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深三产融合文章 建强“中国藤谷” ——专访中共来凤县委书记李伟

学术   2024-11-09 08:02   福建  


科研图文来源于恩施日报,欢迎投稿。

编辑:缪伊雯/  主编:张大川、蒋羽鸽/  学术顾问:寇兴然


做深三产融合文章 建强“中国藤谷” ——专访中共来凤县委书记李伟


近年来,来凤县委、县政府立足特色资源,把藤茶作为“富民强县”第一产业来抓,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藤茶全产业链。

10月9日,记者专访来凤县委书记李伟,一张建设“全国藤茶产业核心区(中国藤谷)”的蓝图徐徐展开。

记者:藤茶与来凤缘起何时?藤茶给来凤带来了什么?

李伟:从20世纪50年代末,来凤县开始对野生藤茶进行资源调查、驯化,到2003年“藤茶仿野生栽培与加工技术研究”通过成果鉴定,“凤鸣藤茶”品种命名成功,来凤从此进行大面积仿野生种植藤茶并在武陵山区推广。

2004年,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来凤藤茶种植技术规程(DB42/T288-2004)》《地理标志产品来凤藤茶(DB42/T289-2004)》,来凤藤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从此走上标准化发展道路,当时种植面积万余亩。

来凤与藤茶结缘越来越深,藤茶成为来凤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2014年,来凤县出台《关于加快藤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藤茶成为来凤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导产业。2017年,来凤县成立县藤茶产业发展局,来凤藤茶走上专业发展道路,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

在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美好未来的征途中,来凤持续建强“中国藤茶”之乡,藤茶逐步走向世界。

2023年,来凤被授牌“中国藤茶之乡”,发布《2023全国藤茶产业发展报告》《2023来凤藤茶互联网传播影响力指数报告》《藤茶感官审评方法》团体标准,以藤茶为中心的综合产值达20亿元,带动农户1.02万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来凤藤茶获得保健品蓝帽子、GMP生产规范、地理标志、绿色食品等七大认证,被纳入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荣获2023中国茶叶品牌100强、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十一届绿博会金奖、中国名优茶金奖、湖北省20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等荣誉。

如今,来凤藤茶行销全国,跨山出海,生机勃发,藤茶产业已成为来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记者:来凤藤茶饮用和其他茶有何不同?对促进人体健康有哪些作用?

李伟:藤茶是“茶”,也不是“茶”,属葡萄科蛇葡萄属,学名显齿蛇葡萄,是多年生藤本植物,非山茶科,是一种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的特种茶,俗称“土家神茶”。经现代科学检测,来凤藤茶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总黄酮平均含量超过20%,最高可达43%,被称为“黄酮之王”,可药、饮两用。

藤茶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蕴藏着来凤制茶人的匠心。好茶必须原生态,来凤藤茶喝出健康来!

记者:藤茶全产业链齐推进,来凤如何弹好合奏曲?

李伟: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三茶”大文章。来凤县致力于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将来凤藤茶作为全县主导产业来抓,从政策扶持、源头把控、创新研发、延长产业链、建强品牌等方面入手,为藤茶产业跨越式发展搭建更高更大的平台。

一是强化扶持引导。通过行业规范、政策优惠、惠企助农、金融信贷、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指导帮扶藤茶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关于加快藤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来凤县产业发展奖励基金管理办法》《来凤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主体培育政策实施细则》等17个文件。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扶持藤茶企业发展;设立600万元奖补资金,重点支持藤茶种植;设立2000万元藤茶发展基金,解决藤茶企业融资难。截至目前,来凤累计统筹财政资金1.5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4亿元用于支持藤茶产业发展,为藤茶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严把源头品质。积极构建来凤藤茶“原种、原地、原味”保护体系,发布《藤茶生产技术规程》,推动藤茶标准化加工生产。将企业、基地、农户纳入监管体系,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平台,有效保障来凤藤茶品质和安全。目前全县已发展藤茶近10万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2万亩。

三是推进创新研发。成立藤茶发展研究中心、来凤藤茶产业研究院,重点围绕藤茶提取物(二氢杨梅素)开展产品研发,先后建成藤茶牙膏、二氢杨梅素提取、保健品等5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有保健文号的保健品系列、原茶系列、食品系列和日化产品系列等7大系列238种产品,其中获得有机食品认证3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41个。目前,全县共注册藤茶商标86个,来凤藤茶获得SC认证、保健品“蓝帽子”、GMP生产规范、地理标志、绿色食品、种植基地GAP、有机认证等七大认证,主要成分二氢杨梅素的研究获得45项国家专利。

四是延长产业链条。依托县属国企组建藤茶集团,搭建来凤藤茶供应链平台,链接全县藤茶加工企业65家,建成来凤藤茶交易市场、藤茶电商孵化中心、藤茶博物馆,形成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茶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2024年,来凤县藤茶预计产量6435吨、总产值22.52亿元、销售额18.24亿元。

五是深耕品牌建设。连续举办两届国际藤茶大会,发布《藤茶冲泡与品鉴方法》团体标准、《藤茶营养报告》等多项研究成果;聘请主持人、媒体人欧阳夏丹担任来凤藤茶推广大使;启动来凤藤茶国际推广活动,来自全球12个国家、地区的驻华使馆代表、行业专家、协会代表受聘担任来凤藤茶友谊使者;推进“百城千店”计划,在北京、武汉等地开设消费体验店;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高铁、商圈、机场宣传推介来凤藤茶公用品牌。近年来,通过构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来凤在武汉、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哈尔滨、长沙等40多个大中型城市及江浙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还远销到阿联酋、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来凤藤茶的消费区域不断拓展。

记者:来凤县下一步将如何持续建强全国藤茶产业核心区(中国藤谷)?

李伟:当前,来凤正锚定建设全国藤茶产业核心区(中国藤谷)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强链、补链、延链为路径,加快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建设,持续强化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政府服务等支撑,全力做深藤茶三产融合文章,不断延长藤茶产业链,提升藤茶附加值,全力建强中国藤谷,推进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藤茶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加大野生藤茶种质资源保护,制定藤茶种质资源技术规范。大力提升藤茶提取等精深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成藤茶全株利用和藤茶中药饮片生产线。大力推进茶旅融合,推动茶旅融合节点与周边旅游景点联动,打造一批精品茶乡旅游线路,探索茶叶采摘与制作体验、茶艺展示、茶叶科普及研学教育等新业态,形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旅游康养”一体化的藤茶全产业链。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增效。大力发展茶科技,推动藤茶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方式,依托藤茶产业研究院,整合农科类、医药类、食品类等科研机构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团队的协同创新,重点加强藤茶抗病与宜机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绿色高效栽培管理、藤茶活性成分提取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探索“边创边推、即创即推”的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模式与技术推广模式,形成“科研机构研发—企业中试与示范—农户推广应用”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三是促进供需高效对接。坚持市场导向,畅通藤茶产业产、供、销各环节,提升产业韧性与活力。稳步推进“来凤酉味”农产品品牌和渠道建设向全国发展三年行动,深入实施“百城千店”计划,加强进出口贸易合作,推动藤茶出山出海。建立健全品牌认证、推广、识别、延伸与评价等关键环节规则和制度,规范区域公共品牌管理,进一步明确藤茶分级和检验标准,提高产品品质鉴别和市场定价的科学化水平。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品牌溯源体系,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利用各类媒体广告平台开展节日促销、产品专供等活动,组织藤茶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博览会、展销会、评审会,加快建立现代品牌营销模式,谋划产业联盟建设,强化产业行业自律、抱团发展意识,争做区域产业“盟主”,打造全国藤茶行业“单项冠军”。



【食品加】汇聚了10W+行业精英,建立了50多个食品领域教师专家群、科研群(食品营养与健康科研群、食品安全与检测科研群、食品加工与贮藏科研群、食品风味与感官科研群、食品胶体与递送科研群、食品生物技术科研群、人工智能与食品科学科研群,还有更多细分领域交流群陆续建立中ing)、海外食品人才群、企业研发群、求职就业群。欢迎小伙们加入,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推送文章仅为学术交流使用,‘原创’为原创编译之标记,不表示本平台对文本主张版权。作者团队或单位如需使用编译文本,可联系小助开放白名单。凡是注明“转载”的稿件,均已注明直接来源,如需使用,请联系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原文页面

“在看”我吗?

食品加 智食科技
食品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