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设计

学术   2024-09-11 17:01   广东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由香港科技大学和广州大学合作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获批设立的第一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同时也是《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后落成的首个重大项目,南沙区的首所高校。项目于2019年9月动工,2022年6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并启用,同年9月正式开学。
学科学术架构方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枢纽”(Hub)和“学域”(Thrust)取代传统的“学院”和“学系”,课程设计围绕讯息、功能、系统、社会四个枢纽定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与香港清水湾校园可谓相互补足。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由KPF事务所、我院及ARUP等国际知名设计事务所合作组成联合设计团队,我院作为联合设计团队最主要的境内参与方,院多专业全程参与从总体规划、方案创作至初步设计阶段工作。


项目概况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选址于广州市南沙区盛枢纽片区西北角,位于京珠高速以东,庆盛大道以西,东涌大道以北,规划一路以南。项目占地约11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3.6万㎡,功能包括、教室、实验楼、图书馆、运动场馆、行政办公用房、宿舍、师生活动用房、会堂、后勤及附属用房等。


项目区位

图源:合作设计单位KPF设计文本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区位

图源:自绘,底图源自《广州南沙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港科大清水湾校园秉承“一体两园”(同一个校园的体制,同样适用于两个校区)精神,确保两校区共享的公共服务部门、中央科研平台,以及教学和知识转移资源能一体化和发挥协同效应。同时,以成效为本的管理、最少的资源和最高的工作效率为两个校园师生、校友和社会提供最适切的保障和服务。


上: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区的火鸟日晷雕塑

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火鸟日晷雕塑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官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总体布局


项目南侧有已建成的地铁站与规划中的地铁站,是基地的主要人流方向,因此基地南侧设主入口。基地东西南北边均有规划的城市道路,为方便从各方进入基地的人流,基地东南西北侧均设有次入口


校园总体布局

图源:与合作设计单位KPF共同绘制


考虑到基地南侧为主要人流方向,设计将基地的南侧营造活跃学生生活区,使学校和城市可以互动。
校园核心区位于基地中央,主要为科研教学交流活动,学生生活区与教职工生活区分设核心区南北两侧,使师生皆容易到达核心区进行科研教学交流活动。
基地北侧靠近沙湾水道以及校园内公共绿地,环境优美,布置为教工生活区,为教职工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运动区位于两个生活区之间,同时毗邻核心区,使得运动区与生活区、核心区形成“品”字结构,方便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余,方便抵达运动区活动锻炼。


校园功能分区示意

图源:本项目初步设计说明


设计中,将各分区围绕核心区展开,并与核心区紧密联系,凸显教学科研在大学中的重要位置,生活与运动围绕科研展开。核心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体育区、后勤服务区等周边皆预留充足的未来发展用地,为各种功能的扩展预留充足的发展用地。

核心区位于基地中央区域,结合校园主入口设置,由校前广场、行政办公楼、校园活动中心、学术研究中心、中央景观区、图书馆、东西科研楼等组成,形成由一个序列空间组成的校园主轴线。核心区是全校集教学、科研、图文信息、行政办公,内外交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校园综合体建筑群,各功能区围绕中心服务休闲区呈“翼”状布局,体量庞大但有序,紧凑高效,是实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交叉学科、枢纽型学院的空间载体


学术研究中心剖透视

图源:合作设计单位KPF设计文本


校园核心区鸟瞰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核心区夜景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核心区中庭

图源:自摄


核心区室内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行政办公楼呈“C”字型环抱校前广场,形成欢迎抵达的气氛。中央水景联系着核心区各栋建筑。轴线以横跨水系之上的图书馆作为收尾,也是核心区的聚焦点,是中央研究枢纽优雅建筑形态表现的核心。东西科研楼分立于主轴线东西两侧,通过二层连廊与图书馆、管理办公楼连接,围合限定出核心区的中心庭院空间。


行政办公楼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大学生活动中心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图书馆下水廊

图源:院项目组自摄


学生生活区通过不同的建筑形态围合出绿意盎然的庭院,从一个庭院到另一个庭院之间以舒适凉亭为过渡,建筑物一层的挑空层则提供活动灰空间。


学生生活区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教工生活区与校园核心紧密结合。建筑物群的布局以庭院、开放空间和人行道为脉络,围合成两个共享庭院,满足居民对聚会场所的需求。运河两旁的绿地除了保护宿舍免受洪水侵袭,同时亦是提供多元室外运动空间的社区公园,与校园的绿色环路相连,供单车使用者及行人使用。

运动区南侧与高街宿舍区形成一个景观绿化广场,可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运动区鸟瞰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运动区夜景

图源: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官网


后勤区三栋建筑通过位置及各自方向的精心设计,通过调整它们彼此的相对位置来分解体量比例,保持了进出南面运动区的景观和通道,并与进入北区教工宿舍的入口相连。


后勤区设计分析图

图源:合作设计单位KPF设计文本



技术特色


可持续设计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在第一天就实现了堪称典范的可持续性能,并且为实现大学未来几十年的长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可持续设计的重点是维护那些未来难以改造的功能,同时提供未来技术集成所需的空间供应和基础设施;可持续设计的关键是智能校园解决方案网络,包括对建筑物内部和周围能源、水、废弃物和环境质量进行计量和监测的基础设施。收集的数据将有助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优化相关性能、制定校园政策并创造行为改变,从而在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及“零环境影响”目标。


校园可持续系统

图源:合作设计单位KPF设计文本


海绵城市设计

对项目场地所在的建设分区,规划要求海绵城市建设应以“滞、蓄、净、排”等策略结合为主,避免过度填埋水面,加强管网、泵站的提升建设与管理,保证城市排水安全,避免内涝积水;完善雨污分流建设,完善污水管网等设施系统建设,削减生活污染等城市点源污染。

本项目充分利用地形、建筑屋顶、河漫缓冲带和公共绿地等场地,布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绿色屋顶等海绵设施,形成校园水量水质控制的雨水调蓄系统。


校园水系统

图源:合作设计单位KPF设计文本



结语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工程,在设计上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策略,广泛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布局精妙,功能分区明确,形成科研、教学、生活与运动和谐共生的生态校园。校园建成后荣获AIA Hong Kong Honors & Awards等多项国际大奖这不仅是对项目设计理念的肯定,更是对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空间、促进建筑美学与功能融合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

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部署与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典范,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南沙高等教育实力,更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支撑。


本项目获AIA大奖证书




方案及初步设计单位:KPF、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ARUP、MVA、JCFO、Jacobs、ASG、FMS、RWDI等



供稿|建筑设计四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快乐开学季,启航新学期——广州市花都区空港学校


融合岭南气韵的立体办公空间,激发未来产业创新活力


当法式浪漫遇见130年历史——沙面法国兵营旧址室内空间活化提升



广州市规划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具备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景观、岩土工程、工程咨询与管理6大专业,拥有34项甲级资质,兼具规划、国土、测绘三大甲级,是产学研一体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