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共同体
“读研之路”朋辈交流活动
公共管理共同体平台于2024年8月13日晚举办了“读研之路”朋辈分享交流会,邀请邢羿飞、张迪、陈佳怡三位共同体人分享学术生涯的故事。本次分享会由荐书栏目主编杜天翔主持。三位嘉宾从自身经历出发,与大家分享了学业求索过程中的经历和经验,得到参会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干货整理
陈佳怡:轻舟会过万重山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陈佳怡,她分享的主题是“轻舟会过万重山”。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走在读研之路上,越发感觉到个体其实是学术海洋里的一条小船,而学术之路本身也需要翻山越岭。当我们要开始读研历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小船要驶向何方,即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往往什么都想要,却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一些路径依赖的客观存在也必须得到正视。在研究方向上多尝试,然后聚焦。找清自己想要达到的那个目标需要一些什么条件,然后有方向的去努力。
2.学如逆水行舟?莫慌,是常态
学术之路上,“没有问题”、“没有数据”、“发不出来”这三大常见的困难往往常伴我们的身边。可以从提前准备英语能力的资格获取、掌握基础研究方法、挖掘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学习感悟经典理论、跟踪了解学术前沿等方面满足读研能力的结构性需求,从保持读写连贯性、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提防阅历赤字等方面实现读研能力的过程性养成。
3.关于写作与发表
在写作道路上,靠自己是必须要有的观念与必不可少的探索过程。有目的、有规划的写作是帮助我们成功收获录用的关键因素。初入学术道路,观察与模仿知名论文的风格与结构、提升自己文字能力、提升概念精准辨析与现象精准解释的能力十分重要。积极寻求导师和朋辈的建议及反馈、培养出一颗有耐心与抗打击的强大心脏、随时记录我们的灵光一现等方法,也会在写作路上帮助到我们。
“轻舟会过万重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大家在并不轻松的学术道路上也不要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
张迪:渔樵问对
第二位分享嘉宾是来自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张迪,他分享的主题是“渔樵问对:如何度过我们的研究生生涯”。
1.读研要干什么
读研是为了进一步探索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未来的归宿,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清楚在不同阶段分别应该做什么。
2.科研要做什么
科研可以概括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检验经验→分享经验”的过程。开展小论文工作可以从入门十步法着手,分别是选题→看文献→校准题目→搜集材料→验证问题→定题→定框架→撰写初稿→沟通交流→择刊而投。
3.如何为毕业做准备
未来究竟是选择就业还是升学?这个问题也同样带来了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不管是选择哪一条路。从入学起,要做好我们的职业规划。不断去丰富自己的求职简历和学术简历。读研过程中也一定要学会心理的调试和时间管理,学习只是一部分,无论选择如何度过研究生生涯都是不断去认识自己提升我们自己的一个过程。
邢羿飞:找回学硕生涯松弛感
第三位分享嘉宾是来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邢羿飞,他分享的主题是“当00后开始申博:如何找回学硕生涯的松弛感”。
当前,申博面临“申请考核制”的全面铺开,以笔试知识性考核为核心的“人-校”互动所占的比重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基于申请过程的“人-人”互动有所增加。直博制度正在被稳步探索,学科体量进入平台期。这可能会带来养鱼与“反养”、马拉松式考核、个体信息化壁垒更强等三重结果。
同时,我们在申博中要统筹考虑导师的选择、平台的选择、研究方向的选择,排出合理的优先序,要想完全兼顾很难实现。面对申博的现实情景,邢羿飞学长总结并为大家列出“1年跟组学习,体验+写作”、“0.5年进行联系,同步成果转化”和“0.5年考核,迈出最后一跃”的申博过程公式。
在分享的最后,邢羿飞学长与大家分享了几点思考与建议:目标少摇摆,偏好要明确;线上赛线下,海投要适度;长版要突出,短板不恐惧;坚守平常心,时间换空间。
结语
在三位嘉宾的精彩分享之后,参会观众们进行了热烈讨论和踊跃提问。观众们围绕学业规划、论文撰写、申博深造等方面,与三位嘉宾进行了交流。
公共管理共同体平台将持续聚焦“公管学子与学术生涯的故事”,继续推出“攻博之路”和“青椒之路”专题的朋辈交流系列活动,敬请大家和参与!
END
策划丨康传彬 李卓熠 蒙清璇 徐子涵 尹立翔 余芯瑶 赵景晨
撰稿丨李卓熠 赵景晨
编辑|赵景晨
审核丨高光涵 康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