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证监会最新政策对上市与创投重磅部署 / 2025年开年,宜宾迎来第一批出差的投资人

百科   2025-02-09 22:05   北京  


刚刚,证监会最新政策对上市与创投重磅部署

来源: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年2月7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我们关注到,其中有不少与创投行业相关的重要部署,我们摘取重点如下:

2025年2月1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发表文章《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我们关注到,文章中特别提到了创投,关注到了退出渠道:抓好“创投十七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文件的落地实施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促进畅通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多元化退出渠道

“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可谓是重磅利好。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今年春节,科技领域成功出圈的来自杭州的DeepSeek,霸榜热搜、同时震惊全球。DeepSeek于2023年7月创立,是一家具有强大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公司,专注于开发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和相关技术,仅一年多时间成功开发大语言模型。

“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的举措,一方面利好初创科技企业融资,另一方面也利好创投的退出。

我们关注到,证监会近期频频关注到创投的退出端。

在去年10月证监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专题座谈会上,也提到“逐步实现IPO常态化”

2024年10月18日举办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演讲中也指出,将进一步完善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机制,使市场融资规模和节奏更加科学合理。完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支持政策,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针对一二级市场定价、投资者保护等制约市场功能发挥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带动制度完善。

我们认为,对当前国内的退出渠道而言,并购与S基金还不成熟,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退出需求,而逐步实现IPO常态化、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不仅能够缓解退出堰塞湖,还能为老股转让这种退出方式带来信心:“毕竟受让方也是要看到未来退出和收益的前景才会投资的。”北京某VC基金执行董事对编者表示。

在当下这个时间点,踩着2015-2016年的“双创”浪潮募集设立的基金正进入到了退出的关键阶段。GP现阶段正面临着,大批存量已投项目等待退出,DPI成为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退出策略上,国内一直以来高度依赖IPO的单一退出路径。在国内,此前创投基金90%以上项目退出主要通过IPO实现,“逐步实现IPO常态化”、“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将为GP退出难的现状带来极大改善。

2023年以来,随着IPO节奏放缓,VC/PE都在探索,将目光投向其他渠道来解决庞大的退出需求。

许多机构已经将应退尽退”列为年度策略,而机构人员和部门的设置上也在“与时俱进”。母基金研究中心关注到,去年以来,许多机构都新增了专管退出的合伙人,并且,机构内部将退出放在更为重要的工作位置上,越来越多机构专门成立了“退委会

“其实原来退出的一些相关事宜我们也是通过投委会表决的,现在专门成立退委会,不仅是工作更加专业、规范了,并且更重要的原因是,投委会现在基本不怎么开了,需要决策的投的事情很少,但退出事宜很多。退委会成了我们开的最多的了。”李丽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上海某VC机构执行董事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在当前的形势下,各家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搞退出——“我们近半年只新招了三位新员工,全都是专门来做退出的。其中也有专门来做并购退出的,做并购退出也是有carry的,会按照退出金额来分carry。据我所知,大家今年都在退出端新招了或者是新安排了专门负责的员工,除了做并购退出、转让退出,也有一些人专门来处理回购的。”

“现在的中国一级市场环境下,各个阶段的投资机构只能赚对应阶段的钱,发挥自己在对应阶段投资的优势,尤其是做早期天使的,就不该指望All in IPO或者独角兽。今年大家都开始焦虑给国资LP回款、DPI到1,而作为天使投资机构,我们早年设立的几支早期基金DPI都过1了,怎么做到的?就是因为我们最近几年早就开始隔轮退甚至一轮退这个策略了,而不是在今年大家意识到退出问题严峻的时候才开始改变。我们从一开始就很明确打法:要先保证给国资LP回本、给地方做项目引入和产业导入,保证一个收益的稳定性,再去考虑更多增值的问题。”北京某天使基金合伙人告诉母基金研究中心。

无独有偶,另一家早期投资机构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我们就是典型的在2016年双创浪潮下设立的早期基金,并且基本投的都是第一轮。4+3,2020年进入的退出期。但我们在去年DPI就超过1了,我们采用的策略一直就是,在机构新一轮融资的时候先把当时的投资本金退回来(打折转给新投资方或者有创始人会愿意自己回购),剩下的份额先放着,寻求后面更多增值的空间以及可能的上市机会。如果有一些估值已经翻了两三倍的项目,我们也会考虑把全部份额进行一定折扣老股转让出去了,之前有三个项目都是这么操作的。就是这些保证了我们的DPI,实话讲,其实整个盘子里有一半的项目都死掉了,投的早的机构就会这样。”

可见,在投资圈盛行“投早、投小”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正在迭代退出打法。

同时,并购基金、S基金也十分火热。证监会最新《实施意见》也强调鼓励并购基金发展;研究完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份额转让制度机制;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发展。

我们关注到,近期,多地国资发力并购基金。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近10个地区发布了支持并购重组与并购基金设立的政策,在政策暖风频吹之下,预计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一级市场会迎来并购基金的大爆发。

S基金方面,当前,我国S基金行业稳步发展,参与者不断丰富。随着市场对S交易的认可度上升,市场化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银行、保险、信托、AMC、地方国企和产业集团等,均已开始了对S基金的布局。我国S基金正在从分散式向系统化转变、从捡漏型向配置型转变、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迈进。

我们关注到,自去年以来,各地政府、国资频频入场S市场,各地S基金频频设立。从设立目的上来看,多数国资S基金的设立目的主要是为了承接过往投资的基金和项目份额。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在人民币S基金市场中起到示范性带动作用,推动私募二级市场出现更多专业化的国资S基金,进一步畅通股权投资行业退出渠道。

在此前母基金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S基金专场圆桌论坛上,尚合资本创始合伙人覃韦杰表示:“2024年,国资机构资金开始实质性参与这个市场,如果说把2020年的四季度或者2021年的一季度当作S基金元年的话,2024年才是国资投资的元年。从年初到年底,全国各地由国资发起的S基金数量众多,且作为LP身份经由其他管理人流入市场的资金量更大。”

在此背景之下,我们预计,2025年,将有更多S基金以及采用S策略的母基金设立,同时,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将在更多地区开展,S市场的玩家会越来越多,S基金行业将进一步成熟。

未来,我们也期待VC/PE的退出渠道能够进一步畅通,诸多利好能够尽快落地。



同期阅读:

2025年开年,宜宾迎来第一批出差的投资人

千然 来源:融中财经

宜宾凶猛。

2025年开年,宜宾便带着“600亿”重磅来袭。

近日,四川省宜宾市召开产业投资基金群发布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布总规模超6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矩阵和首期榜单,邀请优秀基金管理机构参与宜宾新一轮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充分发挥基金在项目推荐、股权投资方面的优势,推动宜宾产业建圈强链。

“我们拟整合已组建的18只、300亿元存量基金群,拓展未来3年内超300亿元增量基金群,打造总规模超600亿元的投资发展基金矩阵。”发布会上,宜宾市相关负责人直接抛出“基金绣球”。

此次发布的产业投资基金群,是宜宾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方式,坚定“一蓝一绿”产业方向的重要举措,基金招商由项目导入的1.0时代向投引并重的2.0时代转段升级,以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群发布会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令人瞩目。现场更是云集IDG资本、中金资本、力合资本、晨道资本、四川产业振兴集团、四川省产业引导基金、中信建投、博华资本等近80家机构身影。

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但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调研和布局的黄金时期。

毫无疑问,在“600亿基金矩阵”的吸引下,不少投资人已然将目光投向了有“中国动力电池之都”之称的宜宾身上,甚至宜宾已经迎来了第一批出差的投资人。

600亿产业集群

半个投资圈都来了

这是2025年第一个产业基金群。

宜宾在年初发布的这个基金矩阵,主要包括存量基金和新设基金两个方面,各为300亿元。

18只300亿元存量基金群中,宜宾特别引入了IDG等头部资本组建管理7只基金,规模221亿元,重点对外拓展产业朋友圈,宽口径导入优质项目,市场化开展投资研判,在做好国资保值增值的同时,开展股权投资。同时,宜宾立足本地重点产业和企业,组建了11只基金,规模79亿元,重点筛选市内外优质项目,做好股权投资和投后管理,对落地项目做好产业服务。

300亿元新设基金,则主要由宜宾发展集团和五粮液集团发起设立,围绕主责主业,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技术,引领各类长期资本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开展有效投资,带动形成产业投资资本集群。

宜宾发展集团发起设立基金群,有50亿元区域产业发展基金群、2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群、50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群。五粮液集团发起设立基金群则包括超160亿元母子基金和20亿元直投基金。

当天会上首期发布了13只、总规模196亿元的基金合作榜单,主要包括25亿元区域产业发展基金群、1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群及五粮液普什产业发展基金群等。五粮液普什产业发展基金群共5只基金,规模136亿元,重点投向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

除以上基金群外,宜宾发展集团还正在推动设立25亿元高质量发展基金群,主要涵盖20亿元产业并购基金,拟围绕宜宾“4+4+4”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项目并购;5亿元新能源应用基金和民营经济发展基金,拟重点与电力企业、社会资本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光伏发电、新型储能等新能源应用场景类项目,并为宜宾优质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四川身处西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被当作“创投荒漠”,但该超6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矩阵一出,已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吸引了半个创投圈的目光。

在创投领域低调许久的宜宾,在2025年势必也不能再低调了。

宜宾的这一举措,也标志着其在产业招商模式上的重大升级。从项目导入的1.0时代向投引并重的2.0时代转段升级,宜宾正以基金招商的新模式,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于投资人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值得深入关注和积极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基金招商模式的兴起,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引导基金遍地开花背景之下,宜宾也在快马加鞭构建自己的产业圈。

2021年底以来,宜宾聚焦壮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生态积极开展基金招商。目前,宜宾已发展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宜宾力量,已然不容小觑。

“五粮液”到“宁德时代”

在该超600亿产业基金群中,合作发起300亿元新设基金的“五粮液集团”显得尤为瞩目。

显然,这也并非五粮液在创投圈的首次出手。

五粮液在创投圈的布局可以追溯至2017年。当年8月,由五粮液持股56%的宜宾五粮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宜宾五粮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基金”)成立,是一家以从事资本市场服务为主的企业。

2018年4月,五粮液集团在成立五粮液基金后不久,便将“金融投资”确定为五粮液的集团发展战略。彼时,五粮液在召开的党委会议上,重点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推进落实举措,其中便有“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设国企党建的新标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集团公司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转型。”

作为宜宾本地龙头企业,且大股东为宜宾市国资委,五粮液也早已和宜宾市深度捆绑在创投圈有所涉猎。从2017年起,五粮液先后联合川创投、成都产投、宜宾市科教产业投资集团等设立多只基金,如宜宾市高端成长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宜宾人才创新创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值得一提的是,宜宾五粮液乡村振兴发展基金也是全国首支乡村振兴基金。但从占股比例和参与程度上来看,出资规模小的五粮液更像是“捧个场”。

而进入到2023年以来,五粮液在创投圈直接开始密集出手。

2023年五粮液先后成立了三只私募股权基金,在2024年更是直接出资100亿元设立了四川普什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025年开年,五粮液集团又出手了。

宜宾此次新设的300亿基金群中,五粮液普什产业发展基金群共5支、规模136亿元,重点投向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具体来看,100亿元链主企业合作产业基金,重点与大型央国企、产业链主企业合作设立;20亿元普什产业并购基金,重点关注行业头部、上市公司等收并购机会;以及9亿元的润普基金、6亿元的弘材创投基金和1亿元的和美智行基金。

当然,在宜宾做“金融投资”的产业资本也并非五粮液,“宁王”早几年也来了。

近年来,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宜宾抢抓“双碳”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以“一流朋友圈”,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通过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会展招商等方式招大引强,特别是充分发挥四川时代“链主”企业“强磁场”效应,紧扣“链主+配套+应用”发展思路,引进集“上游原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项目120余个,形成了以三江新区为核心、各县(区)为支撑的“1+N”产业布局。

在动力电池领域连续多年称王的宁德时代,在宜宾也逐年加大投资力度。

坐落于宜宾三江新区的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时代”)是宁德时代的子公司,2019年落户宜宾,项目规划10期,总占地面积超6000亩。目前,四川时代1、2、3、5、6期、7期(时代长安)和时代吉利,共7个工厂已建成投运,建成产能180GWh。

作为宁德时代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宜宾已经连续两年动力电池销量稳定占全国15%以上,外界更是称之为“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也从2020年不足20亿元蝶变至2023年千亿级产业集群。

“酒都”正成为“新能源重镇”

随着宁德时代在宜宾的批量落子,这座城市产业渐渐发生了改变,素有“中国酒都”美誉的宜宾,正往“新能源重镇”之路转型。

2016年,宜宾提出了“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在此战略下,2017年,宜宾引进锂宝新材料、光原锂电项目,正式进入动力电池产业领域。

经过持续的布局和发展,宜宾吸引了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王”宁德时代的注意。究其原因,宜宾不仅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也拥有煤电资源,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上优势显著,能满足像宁德时代这样的新能源企业对高比例的绿电要求。

宜宾市以敏锐的嗅觉和强大的信心决心抢抓机遇,依托宁德时代在宜布局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优势,围绕“链主”企业四川时代,迅速完成全产业链布局。继宁德时代之后,德方纳米、贝特瑞、科达利、格林美等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先后来到宜宾投资建厂。目前已初步形成从基础锂盐生产到电池总装制造,再到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已成为全国生态体系最完整、配套协作能力最强的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之一。

除了动力电池产业外,宜宾在光伏产业上也在蓄能腾飞。

2022年3月,光伏企业英发德耀落户宜宾。同年11月,“宜宾造”首片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下线。宜宾光伏产业由此实现“零的突破”。此后,四川高景、四川东磁、和光同程、四川丽豪、四川高测、正泰新能、福莱特等光伏企业先后落户宜宾。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过去的2024年,宜宾还从过去“1+4+4”的发展模式,发展为新的“4+4+4”产业格局。

在过去,“1+4+4”的发展格局指的是发挥白酒行业的特色优势,打造以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智能终端在内的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包括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建材的4大传统优势产业。

而新的“4+4+4”战略更加注重产业升级和未来潜力挖掘。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包括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硅光伏以及数字经济产业,这些产业不仅体量庞大,更在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上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同时,四大传统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的加入,使得宜宾的工业体系更加完善和多元化。

“1+4+4”到“4+4+4”的转变,彰显了宜宾在工业升级路上的数字化脉络。这是宜宾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的科学规划,也是其必经之路。如今,宜宾已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四大主导产业聚集成势,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无论是优质白酒、动力电池,还是晶硅光伏和数字经济,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

宜宾正以五粮液集团为龙头,引领优质白酒产业持续发展,打造富有根植性的本地产业生态。同时,在动力电池产业方面,宜宾已构建了全产业链生态圈,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当前,宜宾正致力于推动四川时代与整车企业的深化合作,以做强产业龙头,并聚焦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抢占未来市场的先机。

在晶硅光伏产业领域,宜宾成功引进了硅料、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等产业链核心环节,以及光伏玻璃、电子银浆等配套产业,落户项目总数超过30个,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并在综合产能方面位居全国前列。预计未来两年,该领域的产值将达到千亿规模。

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宜宾致力于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正逐步向数字经济领域延伸,2023年的营收有望突破600亿元,增长率保持两位数,成功跻身“全国数字百强市”行列。

此外,宜宾的传统产业也正在经历迭代转型。在可期的前景指引下,一切按部就班稳步前行。

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自2021年积极开展基金招商以来,宜宾通过合作资本推介,成功签约落地项目34个,总投资达1063亿元。

显而易见,一幅产业图谱正在“酒都”宜宾缓缓铺开。





PS: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因微信更改了推送规则,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不是所有观粉,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有观粉误以为我们没更新。所以,需要各位老铁在每次看文章后,在文章尾端右下角,点一下在看,每天只需点一下即可。如果不点“在看”或者没有“星标”,就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如果您不想错过“中小企业”的精彩内容,就赶紧星标⭐我们吧!


中小企业
为地区制定产业规划,为企业在产业中定位;为企业创立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整合优秀供应商;为企业建立融资、投资的通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