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2023年9月22日,正值北京的秋天,《透过文学看京城——用越南语讲述北京别样史地风物》项目组成员Vĩnh Giai和 Ngọc一起来到了中山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和拍摄。
《鲁迅日记》中的中央公园,在1928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改名为了“中山公园”,正位于金水路上,故宫南面、天安门的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
从公园南门进入,经过两边的连廊,映入眼帘的便是保卫和平坊,一座四柱三楼蓝琉璃瓦顶的青石牌坊。牌坊正中镌刻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镏金的大字,牌坊也因此得名。
再向内不远处立有一尊铜像,走进看便会发现这就是中山公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六十周年所立的中山像,像的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书写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永垂不朽”鎏金题字。
中公园山
煮茶与会
实文人圣地
来今雨轩
继续深入公园,向西北方向经过一片连廊,小组成员到达了来今雨轩——《鲁迅日记》中鲁迅和他的学生许钦文喝茶的地方。来今雨轩是当时文人墨客的一大聚集地,而鲁迅与许钦文二人在此喝茶交流的故事让来今雨轩这个茶楼的客人至今都络绎不绝。
走过茶楼前一棵硕大的迎客松,来今雨轩这座古色古香的二层建筑正静静的立于我们面前。虽已没有了当时为文人们传阅书报的报童,但来这里饮茗的人们依旧沉浸在这文学气氛中。
《鲁迅日记》中曾多次提到来今雨轩,如1924年5月2日,“下午往中央公园饮茗,并观中日绘画展览会”;在5月25日,在鲁迅致许广平的信中也有对中央公园有所描述:“十点左右有沉钟社的人来访我,至午邀我到中央公园吃饭,一直谈到五点才散….中央公园昨天是开放的,但到下午为止,游人不多,风景大略如旧,芍药已开过,将谢了,此外'公理战胜’的牌坊上,添了许多蓝地白字的标语。”
据说,冬菜包子配茉莉花茶,是鲁迅先生来这里读报的最爱,也是茶舍的招牌搭配。鲁迅先生曾正经八百地告诉许钦文:“来今雨轩的包子是可以吃的。”也正因是,正值下午茶时间的来今雨轩早已满座。小组成员低估了来今雨轩的热门程度,错过了在这里享受“鲁迅套餐”的机会,并没有吃上大名鼎鼎的冬菜包子。
经过询问,除了茶楼内部,茶楼旁边开设专门外卖冬菜包子的窗口,如有需要可以来此购买。而想要进入茶楼内吃包品茗则最好提前预定坐位。
包子外卖窗口
当然,鲁迅和学生许钦文这次饮茗也并非只饮茗这么简单。那时,鲁迅先生在着手开办自己的杂志,并有意培养像许钦文这样的青年作家。在那次谈话甚至许钦文离开北京之后,两人也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络,筹备杂志和文章的出版印刷。
鲁迅递给许钦文的包子,寄托着他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许钦文将与老师喝茶这件小事慎重地记录下来,亦怀揣着对老师的崇敬之心。
冬菜包子下午茶套餐
来今雨轩见证着历史,无数作品与思想在这里诞生。毛泽东、李大钊、高君宇等伟人曾在这里讨论马克思主义;林徽因、张恨水、郑振铎等文人曾在这里读书饮茶。正如它门口的那副楹联所写:“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来今雨轩楹联
除了本次的主要考察地来今雨轩,成员们还深入探寻了中山公园的其他建筑。中山公园的主体部分为正中央中轴线上的社稷坛和曾经停放过孙中山先生灵柩的中山堂。
社稷坛
社稷坛内坛上铺着由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五色土以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象征土、木、火、金、水五行。坛四周也立有四色琉璃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庄严肃穆。
社稷坛五色土
兰亭碑亭
公园内还从各地迁移来一些古建筑。在唐花坞以西,著名的“兰亭碑亭”与“兰亭八柱”,原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于1917年迁入。亭内立在中间的石碑上刻有“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图”和乾隆帝所写的有关“兰亭”的诗作,八根石柱上分别刻着历代书法家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帖,是珍贵的石刻文物。
兰亭碑亭全貌
偶遇彩虹
四宜轩旁秋日阳光射在氤氲的水汽上
More
秋水煮茶
品茗悟禅意
月明晨曦
经过此次考察,成员们既感受到了材料中来今雨轩的书香气息,又对中山公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弥补了我们之前查找资料时的缺漏,认识到了一个更加多元丰富的中山公园。虽然此次考察略有遗憾,但是却见识到了中山公园无比美丽的秋景与园内极具特色的菊花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山公园的历史与发展。
小组成员合照
图片 | 陈永佳、牛自钰
文字 | 牛自钰
排版 | 牛自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