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行”|城央湿地、滨海岸线、原生森林......广州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了这些努力

学术   2024-09-13 17:30   广东  
守护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息息相关,广州利用“山、水、林、田、湖、海”的自然生态优势,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广州把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作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奏响万物相融共生的绿色乐章,体现了全力守护绿色家园的责任担当,交出超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广州答卷。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Ecological 01

最生态的城央湿地公园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的承载地和供给区,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达1100公顷,是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保持最完整的城央湿地公园。海珠湿地被誉为广州市的城央“绿芯”,是广州市“山、水、林、田、湖、海”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了富集多样的鸟类栖息地。


图源:自绘


海珠湿地自建立以来,围绕着生态保护与修复,持续开展典型垛基果林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海珠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以“城央生命共同体”为设计理念,坚持“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修复四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潮汐促进水体循环、水质改善,以生物视角恢复和营造动植物生境,低成本解决城市内涝、热岛效应和污染问题,提升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共享生存空间。


(1)还通道于鱼


利用8种传统工艺疏浚湿地水系统,可收纳50万立方米的降雨,永续调节周边10平方公里内涝雨洪。将传统稻田中人走的“耕道”变成生物生存、隐蔽的“鱼道”,以潮汐补给养分,鱼类种类从36种增加到60余种,形成动物生活和通行的生态廊道。


图源:自绘


(2)还生境于鸟


海珠湿地位于国际水鸟迁徙廊道,设计围绕水鸟食、栖、安全、起降行为模式进行设计。在湿地为各类生物创造“食、住、行、游”四类场景,构建果、稻、虫、鱼、鸟城央生态链。


图源:自绘


基于水鸟行为模式的栖息地设计,4座鸟岛增加鸟类栖息面积22989平方米。


图源:自绘


根据各类水鸟的腿长、翅长定制5.3公顷水深合适,可安心起降的水鸟食堂,让海珠湿地成为国际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站。


图源:自绘



Ecological 02

最生态的滨海魅力岸线


海岸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福祉具有积极影响,全球有50%的人口生活在距海岸200公里范围内,约61%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来自沿海地区,沿海人口密度比内陆高2.6倍,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斯旺西大学的首席研究员汤姆·费尔柴尔德博士(Tom Fairchild)提出:“设计海堤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会给野生动物带来好处,而且还会让生活在海岸边或使用城市海岸线的人们生活受益。”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广州具有4000年的海洋历史,呈现从江到海、独具特色的“八门拥海”城市格局。南沙南部地区位于珠江出海口,拥有独特的沙田水乡风貌,区位景观条件得天独厚,是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水鸟迁徙通道。


图源:自绘


原有堤防建设以安全为主,生态性不足,工程化痕迹改变了水岸的自然形态。项目以沿海第一道堤防作为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修复的切入点,打造广州市最开阔的面海岸线最具活力的全民运动海湾,以及最具海洋生机的原真生态驳岸


(1)重塑水鸟的开阔岸线


结合栖息地、廊道、踏脚石、滩涂觅食带,以点带线恢复南沙重要水鸟生境空间。

构建滨海红树林生境,提升9个栖息地;通过原有堤岸后退,预留1000-1500米宽的水鸟迁徙廊道及生态缓冲区,优化3条水鸟廊道;新增1条景观中轴生态绿廊;在林带、树丛、河涌口等距离水鸟聚集区较近,且鸟类扩散能力范围之内,建设12个踏脚石;沿滨海堤岸新增滩涂觅食带,恢复沿海生态系统。


图源:自绘


(2)恢复原真的生态驳岸


生态堤建设以“海岸生命共同体”为核心生态内涵,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防护理念,通过多空隙的生态护坡,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灌木植被,有效抵御风浪侵蚀,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局部岸线,通过修建防沙滩、层层堆叠的岩石,营造近岸深水区,吸引海洋鱼类,增强了岸线海洋风貌。


图源:自绘


降低原有堤高程,形成双层堤岸。采用多级堤的断面型式,将旧堤挡墙上部拆除,墙前生态护脚营造近岸生境,墙顶布置一级平台,二级平台以上为滨海公园,与堤后的城市区域自然衔接。


图源:自绘


对旧堤挡墙加固,墙前深水区布置鱼槽箱,构建水下多空隙生境。两层堤间为下凹的海绵调蓄带,局部构建溪流或雨水花园,采用生态材料进行防护。


图源:自绘


(3)自然共享的运动海湾


旧堤驳岸为垂直硬化,岸面与水面间没有过渡,巨大的高差使得鸟类无法靠近饮水,水岸的生态效益几乎无法发挥。有调查发现,除水鸟对水体有显著的依赖外,部分非水鸟,如乌鸫、鹊鸲等也经常有用水梳洗羽毛等行为。

在生态堤的设计中,消解单一直线堤岸为适应沿海生态的曲线,采用自然式驳岸,有利于鸟类亲近水源,为鸟类带来更舒适的栖息环境。在此基础上融入皮划艇、帆船、跑步、攀岩、沙滩运动、足球、排球7种运动功能,海岸亲水带作为第一层堤,布置亲水步道和防沙滩,满足亲水、戏水要求,外侧布置防淤装置以防止淤积。


图源:自绘



Ecological 03

最生态的绿美原生森林


广州花都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多路并进保护生物多样性。

花都区盘活森林资源,提升森林质量,在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挖掘本土优势,以“原生森林、绿惠花都”为主题,建设“‘绿惠九龙·理想森活’花都生态价值实现示范区”的绿美示范点,通过提升森林质量,打造原生多样森林,融合森林提质和森林社区服务,不断推动绿美花都高质量发展。


图源:自绘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植物群落与鸟类密度及多样性有一定关联性,正在花/果期的植物往往更容易吸引鸟类,如铁冬青上时常观察到在取食果实的红耳鹎,悬铃花上常观察到叉尾太阳鸟吸食花蜜,枕果榕上常观察到大拟啄木鸟、乌鸫取食果实等。取食是鸟类很重要的一种活动行为,食物来源是鸟类分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对其生存和繁衍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丰富的鸟类食源植物通常更能吸引鸟类前来栖息。


图源:网络公开资料


示范区以“一径六森林”为总体格局,“觅源森林”以绿为基底,局部种植原生多彩、引鸟树种,点缀“春有嫩如叶、夏有浓翠、秋有硕果、冬有落叶”的特色,形成春天有木荷、五列木、润楠属及软英红豆等春色树种,夏季林冠层浓绿,秋季有铁冬青、大头茶彩叶、彩果,冬季有南酸枣落叶的林相景观。


图源:自绘


“大径引鸟森林”培育荷木等大径材,丰富竖向森林植被群落结构,打造生态滩涂、栖息竹林、引鸟森林、蜜源森林等适合鸟类及昆虫栖息、觅食的场所,提升生物多样性。


图源:自绘



供稿|人居环境景观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广州好“行”|避暑不避欢,看广州“热夜”如何开启消夏夜生活


广州好“行”|森林步道:一场徒步广州的流动式漫游体验


广州好“行”,有你才行!——广州市规划院举办“广州好‘行’”城市活动专家研讨会



广州市规划院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具备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景观、岩土工程、工程咨询与管理6大专业,拥有34项甲级资质,兼具规划、国土、测绘三大甲级,是产学研一体的规划设计咨询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