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广州美术学院“987口述史工程”采录成果的节选。 “987”指90、80、70三个年龄段的广东美术界长者,项目在以广美李劲堃院长兼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实施。
潘绍棠,1929年生人。雕塑家,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学报常务副主编、副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壁画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委员会副会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哈尔滨艺术学院雕塑专业讲师,广州岭南美术专修学院副院长、雕塑专业教授。
受访人:潘绍棠
采访人:梁志钦
摄影:李宇强
采访时间:2018年5月19日、20日
采访地点:广州白云区荫远艺术公司工作室、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潘绍棠老师家中
徐悲鸿的“特长”
解放以后填写干部登记表,干部登记表里面有特长一栏,你猜一猜,徐悲鸿在特长这一栏写的什么东西?他没有写自己是画家,也没有写自己是教育家,他写的是能识别美术作品之优劣。他评价老师、学生,主要是看他们的作品。有些学生入学的作品非常好,他就在那个画面上写几个字:“此乃杰作也。”我们上课的时候,他到教室去看我们画素描,非常关心学生。考试的时候,也都是他亲自来判分。考完了以后,他就来看,这张画拿过来,表示及格了,没有拿过来,就表示不行了。所以我们在大礼堂窗户那儿一看,自己画的素描被徐悲鸿拿过来了,就说明自己入围了。
20世纪40年代末,徐悲鸿向友人展示讲解自己的作品
编辑《世界雕塑全集》
我(编书的)有些东西是通过一些国外的朋友找来材料,另外美院有个图书馆,大部分利用图书馆里面的资料。这里面涉及到外语,我能够用日文来看,但是我英文、法文不行,所以,我就请了中山大学的一些外语老师给我翻译,翻译这些外国的文章。这套书发表了以后,引起了全国性的影响,全国的雕塑家几乎每人都买了一套,潘鹤也买了这套书。河南出版社再版了好多次。我有一次去参观美术工厂,那里的工人就拿这套书在地上来参考。应该讲,我到广州美院后做得最有影响的活动,就是编了《世界雕塑全集》。我觉得从事雕塑艺术跟绘画不同,雕塑艺术的难度比较大,它的条件性比较强,做一个雕塑就需要铸铜,需要打石头,它的任务不是一般的艺术所能够做到的,所以雕塑在造型艺术里面,它是“重点艺术”,纪念性的艺术,永恒的艺术。现在咱们一提起希腊,没有绘画就是雕塑,罗马时代也是雕塑和壁画,壁画离不开建筑,建筑也是历史比较久的,所以,我认为雕塑艺术它是永恒的,永久的,由于它材料的关系它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阳光下,也可以任何场合存在,所以雕塑艺术它有它的特殊性,就是它的永恒的时间性。展翅,63×63×102cm,不锈钢,1988年
雕塑的材料,用大理石用青铜,青铜千年坏不了,所以,中国兵马俑它是陶的,现在我还用陶瓷来做,就是说它不怕水、不怕阳光,时间比较久。我认为雕塑艺术它是永恒的永久的纪念,它适合表现纪念性的题材,就是这样。长寿的人不能消极,不能没事干,不能累着,要动脑,要考虑问题,我也是画一画,我这两天也是要变一变,就是这样子,一定要这样子,所以过去传统讲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的。2020年,潘绍棠(中)与曹崇恩、潘映雪在展览现场合影始终喜爱现实主义
我觉得现在的美术受现代思潮的影响,很多人就走这些东西,我不太喜欢,我还是喜欢表现丰富多彩生活的现实主义的作品。这是我个人的感觉,我不喜欢花样很多的,变形很复杂的,我个人是不喜欢,也不搞的。
卧女,57×22×14cm ,陶瓷,2013年
先驱者,65×32×105cm,青铜,1981年
头像素描, 51×38.5cm,素描,1983年头像素描, 49×37.5cm,素描 ,1978年
老人23×18×40cm 陶瓷 潘绍棠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