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为遵守相关要求,文中的称谓以我方视角为主。本仅用于科普,其中出现的任何旗帜、符号均不代表本号立场,望周知。)
(不好意思,最近家中事务繁忙,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到公众号方面,在此跟各位读者说声抱歉~)
我方所编著的《渡海登陆作战战例》一书中的相关简述称:
“我军于1949年10月3日18时发起攻击金塘岛,5日8时结束战斗。我以4个团兵力施行渡海攻击,敌3个团3500人施行岛屿防御,我以47门重炮对敌3门重炮的15:1的绝对优势,压倒敌人。
同时,我军发挥了超越的渡海技能,最快者在75分钟横渡8里宽的海面,最远也以1小时40分钟渡过14里宽的海面,经38小时夺取了定海本岛的屏障金塘岛(长25里、宽15里), 歼灭守敌102师(仅小部漏网) ,胜利结束战斗。共计歼俘敌2408名,缴获各种炮75门,各种枪1355支。我伤亡605人。”
已知的敌、我双方参战部队:
我方: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22军66师全部及64师190团。上述四个团为第一线部队,另有65师的一个团担任预备队。同时搭配己方下属的榴、野、山三个炮兵团全力支援。
敌方:蒋军第75军下辖第102师。我方资料声称,该师战力差,士气低落,全师随编有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实际兵力仅有3500人。(每团不足千人,每连50至60人,每个排的兵力实际仅相当于一个班),且没有积极构筑防御工事,兵力分散。
战斗经过方面,如《渡海登陆作战战例》一书所述:
“(1)部队均于3日18时运动上船,各营平均需20至30分钟上完。190团航程较远,首先于18时30分由太平桥开始起渡,196团19时由三山起渡,198团18时40分由三眼碶起渡,197团19时由老鼠山起渡。
当接近敌三至五百米距离时,各突击队先后发出要求炮火转移信号,炮火即转向纵深。部分突击船,误远为近,距岸六七百米至千米远,即发出信号,我岸炮火转移后,敌乘我火力间隙,给我登陆部队造成部分伤亡。但在登陆部队本身轻便火力支援下,各部奋勇强渡,198团于20时03分,首先于双礁、柏塘线登陆;196团于东岙、横兰线登陆;190团于大、小泥湾亦随即完成登陆:197团尾198团之后,于20时30分左右,由柏塘登陆。各部平均以1小时半航”行,横渡平均11里宽的海面。于前沿歼敌一部,敌大部溃退,岛上防御,为我割裂。
▲谢斌(1914-2010),江西吉安人,1930年参加红军,历经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及“长征”,抗战时期后前往“抗大”任教,1939年5月受组织委派前往广东敌后珠三角地区发展抗日武装,实施游击战争。1945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成立后,谢斌任纵队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谢斌历任“华野”第3纵队第8、9师副师长、“三野”第7兵团第22军66师师长等职务,率部从山东一路杀过长江,兵锋直至浙江。在济南、淮海战役中还曾荣获二等、一等功勋。建国后,谢斌长期在华东军区任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
(2) 各部队登陆成功后,冒大雨战斗。198团当夜攻占了柏塘、老碶头、大象地,4日晨攻占大浦口及东北要地,歼敌304团大部后,即以一个营在该地带控制渡口要点,搜剿残敌,主力随197团前进。
196 团当夜占领横兰、虮蜊山、大山、柳巷等地,歼敌一个营,四日上午继占东西佛岭、纺花山一带阵地。190团当夜占领了大小泥湾、大小李岙、宫山、潭头山、沙罗山等地,歼敌一个连,即留一个营于该带控制沿海阵地;主力四日晨占仙人山、长沙山歼敌一部,以一个营守备该两山以东之沿海阵地,一个营继向东西候山搜索至5日晓,进占大樟树岙。197团继198团之后登陆,于四日晨攻占围屏山,当日9时前肃清两侧残敌,并进至刘家岙、包家岙之线。
(3)部队于4日上午10时前,到达以上地区后,本应克服大雨平地深水行动中之困难,乘敌混乱,无法竭力抵抗之际,迅速向狮子山、龙毛山攻击,并速占沥港,断敌退路,以便全歼守敌,唯因当时指挥员临雨水而犹豫,迟延至4日下午18时才继续前进。
▲蒋军第75军指挥官朱致一,江西于都人,“中央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出身
196团首先在黄昏涉过纺花山以北深及胸部的水地,23时占化成寺及以东高地。敌不支溃向沥港,该团2营未遂行穷追敌人直插沥港之指令,至5日凌晨3时后才动作,5时始达沥港,敌一部已乘船逃走,当俘未及逃走之敌两个营五百余人,同时以一部搜索至龙塘山,已无敌。
197团原定为负责首先抢占沥港之部队,4日16时发起向龙毛山、老鹰山带攻击,21时前占狮子山、龙毛山、马岙山线,23时占老鹰山后,又未及时直插沥港(因大雨而休息),至5日7时才到沥港,(196团已先到达)发现敌一部逃向大鹏山岛,当即以一个营,搜得两条小船,渡过海峡后,于5日上午8时全歼大鹏山岛未能及时逃出的残敌1个营,约500人。至此,战斗全部结束。
▲我方所绘制的金塘岛战役示意图(1949.10.3-10.5)
▲对岸对于金塘岛战役经过的示意图。
台岛方面,对此战也有过简要提及,并按照上图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0月3日22时林家岙、洛局坑、上岙、柏塘南部海岸之线战斗:共军占领滩头阵地,激战1小时左右,23时敌军进至柳巷、大象地,由于伤亡惨重,第102师退至大浦口、围屏山、长沙山、仙人山一带核心阵地。
第二阶段,10月4日1时30分大浦口、围屏山、长沙山、仙人山一带核心阵地之战斗:4日午夜后敌军后续部队不断向金塘窜进,至5时40分敌军先头部队已进抵西岙、东候以南山地及大埔口、黄泥塘附近地区。
第三阶段10月4日15时30分穆岙埠头、老鹰山、化成寺、东/西候之线战斗:由于暴雨再加上台风将至,海空军无法协同作战,增援成效亦有限,遂11时电令第102考察全盘态势,有力反击即反击,以驱逐敌军,否则固守,候轮撤退。12时15分,敌军猛攻大埔口、围屏山、东西岭、菜花山一带未逞,至17时敌军以迫炮10余门掩护其步兵向大浦口、黄泥塘、穆岙埠头、西岙、东候猛攻,20时敌军更以重炮猛烈轰击,并不断增援,蒋军反复冲杀,伤亡惨重,5日2时退守宫围山、茅岭之线,固守候轮。
第四阶段10月5日2时宫围山、茅岭战斗:5日晨,敌军利用拂晓跟踪压迫,并猛攻茅岭阵地,因敌军一再增援,10时该师一部转移大鹏山,嗣于12时得海军永定舰支持,敌军攻势稍挫,蒋军趁机亦转移大鹏山,14时海平轮驶向大鹏山西侧,迄6日11时止,共计撤出官兵1500余人。”
▲蒋军海军中的“永宁”、“永定”及“永顺”军舰及部分海军成员合影。该舰原为美国海军“钦佩级”扫雷舰,于1945年8月28日交付,人员在美受训,1948年6月回国。该舰总排水量为650吨,主炮为76毫米舰炮,另有两门40毫米机炮及6门20毫米机炮,被蒋军充当“巡防舰”使用
▲对岸文献中对于金塘岛一战的战斗报告及经过一览。如文中所述可知,当时防守金塘岛的蒋军第一零二师,兵力部署如下:第304团第3营守西风直、陈家岙、大浦口,第1营守柏树湾,第2营第6连守黄泥塘,营部及其主力驻陈家。第306团第1营守林家岙、洛局坑亘上岙之线,第2营守北岙、南长沙亘铁路岙之线,第3营位置于肚兜岙。第305团第3营守东岙、双尖、柏塘之线,第1营守穆岙埠头、动口、小岙、捣杵山之线,第2营守大鹏山、抛头山、龙塘之线,机枪连守小西候。注意其中对我方的蔑称
由“麻栗坡县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出版,田跃、周洪庆两位前辈编著,全书共500页,40万字,以时间顺序,详尽地描述了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松毛岭、那拉片区以及7批轮战军区部队轮战情况,主要战例,以及英雄事迹人物外,还包括轮战期间的15支侦察部队补俘,侦察,反侦察,渗透,反渗透的作战情况,各炮兵部队和英雄民兵的战斗和支援情况,是目前少有的一本能全方位,全时段介绍1980年代中越战争的书籍。
需要此书,可直接在公众号后台联系主编~
▲本书封面及部分目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