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龈交穴、腹腔压力
痔疮—龈交穴、腹内压力
最近遇见俩得痔疮的,其中一个还在上高中,真“有痔青年”,已经到二期脱出了,然而一问生活习惯都还不错,凉辣吃的都不多,主要问题就是学习久坐,但这个年纪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有一定的思考意义了。
痔疮这几年我治了不少,有疼痛的,有出血的,有脱出的等等,疗效都很不错,当我们明白痔疮产生的机理就能随手而应,不需要去受手术那罪,手术不痛换药痛啊,一做一个不吱声,而且很多手术后一样复发,这就是没解决本质问题。
痔疮的外治有很多方法,比如长强、承山、孔最、腰骶部截根疗法等等,对于远端治疗痔疮我临床应用疗效最好的就是“龈交穴”挑治,特别对于疼痛、出血这些疗效非常好,无论是内痔、外痔、混合痔都是当场见效,目前没碰到过无效的。
龈交穴属督脉,督脉循行过肛门贯行腰脊,也是上下两端的对应,尤其是对痔疮止痛、消肿和止血,针后立效。
痔疮患者在龈交穴处或下方有芝麻粒状大小不等的粉白色赘生物或白点,我习惯用0.9的注射器针头挑,不要把龈交穴的系带全挑断,全都挑断疗效不好,就挑那个有问题的地,大多数都有白点或赘生物,还有一些旁边有血丝也可以挑两下疗效更好。
对于比较厉害的,经常复发的,这种人大多数都有腹腔压力过高的问题,就我一开始讲的那个“有痔青年”就是很典型的腹肌损伤造成的腹腔压力过大,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又加之久坐,慢慢就会出现这个问题,不光痔疮,后面还会影响盆腔循环,下肢循环,比如精索静脉曲张,也是这个原因,外治效果也是杠杠好。
腹腔压力增高是核心,阻碍了肛门区域静脉的回流,还有一部分是中气下陷造成的回流障碍,总归我们要判断这个回流障碍的虚实,而我临床发现以腹腔压力过高造成的回流障碍更多见。当然除了腹腔压力的问题还有腹部臀腿筋膜的牵扯问题,具体的我们看一下图就能明白,中医讲就是瘀血血痹的问题。
总结一下,外治的根本性治法,就是恢复下焦的正常循环,循环好了湿热寒湿瘀血自然就没有了,增加动力恢复腹压的平衡,而有一些比较顽固的就是要针药结合了,尤其是中气下陷型的,或者比较顽固的湿热,都需要结合中药去调,调形调气一块用。
总之治疗痔疮的方法很多,刺血、挑治、中药等等,我治疗就是用“龈交穴挑治+恢复腹腔正常压力”就能解决各种疑难非疑难问题,从道的层面来讲就是,只要你的痔疮彻底好了,那你局部循环一定是好的,没有病理产物的堆积,筋膜的张力、腹腔压力是正常的。
这边提一嘴中药,比较出名的就是“乙字汤”、“补中益气汤”,后面又有各种合方加减,比如吴雄志老师的痔疮方,王幸福老师的痔疮秘方等等,各位感兴趣的可以去搜搜看,效果也很好。
后面这个大剂量黄芩就用的特别有意思,《神农本草经》言黄芩“下血痹”,也常用来解决血分的问题。
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有什么问题大家评论区聊起来,我会回复。
我是中医刘卓金,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医传播,帮助更多人解除病痛。
往期文章精选:
临证求真
(添加请说明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