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 | “透过文学看京城——用越南语讲述北京别样史地风物”项目 | 第二站

文摘   2024-02-26 14:36   山东  

北大红楼

透过文学看京城


北大红楼之旅

    2023年9月16日,《透过文学看京城——用越南语讲述北京别样史地风物》项目组成员Vĩnh Giai, Ngữ Giai和Ngọc一起来到北大红楼研学。


《燕园情》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1952年,北大校友周保平为纪念北大校园迁入燕园而创作了歌词《燕园情》。歌词追忆了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联大的颠沛,抒发了学子的读书报国之志。其中的“红楼”,指的就是北京大学红楼旧址。 

    红楼始建于1916年,于1918年落成,原为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因墙体的主要部分由红砖砌成,故俗称“红楼”。百年前,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正是在这里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建立了党组织、发动了工人运动,留下了不朽的革命足迹。



北大红楼





    我们沿着洋溢文艺气息的五四大街徒步而行,远远地便望见了庄重肃穆、古朴大气的北大红楼。这幢风格独特、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既包含了西式的古典立柱、门楣与眺台,又融入了中式的传统悬山顶、两翼坡顶与檐部细节,将中西合璧体现得淋漓尽致。红墙与古树绿草交相辉映,营造出宁静的环境,为红楼的师生提供了一个优雅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笃行岁月



    步入红楼,我们更不禁感叹于其建筑布局的严谨。“工”字形的建筑中,大厅、教室、办公室等功能区分布明确。场馆内设有“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复原后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伟人工作过的办公室,陈列了许多当年的旧书报,与场馆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踏上了见证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时光之旅。 




北大红楼

“启明先生,《新潮》三卷一号稿件已齐集没有?……望先生病好后,能给新潮社一个新生命!”“平伯兄,对于你的《诗》上边的议论,我略有意见发表在《晨报》上,不知见到否?……你自己以为作诗还不能实行你的宗旨未免是缺点,在我看来并不如此……”名人们在来往信件中谈论的内容,在这里都得到了证实。 

    《新青年》《新潮》《国民》《国故》……丰富的杂志刊物让我们目不暇接,使人深知新文化运动绝不是一场无声无息的运动,而是一场热火朝天、百家争鸣的辩论;《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借对十月革命的热情讴歌,发出震耳发聩的号召,牵动着群众的心弦;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坐标、照片上举着各种语言标语的学生、参与五四运动的院校名单……各类历史资料把五四运动的画面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使历史书上的文字变得立体鲜活了起来,令人感慨五四运动是一场多么轰轰烈烈的运动。 


红色序章



    此次研学,我们还在红楼四层观看了“红色电波中的领袖风范——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电报手稿专题展览”巡展。展览展示了毛泽东同志香山时期发布的近百封珍贵的电报手稿,反映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决策。 



北大红楼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记录过毛主席的一段叙述:

 “我在李大钊手下,在国立北京大学当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陈独秀对于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时候,曾经和陈独秀讨论我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勤奋好学的伟大的革命领袖,正是在北大红楼工作期间,阅读了马列著作和大量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获得了直接向李大钊请教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机会,逐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 



    这趟红楼之旅令我们受益匪浅。透过红色的砖瓦,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看到了高高飘扬的红旗,感受到了沸腾的爱国热血。我们相信,追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我们将见证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


►►►

成员留影


文案 | 陈永佳

排版 | 陈永佳



BFSU越南语小窝
我们因越南语而在BFSU结缘,在这里,我们了解越南之文化;在这里,我们分享越南之风情;在这里,我们感受越南之魅力。欢迎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