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讲的话,能信。

健康   文化   2023-05-06 22:53   广东  



作者 翻藻上昆仑 

策划、责编、排版 / 李施瑾 

特约评论 / 刘文利、许珮玮 

特约编辑 / 罗方丹、赵津平、余涵萱 

声音制作 / 艸木   插画 / 坨坨、龟龟爬 

//编者按//

正文共计7700
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为什么我们每次发表儿童性教育相关的内容,家长读者都会集体失声?评论区如此,社群亦然。


一位躁郁症大学生的妈妈说:“关于儿童和青少年性安全教育的话题,我的孩子已经过了那个年龄了。作为18~25岁孩子的家长,我更担心她将来在职场遇到性骚扰,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还有,自己的娃病着呢,我没有更多精力去关注过去发生的事情了。我每次看到这类新闻事件都很生气,但是可能还不太习惯谈论这个话题,尤其是亲子之间。”


其实,【她们的故事】栏目的作者都是双相情感障碍亲历者,她们在写下这些不愉快的回忆时,往往已经处于18~25岁这个年龄段了。成年后就可以一夜长大、秒懂百科、不再需要性教育了吗?5岁的伤口,25岁可能还会痛,无论是因为后知后觉,还是因为记忆反刍。


性教育迟到但不缺席,才能“让那些本该被看见的伤痕得到抚慰,让那些空缺多年的倾诉被小心接住”。


(更何况,性教育不只是为了预防受伤,更是为了在权力不对等的日常场域中多一份停止自我谴责、叉腰为自己发声的底气。)

有那么一只小熊,她说:“上初中的时候,庆春广场的书店附近有一个灰狼,不知什么时候就盯上了我。他讲出来的话很连贯,但又毫无逻辑。他有点头脑不清醒,但一看到我就可以立马认出来,聪明得和什么似的。
 
“我每天去上学都会被他尾随。有时候,他前脚还在街边的店里和老板胡搅蛮缠,后脚看到我就会迅速贴过来,身手就像一名成年男性一样快。有时候怀疑,他到底是真的傻还是装傻?如果真的神智有问题,为什么他会记忆清晰、一看到我反应就会那么快?如果是装傻,他又为什么像在发癔症?而且,自从我搬家到那里之后我每天上学都心神不宁,必须远远看见他就要提前过马路,用书挡住我的脸,快步跑过那条街,否则一定会被他追上,然后缠着我不让我走。

“没有人在他身边管束他,也没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惊讶,大家都像无视了灰狼的存在,或者说默许了他对我的骚扰。有时候,他甚至会阴魂不散地来到庆春广场的书店,在人多眼杂的情况下还会见到女性就缠住,然后用手不停拍肩、搂腰、摸来摸去。书店的员工并没有驱赶他,还和顾客说他们只当是小孩的恶作剧就好,甚至没好气地说大家别多想。真的是我们想多了吗?他常年在钱江六苑和三苑之间徘徊,不知道家住何方,也不知谁在看管,有多少人被他骚扰得忧心忡忡?”

插画/坨坨
 
后来,小熊试图告诉熊妈妈这件事,但是熊妈妈要么只会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小熊、什么也不说,要么只会说“那你躲着不就行了呗”。说了几次之后,小熊没有得到其它的回应,就沮丧得再也不说了。熊妈妈平日里并不愚昧无知,但是她也只会教导小熊“惹不起但躲得起”。小熊一点都不想忍耐这样的人,也不想吃瘪,为什么该躲的是小熊?为什么没人管管灰狼?
 
尽管熊妈妈这么说了,但是她还经常会故意扮成灰狼的样子去吓唬小熊,在自己家的门前扮成坏人。虽然聪明的小熊一下子就能识破熊妈妈的恶作剧,但是小熊真的对熊妈妈非常失望。熊妈妈总是不承认自己被识破了,美其名曰“帮助女儿提高警惕”。但是小熊一点都不喜欢这样的玩笑,狼来了的故事并不好玩,真的要破门而入的人,是怎么也拦不住的。
 
熊妈妈是个胆小的人,安全意识也不如小熊,但是熊妈妈从未发现过小熊的异常,也从未意识到小熊的求助信号。连熊妈妈都不在乎,小熊还敢奢望其他人在乎吗?那种不被信任、没有人关注、缺乏保护和安全感的记忆,小熊每一次回想起来都是泪流满面。熊妈妈只想小熊好好读书,不要添乱,少想点事,却从不知道这样无形的压力已经让小熊内心的健康开始慢慢消失了。

 
小熊从未害怕过灰狼他本身,只觉得他的行为让人恶心、膈应。小熊一点都不喜欢那些店员和住户的态度,他们只会轻飘飘地丢下一句“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你说他经常出现,我可从来没见过”,又或是“没有的事,你想多了”。然后呢,男人会用不怀好意的油腻眼神、女人用调笑的眼神在小熊身上扫来扫去,让人吃瘪生闷气。
 
好像所有人都联合起来欺瞒了小熊,在这个地方,没有人会帮小熊说话,或者告诉她一些具体的信息。小熊感觉身上发冷,抬头看了看明堂堂的日头,张了张嘴就感觉到冰临城下。小熊这样的经历甚至无法立案,也无法打电话让医院收治那个人,因为没有钱的话又要再放回来,只能放任自流了。
 
小熊闷闷不乐地去了初中,看到了很多小动物,比如说小仓鼠、小黑象、小毛驴、小白猪、小矮马、小猴子和小河狸。小熊平时好胜心强,不肯示弱,旁敲侧击地问其他小动物有没有在路上遇见这样的人。然后,小熊把自己看到的说了出来,但是其他小动物都不相信,还嘻嘻哈哈地嘲笑小熊。

他们都是思虑不深的小孩子,只记得初中的欢声笑语,不会去想深层次的东西,无意之中说的都是伤人的话,要么就是冷笑一声:“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住这”,又或是一副被踩了尾巴的模样:“我在动物城生活了那么久,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你就是瞎编的。”


只有早慧的小熊开始怀疑自己:我无姿无色,为什么那种人偏偏找上我?为什么所有人都在默认罪恶的合理存在?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大声的驳斥,而是替这个大城市掩盖了它的罪恶污点?小熊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些小动物,因为他们无忧无虑,是没有对世界抱有过怀疑的人,他们真诚地接受一切,只有同样真诚的小熊在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对价值和世界产生了误判,原是配不上的。
 
小熊哭了。数年后,她和小柴犬在一起了。小柴犬听到小熊说这些,抱住了小熊,轻轻地擦去她的眼泪,然后抚摸着她的小脑袋,替小熊写下了这封信。
 
小柴犬想把小熊的故事全部写下来,然后站在小熊这边,和小熊一起痛斥那些过往。让那些本该被看见的伤痕得到抚慰,让那些空缺多年的倾诉被小心接住。很多事都埋了很久了,早就不知道埋在哪里了,小熊想起来什么,小柴犬就写什么。
 
小熊的未来一片光明,小熊放下了过去,但是过去的伤害却总是带起一剪泪痕。


小熊的躁郁人生:
01我是如何进入稳定期的?| 写给病友的3个小提示
02躁狂期花钱如流水,捐款是一种弥补吗?








@刘文利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



 “家庭性教育是孩子安全感、信任感

和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小熊在初中时遭遇了性骚扰,她感到恶心、膈应,却无能为力,“每天上学都心神不宁”。幼时的遭遇甚至给她未来的人生留下了伤痕,直到小柴犬给予了她抚慰和安心。


除了小熊以外,我们身边或许还有更多的孩子,他们在幼年时遭遇了性骚扰乃至性侵害,心理上的阴影可能一生都难以抹去。在小熊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性教育和学校性教育的双重缺位。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对于性教育的认知存在误区。比如,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不需要性教育”;有的父母觉得,“性教育就是防性侵教育,只有女孩才需要性教育”;还有的父母认为,“性教育就是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然后学会保护自己”……


然而,性教育其实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包括身体权利、性别平等、人际关系、健康、福祉、尊严等。它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的福祉,并懂得终生维护自身权益(UNESCO,2018)。


插画/龟龟爬


事实上,面对未成年人性骚扰事件,家庭的心理抚慰和支持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熊妈妈能坚定地相信孩子,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支持,小熊将会感到信任和安心。对于父母而言,如果孩子告诉你,自己遭遇了性骚扰或性侵害,请相信孩子。在倾听孩子讲述时,父母要保持情绪平静,如非必要,不要强迫孩子讲述很多细节,只需要让孩子说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在哪里,谁对TA做了什么。


等孩子讲完发生的事情后,父母不要责备孩子。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这并不是你的错,爸爸妈妈相信你,爸爸妈妈会保护你。父母要肯定孩子的勇敢、机智,并在精神上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可以信赖的,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会爱自己、关心自己、支持自己。


在小熊的故事里,熊妈妈没有妥善处理小熊的情绪,没有关注到小熊的异常,这让小熊感到不被信任、没有人关注、缺乏保护和安全感,“每一次回想起来都是泪流满面”。小熊的故事给了父母性教育方面的启示,希望父母能够把与孩子谈论儿童性侵害的话题变成家庭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和其他安全话题一样与孩子一起谈论。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父母自身对性要有正确的态度,更新性教育观念。故事中的熊妈妈是个胆小的人,只会教导小熊“惹不起但躲得起”,她没有正视性的客观存在,而是采取回避和抵制的态度。只有父母自身从心理上接受性,认为性不是可耻或害羞的事情,才能以自然、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对性问题形成正确、积极的态度。

 

其次,父母需要加强学习,提高性知识水平。家庭性教育的质量同父母的素质息息相关。父母应努力提高性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通过图书、网络、讲座等渠道了解性知识。父母认真学习性知识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于性知识的学习。

 

最后,父母需要强化沟通技巧,增长性教育能力。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观察并了解孩子的性教育需求,创造机会让性教育自然发生。故事中的熊妈妈没有寻找合适的性教育时机,反而还“经常会故意扮成灰狼的样子去吓唬小熊”,这是不可取的行为。父母可以寻找生活中的“可教时刻”,例如,当电视播放预防艾滋病广告时,便可明确告知孩子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告诉什么是安全的性交行为。

 

性教育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部分,为儿童的未来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是儿童性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的源泉。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共同参与到子女的性教育中,帮助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



当然,认识和预防儿童性侵害是性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性教育的全部。预防儿童性侵害不仅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更要对父母和教师等成年人进行性教育,让成年人肩负起对儿童的保护责任。

 

在故事里,店员和住户对于小熊遭遇的漠视,其他小动物对于小熊的嘲笑和排斥,无一不加深了小熊内心的不安和伤痛。小熊开始怀疑自己,我们也应当反思:“为什么所有人都在默认罪恶的合理存在?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大声的驳斥,而是替这个大城市掩盖了它的罪恶污点?”

 

我们的社会应该建立完善的儿童保护制度,更加公平、公正地对待儿童性骚扰和性侵害事件,保护受害人不再受到更多的压力、自责和二次伤害,搭建良好的支持网络,帮助受害人减轻性侵害所致的心理创伤。

 

我们的社会应该构建一个权利平等、性别平等的环境,减少包括性暴力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压迫和剥削。最后,我们呼吁,学校要对各学段的学生开展全面性教育,让每一个中国儿童都有机会在学校这样一个正规的教育场所,接受内容完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全面性教育。








@许珮玮医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治医师


 “不幸的事件发生后,广泛的情感支持 

是非常必要而有帮助的。”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性骚扰”被纳入民事法律关系,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我每天上学都心神不宁,必须远远看见他就要提前过马路,用书挡住我的脸,快步跑过那条街,否则一定会被他追上,然后缠着我不让我走。”
 
在小熊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推测小熊当时经历了性骚扰。邻居和书店店员们习惯漠视性骚扰的发生,部分原因可能是这个人看似“神智有问题”。然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仍然可以成为民事中性骚扰的施害人,构成侵权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通常情况下,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期间则适用特别规定,“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如果小熊长大之后想要拿起法律武器,那么她在21周岁之前,仍然可以追诉。

剧照/纪录片《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歌词/音乐剧《春之觉醒

“熊妈妈是个胆小的人,安全意识也不如小熊,但是熊妈妈从未发现过小熊的异常,也从未意识到小熊的求助信号。连熊妈妈都不在乎,小熊还敢奢望其他人在乎吗?”
 
小熊的记忆里,对她造成伤害的,不仅仅是受到骚扰本身,更是“不被信任、没有人关注、缺乏保护和安全感”。国内家庭普遍谈“性”色变,性教育缺失,对性骚扰的认识也不够清晰,甚至有很多人,比如书店的员工和熊妈妈,宁可将头埋在沙子里,也不愿意承认性骚扰的发生。
 
事实上,在事件发生后,广泛的情感支持是非常必要且有帮助的。性骚扰受害者的认知可能会出现自我污名化、孤立感,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失败的,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能进一步破坏自我认同。
 
我们应该保证,所发生的事情不是孩子的错,他/她没有做错什么。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事件的再次发生。不当的处理方式,可能使儿童青少年对自己、他人、学校及公平正义相关的价值体系失去信心。

//亲友持以下态度可能有所帮助//
1. ta的诉说是可信的;
2. ta需要帮助;
3. ta不是在“发疯”,有些精神症状更可能源于真实创伤经历,而不是精神疾病引起的。

//相反的,以下态度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1. 不信任,粗暴的询问;
2. 专注于性骚扰行为是否触犯法律法规,而不是关心ta的痛苦;
3.过分强调心理素质,而非外部事件对ta的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这意味着要求ta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负责;
4. 忽视性骚扰事件本身。

歌词/音乐剧《几米幸运儿

值得注意的是,一项研究指出,每年约有1%的儿童遭受某种形式的性侵害,12%-25%的女孩和8%-10%的男孩在18岁以前成为性侵害的受害者[2]。上报的性侵害数量远远低于实际发生数。

儿童和青少年性侵害受害者有短期和长期心理障碍的风险,如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和自杀、社交恐惧症、焦虑障碍和低自尊[1]。
 
关注双相情感障碍(BD)的研究发现,成人BD与终生躯体和性侵害史存在关联。一项回顾性数据表明,20%接受调查的双相患者存在躯体和/或性侵害遭遇,其中性侵害和PTSD密切相关[3]。
 
遭遇性侵害后父母或其他照料者的情感支持能够使儿童和青少年提高适应能力[4],降低短期和长期心理后遗症的发生率[1]。儿童和青少年若有提供支持的父母,则较少出现短期和长期心理后遗症。对于产生心理后遗症的患者,认知行为疗法作为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干预的一部分,可能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Bechtel K, Bennett B L,Middleman A B, et al. Evaluation of sexual abuse in children andadolescents[J]. UpToDate, accessed in December, 2016: 7000-811.
[2] Kellogg N. The evaluation ofsexual abuse in children[J]. Pediatrics, 2005, 116(2): 506-512.
[3] Romero S, Birmaher B, AxelsonD, 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in childrenand adolesc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J].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09,112(1-3): 144-150.
[4] Rosenthal S, Feiring C, TaskaL. Emotional support and adjustment over a year’s time following sexual abuse discovery[J].Child abuse & neglect, 2003, 27(6): 641-661.





美剧中的性侵幸存者“出柜”演讲
13 Reasons Why, S03E12
"Making mistakes is part of being a survivor."



     她们的故事

      Editor's Pick  





妳的一生为自己而活
3月8日,女巫请睁眼
家暴后的第15年,我与母亲和解了
我希望“男女不平等”|妇女节话题讨论
我与双相擦肩而过|儿童性虐待与PTSD

把双相改成性别认知障碍,医生才允许我做自己|双相与跨儿

我是跨性别×双相×女权主义者,是因为我厌男或厌女吗?

给我坚持下来的勇气,让我越过病症和偏见来拥抱妳|双相与双性恋

如果天朝枪支合法,如果他们知道了我是拉拉,我会有危险吗?|双相与拉拉

柜子与标签:我敢把这篇文章转到朋友圈吗?

我决定把我的痛苦写下来,让更多人看见,让更多可能成为父母的人看见。这样的话,在将来的某一天,我的痛苦会不会让某个孩子避免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呢?也许会吧,这个「也许」,已经值得我把我的痛苦写下来了。

我恨我的沉默
16岁,我独自去做电休克

写给双相高中生的三点建议






双相躁郁世界

id:bipolar_world


双相躁郁世界是中国内地首个专注于为双相情感障碍(即躁郁症)发声的倡导组织。我们起步于同名公众号,内容以过山车玩家(双相亲历者)的原创非虚构故事为主,希望能通过故事、展览与纪录片等形式,构建本地化与多元化的双相亲历者群像,提升公众对双相的认知度与自我关怀的意识,为双相去污名化、去浪漫化,让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促进社会平等、多元与包容发展。


投稿与合作请联系:

bipolar_world@sina.com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投稿

“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双相躁郁世界
过山车玩家的原创非虚构故事平台。我们希望能通过故事、展览与纪录片等形式,构建本地化与多元化的双相亲历者群像,提升公众对双相的认知度与自我关怀的意识,为双相去污名化、去浪漫化,促进社会平等、多元与包容发展。
 最新文章