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植煌:年画艺术是珍贵民族文化遗产丨有温度的美术史之五十六

文摘   2023-03-31 12:00  

本文为广州美术学院“987口述史工程”采录成果的节选。 “987”指90、80、70三个年龄段的广东美术界长者,项目在广美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由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实施。


洪植煌1939年11月出生于广东汕头市,籍贯广东潮安。1955年~1959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专业学校,1959年~1964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科专业。曾任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衡阳市美协常务副主席、衡阳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湖南省衡阳市书画院院长、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潮人海外联谊会艺术委员常务理事,广东省潮人海外联谊会潮联书画院副秘书长,广东省版协年画艺术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名誉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受访人:洪植煌

采访人:黄伟哲、黄富源

摄像:尹建海、黄治源、易洲杰

照相:尹建海、黄治源

录音:黄伟哲

采访时间:2022年3月25日、26日

采访地点: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





采 访 现 场 








访 谈 节 录 



押运南迁的火车,摇到广州
广州美院南迁的时候,班主任就找到我们大概10位同学,“你们10个人跟着火车押运”,因为美院包了一列车。那个时候火车很慢,不像现在的快车,(那个时候)很慢的,摇啊摇,摇到了广州,后来美院有一部汽车,来接我们。到了一看,广州美院是在黄土地上盖起来的,周围是田、黄土,我画了一张水彩,广州美院收藏了。

广州美院(现珀丽酒店前)的小溪,水彩速写,1958年
当年我看到美院,周围是这个样子的,一片黄土,加上一点点土坡,一点菜地,昌岗大道不像现在这么繁华,是一条小溪。水彩画中的广州美院的右边是这个样子的。当时押运的时候,反正就是跟着列车走,一到了以后见到这个情景,想到广州美院建在这个地方。胡一川院长后来跟我们讲,为什么建在这里?因为这里有两块绿颜色,一个是中山大学,一个是我们这里,背后是晓港公园,所以美院就建在这里,一看好辽阔,前面都是美院的,马路对面也是美院的,现在广医二院也是我们美院的,老师们的宿舍在美院对面的马路这里。
临摹敦煌壁画

1981年,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为了研究敦煌,就特地派五位画家前往敦煌,任务很明确,研究敦煌艺术。所以1981年我就专程到敦煌,当时的所长段文杰、常书鸿来接待我们,“你们到敦煌来,我们很高兴地接待,敦煌这个地方很干燥,你们做个实验,现在可以拿一块饼干丢到敦煌的门后面,你们走的时候饼干还是脆的。”段文杰所长还说:你们做个试验,到敦煌拉肚子三天,固定的,你们来了以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可能会拉肚子。”这是给我们的提示,果然拉肚子三天,第四天就好了。

1981年,洪植煌在敦煌留影

临敦煌莫高窟北魏四菩萨像,49×64cm,1981年

我在洞窟里面差不多20多天,每天都是一个人在个洞里面,现在都不给你看了,只有高科技的东西给你看。我是在洞窟里面,对着壁画零距离临摹。我画册里面的东西很宝贵的,都是原作,这是别人没有的。临摹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临敦煌莫高窟唐代菩萨像,102×64cm,1981年

我的临摹时间,每天很艰苦地过来了。每天早上吃了早餐之后,带几个馒头和一杯水就进洞窟了,因为敦煌只有每天上午10点钟到下午3点钟,这段时间可以画画、可以看到东西。不能打电灯,不能光照的。在洞窟里面很珍惜每分每秒,上午10点钟太阳光从洞窟外面射进来,就靠这个光,射进来之后反射到洞窟里面,3点之后太阳下山了,洞窟就暗了,所以珍惜时间,画了敦煌的璧画原作和大量敦煌速写。当这批原作装裱时日本人看到了打电话出重金要收藏这批作品我拒绝了!因为这个是民族艺术,很宝贵的,有点像文物一样,而且我也不是为了钱而画的。我说不卖的,我存着,现在都存在我自己的手里,没有卖一张,因为这个越来越宝贵。

临敦煌莫高窟唐代菩萨像,108×61cm,1981年

同年赴新疆喀什采风,前排右二为洪植煌

维族长老,56×42cm,1981年

擦笔年画的方法

画年画,没有掌握它的方法是不行的。我曾经专门到上海学习擦笔年画,它是怎么画的呢?稿子完成以后,用烫金粉擦成素描效果,衣服等所有的东西都是很细的、立体的,质感很强。要擦成素描效果,画在水彩纸而不是宣纸上,这样看起来好像是一张黑白素描,然后用幻灯画颜色和透明颜色渲染覆盖加工。不能用不透明的颜料,一定要透明,一透明以后,素描效果和微妙的色彩感就显现出来了,年画是这样画出来的。如果没有掌握这个方法的话,学生都会问这张画怎么画出来的?又不是国画,又不是油画,又画得这么细腻,其实就是这样画出来的。这个方法就像我们街上的烫金像,像照片那样的效果。
爱孩子 爱明天,103×76cm,1991年
……关于年画艺术,我认为是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可能不久以后又会兴起。以前大家贴年画,有段时间大家挂明星的头像、明星的挂历,现在好像挂历也慢慢地被代替,好像表面上冷下来了,但是年画作为艺术来讲是永恒的。前不久我看到中央电视台重新播年画,我认为将来年画还会振兴,再把代表民族艺术、民族自信的东西恢复起来。

年画《观新居》局部

年画《快乐的节日》局部



作品欣赏




日记,120x67cm,1964年

观新居,125×76cm,1984年
全家福,94×68cm,1984年

越秀璀璨 祝福祖国,173×93cm,2019年

中国龙,150×136cm,1999年

同饮天山水,190x92cm,1982年

李白,80×53cm,2003年

牧羊女,98×58cm,1990年

天使之歌,166×197cm,2003年

大国抗疫 大爱人间,174×93cm,2020年

敦煌舞,82x70cm,2006年 


图、文: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

编辑:王琳

核稿:许珍 

审定:黄富源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
袁浩:艺术不能没有生活丨有温度的美术史之二十九
柳礼桂:帝国主义给我的第一个教育就是轰炸丨有温度的美术史之二十八
武曼琳:武大姐来了,要给大家办好事丨有温度的美术史之二十七
潘行健:在中南美专附中不仅要读书、画画,还要跟社会在一起丨有温度的美术史之二十六(上)
潘行健:我所理解的现实主义丨有温度的美术史之二十六(中)
潘行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丨有温度的美术史之二十六(下)



广州美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为广东省委宣传部与广州美院共建单位,主要职能在于积极发挥广东美术“智库”作用,以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为重点,开展科研工作,通过进一步集聚近现代美术研究资源,力争使广东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重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