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发抖,写不了字?针灸两次解决!

文摘   健康   2024-06-24 19:30   山东  

书写痉挛症—特发性震颤—督脉的本质—丹道修炼


书写痉挛症—特发性震颤—督脉的本质—丹道修炼


今年治了几例手发抖,提笔写不了字的,选取一个病案和各位聊聊,点赞转发在看慢慢看哦!


患者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办公室工作,就突然发现提笔写不了字了,手发抖震颤,越紧张越写不了,没有其他的问题,去医院也查不出来啥。



为啥到我这来看呢,其实也是缘分,大姐路过我坐诊的地,看到了我的简介,我又正好在那,聊了两句,就临时决定针灸看看。


手写不了字,那肯定是往上找啊,要不大脑的事,要不就是周围神经肌肉的事,并不复杂,按中医来讲就是督脉手三阴三阳经的问题,在常规辩证里面可能就是肝风内动的象,定位厥阴风木什么的。


我没按内风去考虑,因为摸脉不典型,反而寸口脉略浮,应该是个经筋病,为什么越紧张越写不了字啊,可能一般的看到这就是焦虑紧张,肝郁去考虑了,看治疗结果这个还真不是。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形气神相互作用,很多容易焦虑紧张的你把他们颈椎调了,上斜方、颞肌扎了,再让气沉到丹田,这种紧张焦虑的反馈机制就打破了,人就会变得心中有定气,各位可以试试。“颈椎病的理法框架,一次给你讲透!(下)”这里面也讲到了形气神,各位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问大姐平常头、颈椎、肩膀胳膊有没有不舒服,大姐说,就有时候不对劲,发板,头有时候有点不清晰,有些发蒙。


查体,颈椎、上斜方、冈下、大圆、小圆、胸大,手臂的肱桡肌、腕屈肌、伸肌都能摸到高张力点,按压痛。



上述位置处理,风池、上斜方和手臂的肌肉都扎跳了,扎跳是一种现象,不是追求的结果,扎跳代表你处理的经筋是对的,找到问题的点了,处理也到位了,扎跳后就会松下来,也就是经络通了。


扎完再让大姐拿笔写字,就能写了,抖的也轻了,一共处理两次就完全解决了


后来我查了一下,这个病叫“书写痉挛症”,我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这个病和一些特发性震颤有些类似,我之前治疗过几例特发性震颤,也有效,不过很可惜的是后续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跟进,没有形成完整病案。


首先大姐这个是突发的,而且没有家族史,查体又有问题,这就可以治治试试,要是查体没有阳性反应点就不一定能治了,再一个特发性震颤只要查体有阳性反应点都可以从外周和中枢去治治试试。


首先考虑的就是大脑的问题,因颈椎问题造成了中枢缺血,是功能性的,大姐的头脑不清晰也可以佐证,扎完头脑就清醒了,中枢的缺血兴奋就解除了,神经功能就会恢复。司令部搞定了,然后就是要解决外周的问题,外周处理完了,看效果,有效就能治,一点没效那就治不了。


为什么我老用西医的解剖名词呢?因为很清晰啊,这个用中医来讲也可以很清晰,就是要搞明白督脉到底是什么?大家思考过没有?


我直接说结论,督脉作为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之海,在人体的生理学基础就是大脑和脊髓,我们的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我们在调督脉的时候,核心其实就是恢复了脏腑、肌肉等正常的神经支配功能。而道家丹道修炼的“髓脉周天”也是搞这个功能,而不是什么表层的“气脉周天”“意念周天”。而任脉呢,也很有意思,它的生理学基础大家可以思考。下面这张丹道修炼的图大家可以看看,结合我讲的会有启发。



之前和同行聊天,有的中医很反感用神经解剖来解释一些东西,可是要明白啊,没有神经你啥都干不了,比如脊髓截断就是瘫痪,脊髓的器质性损伤不恢复你就站不起来,中医治疗能站起来的生理学基础也是神经功能恢复,无论你气调的多好,生理上的神经功能不恢复都没用。那么清晰的人体结构在那摆着,为什么要视而不见呢?一切从临床出发,明明白白看得好病才是真的!




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有什么问题大家评论区聊起来,我会回复。


我是中医刘卓金,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医传播,帮助更多人解除病痛。



往期文章精选:

经常睡不醒、老没劲、犯困?虚or实?表or里?

偏头痛10年,一次治疗缓解80%!

颈椎病的理法框架,一次给你讲透!(上)

颈椎病的理法框架,一次给你讲透!(下)

干眼症?眼干、磨砂感,针药两次解决!

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罪魁祸首?

膝关节疼痛,要置换?未必!

足跟痛3年,辗转各大医院,针灸一次解决!

13岁小伙头脑一片空白?鼻炎?原来是颈椎病啊!

肩周炎,半夜疼醒?针灸三次解决!

网球肘,打封闭?教你一招解决!

顽固性胃胀?问题竟然在颈椎?

左腹股沟疼痛一年余,针灸三次解决!

从一例特殊的头晕、头懵,谈谈整体治疗

心悸、濒死感及调神案例分享

失眠伴腹胀案例

简论形气神


                 
 

                         

临证求真


                                       

临证求真
着力于深耕临床现象的本质,注重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针药并用,多法结合,临证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