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记者屈菡:
2009年春节前,《中国文化报》曾在北京图书大厦对数十位不同工作、不同年龄的普通读者进行了采访调查,有40%的被调查者生活里没有任何美术作品,原因是不了解美术或不感兴趣。60%的拥有书画作品,其中1/3的人表示美术作品是朋友送的,而且他们表示自己不会购买;1/3是自己买的,以装饰房间的印刷品居多价格在100-500之间。也有一小部分购买画院画家的,价位在1000-3000元;另外的1/3是对美术有所了解的,自己会买画也会创作。1/3是自己买的,以装饰房间的印刷品居多价格在100-500之间。也有一小部分购买画院画家的,价位在1000-3000元;另外的1/3是对美术有所了解的,自己会买画也会创作。
我想就美术与大众生活的关系提几个问题,请梁先生解答。
1、请您参考以上数据,分析目前美术与大众生活的关系?这种现象正常吗?
梁江: 你们做这样的社会调研很好,很鲜活也很有趣。这样的结果,应当说很正常,并非出人所料。在北京图书大厦的调查,所得只是定点、定向的局部数据,所了能到的是都市“读书”人群的意趣。更全面准确的数据,可能需要采取抽样的方式,在更广范围针对“大众”的不同阶层和群体而采集。也就是说,目前这样来谈“美术与大众”,会有很多猜想成份。另一个问题是,“美术”与生活的关联是多样的。比方实用美术、环境艺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大都已与“大众生活”融为一体。以书画作品形式出现的,其实只是“美术”不太大的局部。再说,书画作品主要作用于人的精神需求,并不是大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人的精神需求又是多指向多渠道的,都对书画作品有直接诉求反而不正常了。
2、在有画的家庭中,一部分人为了美化环境购买了装饰画,这属于艺术行为吗?
梁江:这是喜欢艺术,有文化素养的行为。而这又是生活到达一定水准才会出现的。没有达到物质诉求的基本线,不会想方设法美化环境。应当承认不同人群的文化差异,还应当尊重不同人的不同口味和爱好。我想,购买装饰画、印刷品与购买书画原作,差别大的地方恐怕主要在于消费能力罢。
3、有些人表示不了解、不喜欢美术作品,除了兴趣因素外,有没有其他的社会因素?跟美术教育普及程度较低有关吗?
梁江:美术的教育和普及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喜欢音乐、喜欢体育或旅游与喜欢书画是一样的,不需要也不可能让大家走独木桥。我在前面说过,书画作品主要作用于人的精神需求,这就意味着,随着社会物质充裕,生活水准提高,人的精神诉求也会变得更高端更多向,以后人们对美术以及其他文化艺术门类还会有更高更多的要求。我们应当努力在新的高度适应和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4、追根溯源的话,古代人们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是怎样的?
梁江:马克思主义有关物质生产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论述很精辟,早已为我们作了解答,其他哲学流派尚没有更好的诠释。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历来是有机的,互动的,但文化的发展不可能超越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5、国外家庭中的艺术普及率是怎样的?与我国有什么不同之处?
梁江:西方发达国家有所谓中产阶层,如果拿来与我们的一般家庭比较,或许他们享用的艺术资源更多。但是,国外似乎也没有中国式文人雅集、兰亭赋诗式之类的盛事。由于各国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差别太大,似乎难以直接拉在一起比较。
编辑:王琳
核稿:许珍 黄富源
▶ 点击查看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