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为遵守相关要求,文中的称谓以我方视角为主。本文仅用于科普作用,其中出现的任何旗帜、符号均不代表本号立场,望周知)
▲2023年,台军“汉光39号”军演中,隐蔽于新北八里挖子尾地区高架桥下的台军海军陆战队第66旅的M60A3坦克。其掩体约有半车高,上方护有“纽泽西”护栏,下方有伪装网隐蔽
关于如何应对无人机方面,台军刊物中主要划分成两个方面,即“消极性防御”和“积极性防御”。无人机方面也分成了“大、小”两种类型。
消极性防御方面,台军自身也清楚地意识到,我方使用的一系列大型无人机飞行于空中,通过观测仪瞄准独行的战甲车辆,使其战车在作战时无所遁形。 因此,台军的战车部队在作战期间需实施战力防护措施,在各地区疏散时,必须注意伪装措施。通过破坏战车外形,防止无人机在空中侦察时轻易发现目标。
因台岛西部沿岸多城镇相连,其战车部队执行防卫作战任务时,可结合当地伪装和城市中多样化的建筑物、工厂、工地及庙宇进行伪装。例如,利用资源回收厂的现成材料,如木板、广告帆布或遮篷覆盖战车,可避开无人机的空中侦察与锁定,同时随时准备出击作战,从而达到装甲部队战力防护的效果。
同时,台军指出,我方部分无人机搭载合成孔径雷达,并整合红外线夜视功能,可在夜间执行侦察任务。然而,夜间热影像相比白昼画面不如全彩清晰,容易误判目标。此时,台军的战车部队可利用夜间作掩护,配合部分民用大型车辆(如板车托运伪装、砂石车或载运发电机的卡车)分散在多条道路上机动,以迷惑无人机红外线夜视侦察,使其难以判断是真正战甲车辆还是普通民用车辆。此外,夜间采用渗透队形,分散于预定安全接敌路线,不可集中一处,避免成为无人机的攻击目标。
▲将其战车开入废料场,实施“战力保存”任务的台军装甲兵
▲台军列举的无人机夜间视角图
当台军战车部队进入应急作战阶段后,全程必须实施战力防护措施,并争取反击的时效。驻地疏散、隐蔽或掩蔽待机位置须根据情报随时变换,以保存完整战力。这些位置可选择近海浅山丘陵的反斜面、隧道或高架桥下。而台岛地区城市密集,主要作战区域的接敌路线通常穿过大型城市。利用城市中高大密集的建筑物迫使敌方无人机升高高度,从而降低其对地面侦察和攻击的效能。这些区域也可作为良好的机动走廊或隐蔽地点。
此外,台军认为,我方操作的大型无人机多由地面导控站远程操作,执行侦察、攻击和电子情报搜集等任务。操控人员需通过无人机回传的影像对目标进行识别、标定或引导火力攻击,其反应速度不如有人驾驶载具在目标区域上空直接实施攻击,任务效率较低。利用这一特点,台军在地面可设置充气式伪装战车,并涂上防红外线涂料,加装热源,迷惑敌方操控人员,使其误判为真实战车或对伪装战车实施攻击,消耗其弹药,降低战车部队遭无人机攻击的概率。同时,若无人机因无法分辨目标而降低侦察高度,也可能暴露自身位置并进入我方防空武器射程内,从而实施射击,确保战力完整。
▲台军使用的充气坦克
▲举着防空气球缓步通过红场的俄军士兵。外网媒体报道称,在莫斯科遭遇乌军的袭击后,俄方试图重新启用这一传统、经济性的防空手段来阻拦乌军的一系列中、小型无人机空袭
▲位于台61号线西滨快速道路高架桥下的M60A3TTS主战坦克,其炮塔上还覆有伪装网,执行所谓“战力保存”任务
此外,在重要设施周边或主战部队待机位置设置角反射器(即雷达反射器),通过反光和雷达波反射干扰无人机光电侦搜设备,使其无法准确锁定目标。这些角反射器在雷达波回波上造成干扰效应,降低敌方作战效能。
在对抗大型无人机的“消极性防御”最后,台军还拿出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方法——防空气球。台军认为,防空气球是早期防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现代防空技术更注重先进雷达和导弹系统,但防空气球仍是一种低成本、非对称的作战方式。在判断敌方无人机可能的入侵方向部署高低不一的防空气球,可阻碍我方无人机航线,迫使其规避或拉升高度,降低光电侦搜的精度。
防空气球还可采用被动防御设计,外层覆以金属网并涂上反射性材料,内部填充氢气(平时为安全可用氦气)及铝片,附挂汽油弹。如果无人机撞击防空气球,将引发爆炸并形成碎片摧毁无人机。当敌方单一或群体无人机低飞接近时,可命狙击组或遥控引爆,形成空中火墙,摧毁来袭目标。
热气球也可采用类似方式制作,可通过遥控飞行或固定于地面。然而,受燃料限制,热气球无法长期滞空,且其未封闭的结构使其无法如防空气球般内置金属片或可燃气体,作战范围较小。但战时仍可通过征用作为补充防空手段。
▲2020年“汉光军演”期间,在台中港附近高架桥下执行“战力保存”任务的台军第586装甲旅的M60A3主战坦克
至于“积极性防御”方面,台军认为,解决其战车作战时面临的最大威胁——空中攻击,最适当的方式是由防空部队伴随机动掩护。这可通过早期预警并采取积极的防空措施来实现,并利用随伴的中低空防空导弹系统击落敌方具备“侦察与攻击一体化”功能的无人机。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积极防御措施。
与此同时,台军自知自家野战防空部队数量不足。其防空导弹部署密度虽自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以色列,但多数中高空区域防空(反弹道)导弹部队采用固定阵地,战时易受高强度打击。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或全面机动化部署,在战斗初期难以抵抗我方首波弹道导弹攻击。因此,建立陆军野战防空部队,弥补“滩岸歼敌”阶段的地面防空战力,以确保地面部队的作战安全。
▲台军所使用的“莱茨”雷达预警车实车。主要用于侦测半径30公里内低飞飞行器。并通过敌我识别器进行识别,将信息以无线传输方式发送至‘檞树’导弹车(注:很老旧的防空导弹,现已被台军的“陆剑”II型所取代),便于其操作人员掌握当前空中情报,实施防空作战。
▲2022年10月,台军展演上出镜的MPQ-90型雷达(亦被称为“烽眼”)。是台“中山科学院”为台陆军研发的相控阵雷达,有效侦测距离为1.5至54千米,最大侦测高度10000米。该系统的衍生型也被应用至台军的“沱江级”巡逻舰上
至于如何对抗无人机?台军给出的解方是:
1. 使用AMP弹药进行空炸
Orbital ATK(轨道ATK公司)开发的“先进多用途弹药(AMP)”整合了M830、M830A1(MPAT)、M1028和M908等四种弹药,其改良的空炸引信结合弹药数据链系统(ADL),可通过射手选择“空炸(AIR)模式”自动调整引信。
在敌方无人机进行目标侦察时,通常飞行高度在3,000-7,000米,但为提高识别精度,无人机常需降低至1,000米的低空飞行,此高度在战车火炮射程内,AMP弹药可用于空炸击落无人机。
▲台军刊物中展示的X-1147AMP先进多用途弹剖面图
2. 电子战手段
台军电战部队也能通过干扰敌方无人机导航系统,例如使用“GPS卫星定位反制系统(CS/MLQ-41)”,发送“GPS虚拟卫星信号”欺骗敌方定位系统,使无人机偏离目标区域。此系统采用区域性配置,支持战车部队干扰敌方无人机。
此外,战车部队可部署“单兵背负式GPS干扰器”于战术位置高点或反击路线外,利用强力干扰(噪波)压制敌方无人机导航,但需提前收集敌方无人机电子参数,以便于战时定向干扰。
▲台军刊物中记载的GPS卫星定位反制系统车
▲台军刊物中记载的“单兵背负式GPS干扰器”
3. 使用肩射防空导弹及遥控武器
战车部队可配备便携式防空武器系统(MANPADS)如肩射“毒刺”导弹,或采用遥控武器站构建野战防空火力网,以威慑敌方无人机进入攻击航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防空部队通过SA-2导弹配合ZSU-23-4防空炮迫使以色列战机低飞后击落战机的经验,可供参考。
▲2015年,台海军陆战队防空警卫群于营区开放日中展出的双联装“毒刺”防空导弹发射器。外媒报道称,台军向美军采购的500枚“毒刺”导弹可于2025年前全数交付。而台防务部门为扩充军备,再度向美军采购1985枚“毒刺”,预计2031年全数交付
4. 无人机反制策略
战时可征用民用多轴无人机,通过自杀式撞击方式反制敌方侦察无人机。利用高空优势,由大型无人机从高处俯冲撞击敌机,或同步操控多架无人机编织防空网,以不对称作战方式增强防空效能。
▲台军刊物中列出的“无人机分类说明表”。台军认为,自家的防空系统能有效掌握诸如TB-2等自杀式无人机的对应踪迹,并利用大口径机炮(台军称“快炮”)、地面短程防空导弹等武器将其击落。图中的前三类是台军认为无需跑道、起飞滑轨就可起降的小型无人机
台军认为,使用以下方式,增强战车防护能力,才能提高其装甲兵生存性
1. 主动防御系统
目前,台军的现役战车(注:指的是M60A3、CM-11等)仅依靠均质装甲保护乘员,缺乏雷达预警能力。一旦被敌方无人机或直升机锁定,战车极易在毫无反应的情况下被摧毁。因此,需研发主动防御系统(APS)弥补被动装甲的不足。这种系统通过光雷装置探测威胁来源,并采用干扰或摧毁方式防御来袭弹药。
如美制“铁帘”(Iron Curtain)、以色列“铁拳”(Iron Fist APS)和“战利品”(Trophy APS)等系统,在实战中表现优异,特别是Trophy APS在2014年加沙冲突中成功拦截多枚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这些系统可作为装甲部队的参考选择。(笔者注:我知道APS是个好东西啊,但是你为什么不列装呢?此外,APS也不是万能的啊,2023年的加沙不就有装“战利品”的“梅卡瓦”被“哈马斯”干掉的记录?)
▲按照我认识的前台军装甲兵炮手、尖端科技杂志编辑李思平先生(前台陆军331旅“勇虎”炮手)的说法,台军的CM-11并不是没有尝试按照反应装甲以增强其防护,但是考虑到这种“爆反”会影响本就糟糕的CM-11的机动性,且顾忌到后勤等一系列因素,只有极少数的CM-11经过此类改装。笔者的印象里好像只有2辆?
2. 弹性防空火网编成
传统连、排级防空火网以车载12.7毫米机枪射程为基准向外延伸600-900米。未来随着车长遥控装置的引入,此战法也将继续用于构建连、排防空火力骨干。然而,面对当前敌情威胁的变化,敌方定翼机、旋翼机通常在战车乘员视距外投放反装甲导弹,并具备“射后不理”功能,发射后立即脱离。针对这种情况,传统向外扩展的防空火网需要灵活调整,以应对日益增多的顶攻反装甲导弹及自杀式无人机的攻击威胁。
台军认为,可尝试将M1A2T低矮型车长遥控炮塔(最高射角为70°)的防空火网调整为向心、向上编成(如图55),以应对来自上方的威胁,通过高射机枪在近距离内将其击毁或击伤至失效状态。由于现有的主动防御系统尚不具备拦截垂直方向来袭飞弹或炮弹的能力,此种灵活调整可弥补对垂直攻击的防护能力不足。
而台军在面对可能来袭的无人机蜂群时,也并不是某些人口中一味地“坐以待毙”。
此外,台军认为,当前其首要任务的是应该研发专属无人机反制系统。
参考俄制“杀虫剂-1”机动式反无人机电子战系统、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如俄制“铠甲-S1”和土耳其“KORKUT”),购置适用于地面一线部队的电子战与防空装备,以提高作战效能。
其次是整合其现有的无人机防御系统(UDS)
台“中科院”研发的UDS系统,用于反制小型无人机,以雷达、电子和光学侦测结合电子干扰方式保护重要目标。此外,台岛民间科技公司开发的RAYSUN MD1干扰器,具备1,100米以上的干扰距离,可作为其战车部队的应急装备。
台军认为,通过这一系列整合防空、电子战和无人机反制技术,其战车部队能有效应对现代战场上敌方无人机的多种威胁,从而保障地面作战安全。
最后,要恭喜我们的幸运读者“打雷下雨”成为本号12月的幸运读者~
▲官方QQ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