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为遵守相关要求,文中的称谓以我方视角为主。本仅用于科普,其中出现的任何旗帜、符号均不代表本号立场,望周知。)
本系列连载文是基于“猛沃营参一”的躍馬驃騎 光武中興—陸軍步兵第210師一文所改写,原文有所修改,侵权可联系删除。文中资料来源多为“国史馆”相关影像文件。
1946年7月18日,青年军第208师于浙江完成复员后,奉令开赴上海吴淞港,搭乘海军运输舰北上,后该师1个团驻青岛、1个团驻天津,师部及其他单位进驻北平市郊西苑营区,同时召训华北各省青年。
同年9月,依陆军整编方案,该单位改编为“整编第208师”,辖2个旅4个团(原第622、624团编为第1旅的第1、2团;而第623、638团则编为第2旅的3、4团),高阶指挥官分别是:师长吴啸亚、副师长王晏清、参谋长孙子仁、政工处长范魁书、第1旅旅长王大均(旅部驻地河北西苑)、第2旅旅长王永树(旅部驻地河北长辛店);另将原青年军第209师626团拨入,分编于两个旅部及直属部队。
▲北平时期的第208师官兵留影
▲青年军战斗教练照片集合。收录了诸多原青年军士兵的训练场景。除美制M1型“巴祖卡”火箭筒外,甚至还有英制“博伊斯”反坦克步枪的身影,士兵也多头戴抗战时的布制军帽为主
▲曾服役于青年军第208师第7团的一位军官照,摄于1948年3月15日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民国”34年(即1945年)入训的知识青年称为“第一期青年军”,这批次兵员于1946年6月复员后,为补充陆军的基层干部,青年军各师转型定为军、政预备干部训练机构,继续招收中学以上及脱离解放区的流亡知识青年,借此培养基层军官、军士,是为“第二期青年军”。
整编第208师后进驻北平西苑营区,即展开华北、西北、东北各省青年召训。据统计,至1946年10月19日,北平、天津、保定、青岛四个招收区共有7389人,在各团驻地举行入伍宣誓授枪典礼。之后继续不断有各地青年入营,“民国”36年(即1947年)6月,该师扩编为2个旅6个团;10月7日,蒋介石于北平西苑营区再次校阅第208师。
▲1947年10月7日,蒋介石视察第208师军容,并向受阅官兵讲话
1946年入伍的第二期青年军,原定受训一年,期满退伍,除基本军事训练外,训练课程侧重于政、党建教育及思想宣传,而非战斗任务。学生结训取得预备军官、军士资格后,可至地方担任军政合一的基层干部。
当时北平街头,第208师的招生广告是这样写的:“受训一年复员,保送国立学校,如继续服役以少尉军官任用。”(然而,派赴东北作战的青年军第207师役期为2年。)
可在受训一年期满前夕,蒋介石于1947年7月4日颁布所谓“动员戡乱令”,并宣布第二期青年军延训3年。既未复员升学就业,也未依当初承诺以少尉军官任用,许多受训学生因此不满出走,另投他处。
1947年11月,时任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在北平西苑营区校阅整编208师,并主持授衔新师长段沄。段沄接任师长后,积极训练各级军官战术指挥能力与士兵战斗技能。
▲段沄(1905-1954),黄埔四期步兵科出身。历任连、营、团级指挥,抗战爆发前任陆军第52师154旅少将旅长。抗战爆发后曾前往“陆大”深造,后跟随第37军军长罗奇开赴前线。1944年12月调往有着“赵子龙”师称号的第95师任师长,后赴越南、台岛两地接受日寇投降。1946年9月,因率第95旅在胜芳、固安两地攻坚战中战胜我军,被人冠以“华北赵子龙”称号。1948年9月授中将军衔后,率第87军参与塘沽战役,后因“救驾”蒋介石被委任台岛防卫副司令,1952年因“知匪不报”入狱,后遭枪决
同年12月,第208师再增编第3旅(旅长周雨寰),成为3个旅9个团编制(新编第9团驻青岛),至1948年7月,全师总兵员数达13495人。
整编第208师进驻河北后,以训练为主,只担负有限度的地方绥靖与交通线维护,没有大规模作战经验。因为第二期青年军召训目的是收容、培育知识青年,储备建设干。,然而战局逆转,导致青年军各师依次投入作战。
“民国”37年(1948年)1月,“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整编第208师被纳入战斗序列,同时负责北平城防及要点守备,从此成为战斗部队。此外,第208师下辖的622团与战车第3团组成“步战快速纵队”,负责北平周围100公里内之机动打击。
▲1947年12月,允许整编第208师第3旅在山东青岛“收容”青年的相关档案文献
首战
在此之前的1947年12月,第208师就已经开始扫荡、清剿北平近郊宛平县门头沟附近山区的解放区。门头沟为煤矿产区,所产煤矿供北平石景山发电厂及民生使用,为保证供电,第208师第1旅第2团、第2旅第5团,在此地区前后作战4个月,大小战斗10余次,也是第208师首次团级别战斗,至1948年3月初,据称其战绩“已将盘踞在此处的数千**击溃”。
1948年8月,第208师第3旅第7团奉华北剿总之命,在北平近郊担任傅作义总司令所创“一点歼灭战”战法的实兵、实弹演习示范部队。
1948年9月,蒋介石下令各整编师扩充为军一级部队,整编第208师随即扩编为第87军(代号“长江部队”),隶属“华北剿总司令部”(总司令傅作义)。师长段沄升任中将军长,所属3个旅依次扩编为新编第33师(师长陆静澄)、新编第34师(师长王永树)、新编第35师(师长周雨寰),每师辖3团为1至9团(第9团驻青岛),全军近23000人,仍负责北平近郊绥靖,曾在石景山等地与敌发生小规模战斗。该军年度校阅成绩优良,为全国陆军之冠。
9月19日,我华北军区第3纵队所属500余人,围攻北平西南平汉铁路在线之窦店、良乡,切断平汉铁路交通。第87军下辖新编第34师(原208师第2旅)奉命配属铁道兵中队出击,20日清晨分别由长辛店、槐树岭出发,沿途排除我阻援部队的攻击,下午3时抵达时窦店已失守,新编第34师直扑窦店,激战3小时后收复失地,并解良乡之围。
同年10月,第87军又将3个师的番号依序改为220、221、222师,所辖9个团番号也依序改为658至666团。驻青岛的第666团后改为独立第6团(所谓的“青年军教导团”),1949年5月该团,在浙江石浦归建,恢复87军222师666团番号。
血战塘沽
同月,87军东调为北宁铁路西段之守备,掩护平津都会区,军部驻唐山,原北平附近防务则交由从宝岛整训完成的青年军第205师接手。
1948年底时,东北战局已定,11月初,辽西会战(我方称之为辽沈战役)兵败,40万精锐尽失。而林彪的四野80万大军进窥华北,伺机入关,聂荣臻华北军区的2个兵团则东进夹击。“华北剿总”则以3个兵团、13个军42个师50余万人,以承德、张垣、天津、保定为四个顶点,沿铁路作辐射状布防,第87军位居防线东端,以滦河(距山海关110公里)为第一线,段沄军长下令炸断滦河铁路大桥阻断我方交通路线,在唐山周围要点开挖深宽各6公尺的壕沟,并沿北宁铁路构筑防御阵地。
▲1948年10月,在东调唐山之前,由台岛方面组成的“慰问团”曾前往第87军的驻地进行慰问活动
11月下旬,东北的四野兵分三路越过长城,入关与华北方面的我军部队分进合击,平津方面陷入被百万共军分割包围险境。12月10日我四野第9、10(亦有资料称为11、12)两个纵队经山海关直逼唐山。
“华北剿总”急令87军收缩防线,连同交警两个总队(配备铁道装甲车)与地方保安团撤往塘沽、大沽口,以保住华北方面东撤的出海口。14日,我军杀至,第221师担任87军后卫,663团指挥工兵炸毁金钟河铁桥,662团则在芦台、汉沽,两团沿河岸与我军交战,掩护军主力撤退;220师660团在八亩(土宅)被我军包围,遭到我军缴获的美制大口径榴弹炮轰炸。该团突围时留下第1营掩护,导致该营覆灭。
平津会战中,华北方向的蒋军北上、南下均为我军所阻,仅东、西两端还有回旋空间,而我军视图重演辽沈战役中关门打狗的策略,准备分割包围蒋军的残存据点,先攻西端的张垣,切断蒋军西撤之路,再打东端的塘沽,阻止蒋军自海上逃脱,最后再解放被孤立的北平、天津两座大城。
12月上、中旬,彼时蒋军防线西端的第35军、暂3军先后被围、中伏,新保安、张家口也为我军所占,向西出路已断。
塘沽、大沽口东临渤海,地形为海河冲积平原,河渠交错盐田密布,虽12月寒冬亦不结冰,步兵无法徒涉,有利防守。87军撤至塘、大后,全力进行战场经营,在一片平野的盐田上修筑工事。220师体恤官兵日夜备战构工,将每人每日主食标准从24两增加为32两,但市面无菜可买,大多以罐头、虾酱配饭。
▲塘沽简图
▲摄于唐山的87军属工兵营2连3排全体官兵的纪念留影。尽管被扩编为军级单位,但该部仍以“青年远征军”自称
▲我方所绘制的平津战役要图
▲此为蒋军新港附近陆军第九十五师防御配备要图。原图注释:12月15日,独立第九十五师奉令全部集结新港,担任核心阵地守备任务,依地形与兵力,策定守备计划做缜密之部署,所属各部第二八三团、第二八四团、第二八五团昼夜构筑工事。第九十五师防御大抵以盐警营房为界,以东之线由右地区队即第二八四团及第二八五团第二营一部防守,右地区队前线即大十字路口、大九道沟之线则由第二八五团第二营一部防守,至于盐警营房以西,经于家坟至大沽轮船公司之线由左地区队防守,该师余部则在铁道线至海河间固守。
塘沽、大沽口布防不到10天,前哨据点已与我军交战。12月20日拂晓,我军在火炮掩护下,攻击第220师与交警总队防守小夹道的盐田长堤防线时,交警总队阵前起义,原准备与其防区交接的第220师658团1营猝不及防,导致防线被破,致使该团2营陷入苦战。双方战至中午,全营800官兵仅存150余人撤回预备阵地。
12月22日,我四野之第2、7、9纵队共10个师及炮兵纵队对塘沽、大沽口守军发动全面攻击,以关闭蒋军东撤出海的最后出路。23日,我军进攻海滩地带及新河车站,遭敌猛烈反击,付出2000余人伤亡的代价后暂时撤退(对岸宣称);24日,我7纵75团进攻大沽口,敌第87军官兵顽强抵抗,宣称歼灭1200余人,使我第75团全灭。
而我7纵21、22师集中兵力,以人海战术及缴获的敌军炮兵支持下,猛攻塘沽港区,两度突破蒋军防线,迫使段沄亲临第一线督战,指挥其预备队逆袭,并在其海军舰炮支持下击退我军
彼时,我9纵同时对海滩车站红楼、万年桥、大梁子一带发动攻击,87军第220师固守阵地不退,在其海军舰炮支持下歼敌3000余人(对岸数据),其海军六号炮艇更突入河道,近接支持友军,致使我第25师高级指挥官多人伤亡,不过第220师伤亡亦重。这也使得我方后来改变策略,于1949年1月13日集中5个纵队猛攻天津,仅用3天便夺下该城。
自12月10日与我军接战,以第87军为主的塘沽蒋军总计坚守了36天,但困在北平,身为“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却已和我方秘密接触,准备战场起义。段沄只能请示南京方面,随奉令率第87军及其他部队登舰撤离。
段军长当机立断,“民国”38年(1949年)1月16日趁天津我主力尚未回攻塘沽,留置3个营(222师664团第2营及独95师285团第3营,另一营待考)为掩护,借黄昏夜暗各师各团梯次登上驳船,到外海后转乘7艘(一说8艘)中字号登陆舰(LST)顺利撤出。但因未妥善安排掩护部队撤退船只,担任后卫的664团第2营有数百官兵被我俘虏
▲蒋军海军协防塘沽以及掩护转进相关示意图。原说明为:1949年1月16日14时,独立第九十五师奉命坚守原阵地,掩护第十七兵团主力撤退。16时许,敌第四十九军(即第十二纵队)主力,挟大小口径炮30余门,倾全力向熄烽堡、变电所、新河车站附近、新河材料厂亘西厂村全线猛攻,19时顷,独立第九十五师全力奋勇逆袭,当将侵入山东路西厂村敌军击退。
是时第十七兵团主力业已安全离港,掩护任务亦告完成,乃趁敌攻势顿挫之际,将独立第九十五师主力撤至海军码头,搭乘预置小轮撤退。惟当时与敌胶着战之第二八五团2个营,正与敌进行巷战,又受东、西大沽敌密集火力急袭,伤亡甚重,17日1时许,除一小部得以安全退出,乘最后留置的拖驳船离港外,其余生死不明。塘大战役,至此告一段落。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宣布战场起义。而第87军也是蒋军方面在华北战场唯一能保持原建制脱离战场的军级部队。
塘沽数万蒋军挤在7艘中字号上南撤,2天后暂停长山八岛卸下部分单位,再停青岛补充油料淡水后出发往南。此时正值冬季,狂风巨浪船行缓慢,舱面甲板官兵在零下温度风浪中席地而坐,舱底挤满的官兵却闷热到中暑,晕船呕吐苦不堪言,前后8昼夜,1949年1月24日终于抵达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