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孩子却没有因为催促而乖乖去写作业,反而是一会儿喊饿了,一会儿要看动画片。经过反复催促,好不容易坐在学习桌前,也是在发呆、神游,完全没有写作业的想法......每天的状态基本都是:孩子不催不动,一催动一下。原本1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往往拖到晚上10点才写完。孩子写作业为啥这么爱磨蹭?
找到孩子磨蹭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这4个磨蹭的“幕后黑手”,咱们家长一定要好好注意起来。
人民日报调查发现:孩子最讨厌的就是每天回家,爸爸妈妈问的那句“作业写完了吗?”家长也许认为,我关心你才督促你写作业。孩子却会敏锐捕捉到你话里的情绪,从而觉得:你爱作业胜过爱我。换个角度,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会儿,不太想做饭。这时你的老公不关心你,反而直接说:“饭做好了没有!怎么还不去做饭!”你的心情会如何?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本就对作业有抵触情绪的他们,一回家就听到写作业的催促,会因此更讨厌写作业。每个拖延的孩子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位性格急躁、控制欲强的父亲或母亲。他们会习惯性地不顾孩子的意愿和能力,给孩子定许多期望目标,然后不断催促孩子完成。孩子不愿意做作业,会跟不上,必须盯着做完;
孩子不喜欢吃韭菜,会营养不良,必须连吃半个月;
孩子不喜欢练钢琴,会没有气质,必须日练两小时;
怕孩子心里藏了事,有空就搜罗搜罗房间,看看日记看看手机...
我们想一想,就算迫完成了目标,孩子会开心吗?会有成就感吗?不会的,因为稍微松口气后,紧接着就会有更多、更重的目标压下来。孩子没有反抗的能力,所以就很容易用拖延反抗父母。在“虽然我反抗不了,但是我可以拖着”的心理暗示下,拖延行为就会越来越严重。孩子做事情慢,磨磨蹭蹭,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们没有时间观念。科学家和儿科医生通过研究,总结出来的幼儿生理节律证实了这一点:2 岁半到 3 岁,开始初步认识「时间」、「先后」,能分辨「过去」、「现在」和「未来」;
4 岁,具备一定的时间观念,可以描述一些日常做过的事情,但要到五岁,才能逐步说得出具体什么时间做的;
6 岁,喜欢听从前的故事,开始能记住几点,但对于「10 分钟」、「半小时」的长短,依旧没感觉;
7 岁,能够看时钟,分辨具体时间了,却依然磨蹭,因为潜意识里还未接受「什么时间需要做什么事」这个观点。
所以孩子不知道一分钟可以做多少事情,也不知道一小时对他的意义。或许也没有体验到抓紧时间写完作业会带来多大的乐趣。“玩起来喊几百遍吃饭都喊不来,让写个作业就立马喊着要吃饭”。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人的大脑有两个系统,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原始系统,位于边缘系统,掌管感情和奖励回路,喜欢快乐,被称为快乐小猴。
系统2是进化系统,位于大脑前叶,是理性的思考决策系统,喜欢做艰难的事情,被称为理性决策者。
对于孩子来说,大脑发育不成熟,系统1在领先地位,系统2就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孩子会优先玩乐,而逃避一些困难的事情。写作业、完成家长任务、按时上学、按时上床睡觉之类的,自己不喜欢,需要克服困难,就拖着不做。所以,大脑的结构问题导致孩子会拖延,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找到做作业的动力,让孩子学习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克服拖延。改善孩子拖延
放学后,我们可以先花几分钟,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比如问问孩子学校有什么好玩的事,让他在倾诉中感受到家人的关爱。问问他有什么好的表现,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让孩子在鼓励中增强自信。学到这一点之后,每次孩子回家,都不会急着问孩子有没有写作业,而是先和孩子打招呼:“回来了,今天你累不累啊?老师教了什么有趣的知识吗?别那么着急写作业,休息一会再写吧。”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爸爸妈妈的关心,也确认了自己高于作业,所以每次都会和我聊上几句,然后乖乖的回房间写作业。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不喜欢写作业是因为太难了。但说实在的,比起作业难,孩子更不喜欢的是父母的态度!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是最耗能的器官,人在饥饿状态下,注意力是无法集中的。经过一下午的学习,孩子身体里的能量已经消耗殆尽,经常一回家就喊饿。但是先吃晚饭,饭后血液集中在胃部而非大脑,孩子容易犯困,完成作业的效率也将不高。最好的安排是,让孩子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我们可以提前孩子准备一些体积小、营养价值高的零食,比如水果、酸奶、奶酪、坚果、饼干等,既帮助孩子补充能量,不会心不在焉,又不至于使他吃太撑。每晚孩子开始写作业前,我们可以问问孩子:“今天的做作业都有哪些呢?”帮孩子统计一下当天的作业总量,依照作业的难度和数量来规定写作业的时间和顺序。可以让孩子先做稍微少一点的作业,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
进入状态后,再做最多的作业,
最后再做最少的作业,轻松收尾。
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孩子写作业的速度,还可以最大程度地让孩子写作业的过程变得愉悦。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人的学习效果受“情感过滤器”的影响很大。如果人在学习过程中很焦虑、不自信将会对大脑中的语言学习起阻碍作用;如果人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强、很愉悦,那么接受度也会更强。孩子放学后,如何有技巧地去跟孩子交流,其实就是怎样调动情感过滤器的一个过程。有时候,父母适当表现出一些“无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需要,其实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让他们养成主动写作业的好习惯。我有个好朋友桃子,她的妈妈一天学也没有上过。特别希望桃子能把书读好,但却从来没有逼过她读书或是写作业,哪怕是桃子放学后玩疯了,她也只是叮嘱一句记得把作业写完。但是,她的妈妈每天会雷打不动地和桃子学习几个汉字,她后来和我说“那时我对学习的大部分动力都是来自于回家教妈妈”。她教妈妈读书的日子,其实就是自己又一次把所学知识点复习一遍的过程。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可以让他变得更自信,从而激发他主动思考、主动去完成作业的潜能。从此刻起,我们不妨试着以一种轻松的心情,温柔坚定地引导孩子自己养成一个主动写作业的习惯,才是一劳永逸的好办法。只有让孩子生出自律的翅膀,他才能够在成功的路上昂首阔步,地久天长走下去。来源:小盒课堂(ID:xiaoheketang01),转自女儿派声明:版权归原作者。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