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洞察㉛|从街头到云端:广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引擎

学术   2024-09-25 22:49   广东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点明了文创产业数字化的发展大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更是将其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

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文化创意产业正大踏步迈入数字时代,文化内容生产与数字场景应用正深度融合,呈现不可阻挡的数字化趋势。广州市亦正在实施“文化创意产业链数字化提升行动”,重点着力于“优秀文化资源、文化创意企业、产业园区数字化”三方面。



01


从街头到云端

“贸-工-技”的40年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各文化时代均走在潮头——城市里曾活跃的街头文化活动为云端产业埋下了腾飞的种子。数字化浪潮下,文创产业插上数字翅膀,广州繁荣的街头文化蝶变为云端产业,在海内外大鹏展翅、行者致远。

上世纪1980年,叫好又叫座的音乐茶座成为全市餐饮空间的娱乐标配,孵化众多知名流行歌手。彼时广州70家音乐茶座总收入即达2000万元(1984年),推动广州成为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先驱。

上世纪九十年代,源自千年商都的独特商业文化,碰撞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起步浪潮,促使广州电脑产品代工的兴起,成为全国计算机制品流通源头之一。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催生了天河“五山科技街”电脑配件贴牌加工,电脑、机箱、显示器支架等从此供应向全国。同时,大批代工公司纷纷成立,以代工国外软件和音像产品为主要业务。贸易与代工为广州数字创意产业积攒了原始资金,使其在广州生根发芽。

进入2000年,加入世贸带来的市场开放机遇,碰撞网络技术腾飞激发的创新思潮,促使东郊工业园产业升级换代,羽化成蝶为“中国游戏第一街”科韵路。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广州率先开放整个文化市场,大量欧美、日韩等地的文化产品由此涌入,并转向内地输送。在石牌城中村逼窄的居民楼里,音像制品和软硬件的仿制品开始出现;在天河工业园老旧的写字楼里,小型游戏工作室扬帆起航,科韵路由此迅速崛起为广州游戏产业的大动脉。


天河软件园科韵园区

图源:课题组自摄


21世纪10年代,源自政府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碰撞数字技术深度发展的科技潮流,推动广州游戏、动漫、数字音乐三大云端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政策性谋篇布局有力支撑起广州数字文创产业的繁荣,2021年,广州游戏产业营收额占全国约36%,动漫约占20%,数字音乐约占25%,更有企业、作品、人才等多维优势,彰显文创先锋实力。尤其是网易、三七互娱、奥飞等一批优秀文创企业逐渐成长成型,不断实现数字化技术突破,孵化出众多创新数字文创产品。



三七互娱的成长历程


三七互娱从街头码农团队起步,成长为国际游戏巨头。2011年,三七互娱依赖科韵路游戏产业与人才基础,选址科韵路数码港低地租旧厂区,靠做网页游戏中间运营商起步。后因企业规模扩大,逐步新增租金翻倍的粤韵庭园与员村百合园办公场所。在资金实力更为雄厚后,逐步走向更高层级的城市空间,买下多层金融城东区甲级写字楼办公用地,并于近期在琶洲西区建设企业总部,与其它文创企业总部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为广州文创标杆型头部企业。



02


要素驱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引擎


文创产业具有重创意、轻资产的特征,其主力军是中小微企业。人才基础、生产成本城市的包容性三大关键因素贯穿了文创产业发展始终。广州人才基础厚实,有多梯度、低成本的创业空间和优质的公共配套,国际化程度高、包容性强。这些条件都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

“艺工融合”型人才基础厚实。广州的人才数量在艺术和技术上均占据优势,美术类、音乐类与信息类人才实力在全国排名前列。近年来,广州数字人才在信息技术行业中的占比持续走高,Web开发与图像设计等发展迅猛,软件与IT服务全球领先,培育出一批“艺工融合”综合型与数字技术领先型人才,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多梯度、低成本的创新创业空间提供企业发展保障。广州形成三级成本梯度:各旧厂与非正规空间租金低廉,成为初创型和小微型文创企业的首选;科韵路、环五山等区域的普通写字楼,为成长型文创企业提供更稳定和专业的办公环境,尤其是天河软件园科韵分园1999年提出免租政策,推动企业数量三年膨胀十倍,培育出了网易、酷狗等龙头企业;在琶洲等地的甲级写字楼,则是行业领军企业和国际化文创企业总部的聚集地。


国内主要城市文创产业生产成本对比图

图源:课题组自绘


众创空间激发灵感碰撞与创意火花。广州拥有众多创意产业园,打造出一批知名众创空间。如T.I.T创意园的“CCiC联合文创”、羊城创意园的“广州创新谷”和南方传媒文化创意园的“广州极地创新中心”等高知名度众创空间。创意产业园提供舒适的功能空间、便捷的配套设施,成为吸引文创人才入驻的利器,推动创客将创意转变为落地产品,极大助力文创企业孵化。



03


集群特征

文创产业集群化的空间特征


广州多梯度低成本的生产空间供给,充分保障文创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各类型文创企业由此逐渐演变形成三类集群分布。


马歇尔式集群

以科韵路、番禺万博、天河软件科技园为代表,中小微企业集中分布。例如万博1平方公里内集聚了津虹传媒、欢聚时代等约200家中小文创企业,催生了YY直播、Likee、HAGO等直播平台。


轴轮式集群

以一个或几个垂直一体化大企业为中心,周围环绕较小、较弱的供应商。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为代表,周边1公里分布着南方新视界传媒、广东分视传媒、广州百森传媒等一系列传媒公司。


战略区式集群

以实施城市战略为目标,由政府主导引入一系列总部企业,营造城市高端形象。以琶洲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为代表,通过资源倾斜的方式吸纳了腾讯、阿里巴巴、YY欢聚、三七互娱等龙头企业总部。


广州文化创意企业空间分布图

图源:课题组自绘



04


集群发展策略

一对关系、两大梯度、三对融合


(1)理清一对关系

文创产业门类多,融合性强。在以数字化为核心发展的当下,产业发展的特征更多体现在B端(企业端)和C端(用户端)

其中,B端以内容生产的企业为主,他们关注是成本和效率,具体而言就是人才、成本、交通、配套、政策等要素。C端以广大消费者为主,他们关注的是文化产品好不好看、好不好玩、是否有趣。C端文化消费和文艺表演的热闹是产业发展的表征,而B端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和优秀的企业则是产业繁荣的基础。


数字时代文创产业链呈现B端直面C端特征

图源:课题组自绘


面向这一对需求,文创空间可主要划分为三类。

其一是文化生产空间,主要分布于市级公共中心周边,沿轨道站点和结构性干道布局,同时保持和高校院所的紧密联系,典型空间如科韵路等。

其二是文化商业空间,与市区级商业中心、旅游景区的分布高度重合,表现出明显的文、商、旅融合特征,典型空间如北京路等。

其三是文化演艺空间,在城市中主要与政府配套的剧院、博物馆、文化馆等紧密结合,典型空间如广州大剧院等。

目前,广州的文创空间以前两类为主,文化演艺空间已具备多个单点文化设施雏形,但尚未形成连片文化艺术区。


(2)保持两大梯度

广州众多文创企业中,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主导,不同规模企业有着不同的空间需求,因此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梯度化空间供给策略。

在城市中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梯度结构,促使文创产业从城市中央活力区向城市的次级活力中心、副中心和外围增长极适度转移集聚。

城市发展导致低成本空间难以避免地有所减少,中小文创企业创业难度加大。因此需要形成城市中央活力区、次级活力中心、副中心和外围增长极相结合的多成本梯度生产空间,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实现低成本空间的持续供给,保障文创产业生产空间的有序转移。

在城市中心地区保持多成本梯度生产空间供给,助力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一方面要保障一定规模的免租低租型产业空间:政府利用手中控制的物业、旧工厂等提供低租产业园;同时促进市场补充一些低租产业空间,为起步型中小企业提供每日每平米不超过2元的办公场所。另一方面,着重打造标杆型产业空间,通过政府规划引导,形成标杆型产业园和总部集聚区,满足龙头企业发展需求。


广州文创产业“钻石形”多层级空间网络图

图源:课题组自绘

(底图来自广东省公共地图服务系统,审图号粤S(2022)071号)


(3)做好三对融合

  数实融合:促进云端技术与文化产业内容深度融合,打造无限链接的云端生态

以IP为核心,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借助云端平台将文化IP转化为多种形态的产品。

充分发挥广州实体制造业优势,建立“制造+创意”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搭建“文创商-制造商”的紧密合作桥梁,打通创意形成到生产落地的全流程通道。促进文创产业和制造业的融合,为VR、玩具、服装等广州优势实体经济增加文化属性,提升产品品牌价值,促进文化消费。


  数货融合:促进云端交易与街头实体供应深度融合,打造无缝衔接的制造网络

发挥广州的物流与供应优势,搭建一个高效、智能的云端交易平台,涵盖数字文创产品的展示、交易、支付等功能,深度整合广州批发市场的供应链资源,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平台依托广州强大的物流网络,提供快速、准确的配送服务,将云端交易与街头实体供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线上选品、线下体验、快速配送”的闭环模式。


  数场融合:促进云端文化与城市实景空间深度融合,打造无边沉浸的现实场景

打造场景性全景覆盖式沉浸。充分发挥广州游戏和动漫IP优势,携手长隆等游乐园打造中国版“迪士尼”、“环球影城”。利用街区布景复刻游戏地图或动漫场景,全景覆盖重现原作设计,打造主题商业综合空间。推动VR、AR、MR等扩展现实技术在文创活动中的运用,结合各类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技术性人景沉浸,实现文创活动体验中的数实交互。



结 语


文创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将极大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

我院作为专业技术智库,长期以来跟踪广州文创产业发展趋势,领衔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链课题研究,发挥规划技术支持、空间数据支撑、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城市空间设计等优势,大力助推广州文创产业创新升级。



供稿|规划设计一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万亿光伏产业链转型周期,广州如何“追光”?


耕耘都市农业,共富广州乡村!广州都市现代农业链“五新”齐发


随风潜入夜,“购物”细无声——新零售催生零售产业的“无界化“终极形态



广州市规划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具备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景观、岩土工程、工程咨询与管理6大专业,拥有34项甲级资质,兼具规划、国土、测绘三大甲级,是产学研一体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