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医外治的“核武器”,刺骨疗法!

文摘   健康   2024-07-05 19:47   山东  

刺骨疗法——双刃剑


刺骨疗法——双刃剑


今天我们聊一聊刺骨,这个属于内经的五体刺,今天主要是谈谈刺骨的底层逻辑,各位先点赞转发在看慢慢看!


刺骨可以分为刺骨膜、刺骨质、刺骨髓刺骨疗法是临床的一大杀器,和中药的附子差不多,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其操作简单而优越的疗效,所以很容易滥用,就像高射炮打蚊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也常有。



首先我们看一下内经的对于刺骨这方面的条文。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灵枢·官针第七》


“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通过上面我们能知道,在黄帝内经那个时代刺骨疗法已经在运用,但是主要以“摩骨”为主,作用位点是以骨膜骨密质为主,这也是以前很多针灸门派“秘而不传”的一些东西,比如头针“贴骨滑行”,“贴骨进针”等等,疗效都不错。



古代因为卫生和针具工艺的限制并没有延伸出刺骨髓的讲法,所以才有了“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当然这句话不只是这个意思,而现代由于科技的进步,制作工艺的改进刺骨髓的“髓针”也就有了,再比如我们比较常见的“浮针”也属于九针之一,工具的改革也将带来医疗技术的变革,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


中医的内核是“顺势而为,恢复人体正常功能”,工具操作技术都是术而已,中医是一种思维,也是艺术,其根本是在其内核,这也是中西医的根本性区别,而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成果我们中医一样可用,并且会用的更好,就比如解剖,我们中医的解剖原来也很牛,因为时代文化问题没有发展,现在该捡起来了。



又扯远了,回归正题。

从中医角度讲,刺骨的疗效之所以很好,原因是调动的是“肾”的能量,“肾主骨生髓”嘛,我喜欢叫它“储备潜藏能源”,这些能量是支撑我们后续生存、应急用的,我们通过刺骨调动出来,是伤元气的,用的好治疑难杂病痼疾,用不好自伤元气只换来一时之安。这个是刺骨调功能的方面,调动很深层的能量,对于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很强。


比如枕外隆突刺骨,刺完人轻飘飘的,眼睛贼亮,痛疼消失,很舒爽的感觉,这种刺激直接强力激动了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那能量是守恒的,得到就要付出,损耗有多少?这个是从中医人体的角度思考,西医角度没法考虑这些损耗问题。



而在于更偏于物质层面,调形的层面,刺骨主要是针对骨内高压和骨内循环的,骨内高压的概念及意义请看图,对于内脏疾病意义也很大。



治病求本,见病知源,同理,那为什么会形成骨内循环不好,骨内高压?大家思考过没有?

血管是从外面通过滋养孔进入骨内然后出来,之所以出现骨内循环的问题,与筋膜肌肉对于骨的拉力对于滋养孔的挤压有关,所以很多骨内循环的问题要调骨外的软组织,当骨内循环不畅为主,就必须调骨内循环了也就是刺骨和髓针。


最典型的就是股骨头坏死,在没有骨折外伤药物血液病的作用下,好好的为什么股骨头缺血坏死啊?尤其是单侧股骨头坏死更有思考意义。缺血是啥啊,骨内循环不畅呗,骨内循环不畅是因为骨外软组织的事,所以早期都可以调外周软组织,让循环正常,后面该调骨内调骨内,该吃药调气化就吃药,针、灸、砭、汤药、导引、按跷,中医六法不可偏废。


现在刺骨这一个方面搞得比较全面,比较狠的就是“宫氏脑针”,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研究研究,配合常规中医治疑难大病没有问题,但什么病不讲辩证的上来就敲脑针、搞髓针,讲什么“万病一针,一针万病”,一开始会很有效,但有些病往往会复发,或者治不动,只是舒服有效,因为调动了肝肾的储备能量啊,那可是好使,但敲多了人的体质就会变差,更难治疗,人体是讲阴阳平衡,功能的协调,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益,才是我们该追求的。



就和中药的附子一样,不是一上来就一两百克,没这个必要,我就是从扶阳过来的,滥用附子也出了很多坏病,每年都会有,刺骨同理,都是一把双刃剑,附子和刺骨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怎么用取决于医者的水平,救人还是伤人存乎一心,该用则用,不必用则不用,切记!切记!


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有什么问题大家评论区聊起来,我会回复。


我是中医刘卓金,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医传播,帮助更多人解除病痛。


往期文章精选:

颞下颌关节紊乱,针灸?没问题!

下肢水肿,针灸?两次解决!

胳膊疼痛难忍,针灸三次解决!

手发抖,写不了字?针灸两次解决!

经常睡不醒、老没劲、犯困?虚or实?表or里?

偏头痛10年,一次治疗缓解80%!

颈椎病的理法框架,一次给你讲透!(上)

颈椎病的理法框架,一次给你讲透!(下)

干眼症?眼干、磨砂感,针药两次解决!

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罪魁祸首?

膝关节疼痛,要置换?未必!

足跟痛3年,辗转各大医院,针灸一次解决!

13岁小伙头脑一片空白?鼻炎?原来是颈椎病啊!

肩周炎,半夜疼醒?针灸三次解决!

网球肘,打封闭?教你一招解决!

顽固性胃胀?问题竟然在颈椎?

左腹股沟疼痛一年余,针灸三次解决!

从一例特殊的头晕、头懵,谈谈整体治疗

心悸、濒死感及调神案例分享

失眠伴腹胀案例

简论形气神


                 
 

                         

临证求真


                                       

临证求真
着力于深耕临床现象的本质,注重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针药并用,多法结合,临证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