一个“朋友圈”。

截至2023年,杭州拥有生物医药产业企业超1800家,分散在杭州由钱塘区、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临平区等组成的“一核四园多点”地域格局上。

以微医所在的萧山区为例,这里先后推出“杭州生物科技谷”、“钱湾生物港”等政府产业平台,创建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落地湘湖实验室、浙大国际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打造出生命健康产业生态环境。梳理2024年发布的杭州市生命健康(准)独角兽名单中,萧山一举摘取20席,占全市16%。

眺望整个杭州,生命健康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截至目前,杭州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已超1100亿元、专利数量超过13000个、药品批准临床总数近400个、国产医疗器械上市数量2300个、医院销售市场金额超过1600亿、拥有医疗健康类(准)独角兽企业近120个……

外界眼中以“电商”闻名的杭州,其实早在世纪初就创造性地提出“信息港”和“新药港”两港建设,将生物医药产业“一号工程”规划发展,甚至连杭州首家上市公司都是来自生物医药——1993年上市的天目药业,是中国中药制剂第一股。

2004年起,杭州每年都会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此后相关政策不断涌现:2018年喊出打造 “千亿生物医药生态产业集群”的目标;2019年首次提出“生物经济”;2020年提出集中科研力量高质量发展;2021年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万亿级产业;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三年翻番计划;2022年推出生物医药25条政策……不一而足。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杭州共有超过140家医疗健康企业获得新一轮融资,涵盖创新药、医疗器械、细胞及基因治疗多个领域,天境医药、剂泰医药、浩博医药等更是以超5亿元人民币、1亿美元、1.1亿美元的融资金额,成为融资头部明星企业。IPO方面,去年同源康医药、沃氪医疗先后上市,杭州生物医药上市企业超过65家。

不久前,杭州《“中国医药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发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总营收达6000亿元,制造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500亿元,“一核四园”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放眼未来十年,生物医药无疑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中科技含量最高、创新最密集的行业之一,更是新兴产业兵家必争之地。于杭州而言,一个攸关城市命运的机遇已然摆在眼前。



同期阅读:

常熟锂电黑马IPO,估值182亿

邵延港 来源:直通IP

曹德旺“退休”的胞妹掌舵。

常熟锂电独角兽,再次向港股市场发起冲击!

日前,江苏正力新能再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其于2024年7月26日的首次申请已经失效。时隔六个月,正力新能更新招股书后再次闯关。

正力新能是一家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商,提供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致力于拓展电化学产品在陆海空互联全场景(“LISA”)下的大规模应用。

作为2019年正式成立的锂电厂商,正力新能无疑是一匹行业黑马。据其首次提交的招股书,正力新能2023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在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商中排名第10,截至2024年前8个月,该排名上升至第九位。

在首次递交招股书的前2日,正力新能完成最后一轮融资,其估值超过180亿元。而这只超级独角兽背后的掌舵人,正是曹德旺的胞妹。随着正力新能在赛道中杀出重围,曹芳也进一步扩大了家族生意版图。

排名上升,亏损持续

第二次递交招股书,正力新能的行业排名悄悄前进了一位。

招股书显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八个月,按动力电池装机量计,正力新能在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9名。其中,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8名,在三元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9名。

而在2023年,正力新能动力电池装机量5.4GWh,在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商中排名第10,市场份额1.4%。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7名,在三元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八名。

在业绩方面,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正力新能分别实现营收14.99亿元、32.90亿元、41.62亿元及28.58亿元,同期毛利分别为3018万元、-2.9亿元、2.08亿元及3.54亿元,不过如今正力新能仍在亏损中,同期分别亏损4.02亿元、17.20亿元、5.90亿元及1.00亿元。

正力新能收入主要由动力电池和储能产品构成,但储能产品的收入占比在2023年及2024年前8个月分别为7.6%和4.9%,占比较小。

来源:正力新能招股书截图

招股书显示,正力新能基于 “LISA-321”发展战略,产品覆盖全场景和多路径,拥有从电芯、模组、BMS到Pack的完整研发与规模化制造能力。其产品广泛应用于BEV、HEV、PHEV、储能以及飞行器电池等多个细分市场。

截至当前,已经与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多家主机厂建立合作。

此次IPO,正力新能计划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张及建设智能制造设施及柔性生产线各项研发活动,以及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其中,扩张是战略核心。正力新能称其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扩张计划,为匹配手头订单及预计收到的订单设计整体产能及设施扩张计划。招股书显示,其二期工厂工程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动工,并预计将于2026年启动试生产。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正力新能电芯产品的设计总产能为25.5GWh,计划于2026年前将设计产能扩大至50.5GWh。

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行业预计将出现暂时性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原因是大量技术落后的低端产能闲置,此类技术无法升级或适应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发展。此外,专为三元电池设计、缺乏生产其他类型电池的灵活性的产能预计也将面临产能过剩甚至被淘汰的巨大风险。

正力新能则表示,其扩张策略可以有效应对并克服产能过剩及被淘汰的问题。

“退休”后是曹德旺胞妹掌舵

正力新能在招股书中称,其是拥有汽车零部件基因的公司。

“得益于核心管理层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传承和经验,具有对汽车行业的洞见,我们围绕主机厂客户对产品安全、质量、性能和成本的综合最优需求,开发多元电动汽车(「EV」)电池产品矩阵,并前瞻性研发航空电池,从而在电池行业的多个场景拓展与快速的技术迭代中处于有利地位。”

而这些基因来自正力新能当前的掌舵人曹芳。

据了解,在2014年4月,福耀玻璃发公告称,曹德旺胞妹曹芳因个人年龄原因从公司离职,曹芳当年56岁,已经到了当时法定的女性退休年龄。

而在在退休前一年的2013年,曹芳就与福耀玻璃另一位高管陈继程,一起创立了常熟新中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风险投资。2016年,曹芳和老搭档陈继程在常熟成立正力投资,从事电动汽车核心部件领域的投资。

曹芳的锂电创业便从此时起。

曹芳和陈继程二人借助常熟在动力电池上游核心原材料供应充足等独特优势,在常熟先后投资了三家公司,分别是正力新能源、正力芯控和塔菲尔新能源,其中正力新能源是正力投资和蔚来汽车的合资公司,蔚来首款量产车ES8的电池包由正力新能源设计。

而正力投资最关键的一次出手是在2019年2月,以1.6亿元投资动力电池厂商塔菲尔。双方合资正式成立正力新能,负责塔菲尔的产能扩张。

2019年2月的这次重组中,正力新能正式成立,一颗行业新星冉冉升起。

据招股书,正力新能在2022年获得24亿元A轮融资,2024年又完成10亿元B轮融资。其中,在2022年的A轮融资中,海松资本、中金上汽新兴产业基金以及南京等地方国资入股,正力新能的投后估值达到144亿元;在2024年7月的B轮融资中,新中源创投、东南投控、苏创能源投资以及两位个人投资者投资,正力新能的投后估值达到182亿元。

股权结构方面,截至递交招股书前,曹芳和陈继程二人通过正力投资、新中源创投、正力咨询等,控制公司48.56%的股权,又通过一致行动人协议,控制16.04%的股权,合计控制正力新能64.60%的股权。

其他投资者中,华福投资持股6.94%;东南产投持股5.02%;中金上汽新兴产业基金持股1.65%海松资本持股2.47%。

此外,曹芳的哥哥曹德旺控制的福建耀华持股2.52%。

如今,曹芳已经66岁,其自正力新能成立起担任本公司董事长,于2024年6月调任为执行董事。而作为曹德旺的胞妹,她在曹德旺创业成功之后,曹芳加入哥哥的公司担任董事,并在之后开始主管商务工作,她还曾是曹德旺家族在福耀玻璃中年薪最高的成员。

在福耀玻璃那里,曹芳获得了历练和成绩,才有了之后在常熟投资创业的实力和底气。如今,正力新能再次闯关港交所,曹芳能否收获家族中有一个IPO?

(首图来源:猎云网)





PS: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因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不是所有观粉,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有观粉误以为我们没更新。所以,需要各位老铁在每次看文章后,在文章尾端右下角,点一下在看,每天只需点一下即可。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就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您不想错过“中小企业”的精彩内容,就赶紧星标⭐我们吧!


中小企业
为地区制定产业规划,为企业在产业中定位;为企业创立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整合优秀供应商;为企业建立融资、投资的通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