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音】李聪慧教授团队:立体定向硬通道抽吸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疗效分析

学术   健康   2025-01-04 19:59   上海  



REF: Yan L, Le J, Lingyou C,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ereotactic soft-channel and hard-channel aspi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brainstem hemorrhage.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 2024;33(11):107956. doi:10.1016/j.jstrokecerebrovasdis.2024.107956
PMID: 39187217




原发性脑干出血(PBSH)好发于脑桥,典型发病年龄为40-60岁,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2%-4%。由于脑干各结构均至关重要,一旦发生出血,极易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脑干出血在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率最高。
本研究前瞻性评价立体定向硬通道与软通道抽吸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的疗效。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家属,明确告知其研究实施方案和替代方案,充分说明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不良预后以及手术的潜在益处和风险。研究者详细介绍了本研究的随机手术方式,包括硬通道血肿清除和软通道血肿清除。患者家属被告知参与研究的权利与义务,家属在全面了解并同意研究方案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入院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立体定向软通道抽吸手术治疗组和硬通道抽吸手术治疗组。其中软通道组(65例),硬通道组(81例)。年龄31~70岁,平均41.6±8.2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4.1±1.6(3~8分)。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平均血肿量8.6±3.4ml(3.0~25.0ml)。发病至手术时间为7.2±4.8小时(6~24小时)。

手术方案:均采用立体定向框架辅助下手术。软通道组缓慢旋转插入直径4mm的硅胶引流管(法国索菲萨DE-105,头端钝性,距头端0.5cm至2.5cm之间有多个侧孔)(图3 AB),后进行负压吸引清除血肿。硬通道组:分为2步,先缓慢旋转插入4mm硬通道血肿抽吸针(不锈钢套管针,仅在头端开口)(图3 AC),用负压吸引清除血肿后,留置4mm直径的硅胶引流管。根据术前有无阻塞性脑积水,选择性穿刺侧脑室枕角持续外引流脑脊液。术后立即复查脑部CT,若颅内残留血肿量>3ml,则使用尿激酶辅助溶血,当残留血肿量<3ml时拔除引流管,记录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


图3. 软通道引流管与硬通道套管针(A);软通道头端侧孔示意图(B);硬通道头端开口示意图(C)。


术后第3、7、30、90天复查CT,患者病情变化时随时复查CT。患者立体定向脑干出血穿刺抽吸后至少随访90天。分析术后30天生存情况(死亡率)及术后90天治疗结果。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治疗结果。

结果发现,立体定向硬通道抽吸术后30d死亡率明显低于软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8% vs. 41.5%,χ²=20.192,P=0.035,表1)。术后90d硬通道组疗效较好(32.1% vs. 18.5%,χ²=4.783,P=0.047,表1)。硬通道组与软通道组后即刻残留血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1.1 vs. 4.1±3.0ml,t=1.132,P=0.021,表1),硬通道组术后即刻残留血肿量明显少于软通道组。两种方法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4 vs. 4.8±2.7d,t=3.582,P=0.040,表1),硬通道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更短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状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情况。


图4. 术后90天两组各mRS状态患者人数。


图5. 术后90天两组各GOS状态患者人数。


图1. 不同类型脑干出血立体定向硬通道手术患者术前头部CT扫描(A、D、G、J);术后即刻头部CT扫描显示血肿基本清除干净(B、E、H、K);术后90天随访头部CT扫描(C、F、I、L)。


通过分析发现硬通道组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疗效,可能与硬通道对于脑干血肿的清除效率高于软通道、尽早解除对脑干组织压迫有关。立体定向硬通道穿刺是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第一作者简介

李岩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 河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脊柱微创与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帕金森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承担河北省卫健委课题3项,其中指令性课题1项,获河北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

  • 擅长:立体定向技术微创诊治颅脑疾病,脊柱脊髓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


通讯作者简介

李聪慧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神经外科学科主任、脑血管病中心执行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博士,河北省神经介入治疗中心主任

  • 国家卫健委神经介入专家委员会专家,并获脑防委全国精英楷模奖,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委,中国解剖学会神经外科解剖学分会常委,中国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副组长,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委,世界介入神经放射学联合会(WFITN)会员

  • 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外科学系脑外学组副主任,河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介入学组候任组长,河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

  • 荣获“2021年河北省最美医护”、“2022年河北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擅长: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动脉狭窄、脑血管畸形)的介入与显微外科治疗,国内首次报道微导管成袢技术治疗特殊角度动脉瘤,国际创新推广微导丝电凝技术治疗动脉瘤,烟雾综合征介入治疗(曾受邀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做专题报告),脑动静脉畸形的治愈性栓塞,颅内动脉狭窄及取栓的治疗


识别二维码,前往李聪慧 主任医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全新功能“AI问答”正式上线,您临床实践中的得力助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神外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业务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